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使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王驻延平,令樱留守福州。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节选自《明史·曾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织造,明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官府使用。
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有宰相之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樱爱护属吏,不畏强暴。御史索要名单弹劾其属吏,曾樱采取自认考核下等的方式,主动保护下属;遭到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B.曾樱明辨忠奸,曲庇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等深受宦官奸臣迫害,曾樱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施以援手。
C.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侵犯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生祠;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到京城为他鸣冤。
D.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余口人的性命作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二人,使他们官复原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危言恐之,答日:“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2)寻以衡、水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8 11: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B.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C.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D.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都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他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对国家过往旧事非常熟悉,进入仕途先后历经四位皇帝,担任多个官职,颇受重用。
B.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明世宗革除武宗时的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C.费宏和蔼平易,深得圣宠。费宏提携后学,做事有分寸,深得圣心。费宏请辞时皇上极力挽留,后来还赐给他银质勋章,他死后倍享殊荣。
D.费宏遭人嫉恨,被迫辞职。费宏遭到张璁、桂萼等人的嫉恨,多次被他们弹劾,后因张璁、桂萼等指使的奸人王邦奇的诬告,被迫辞职离开了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2)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崇古,宇学甫,蒲州人。嘉庆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阡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滸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投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着力兔行牧河东,龙潜出兴武袭破其营,斩获多,加崇古右都御史。吉能犯边,为防秋兵所遏,移营白城子。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崇古在陕七年,先后获首功甚多。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万历初,召理戎政。给事中刘铉劾崇古行贿营迁,诏责铉妄言。已,加少保,迁刑部尚书,改兵部。十五年,诏以崇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渙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诺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B.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C.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渚部孰敢为忠即/不章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D.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因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政府朝廷考试者。进士又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次。
B.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
C.互市,中国历史上始于汉代的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如起源于唐未时期的“茶马互市”。
D.少保,东宮官职之一,明清从一品。太师教太子文,太傅教太子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保为太保的副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崇古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他历任刑部主事、兵部右侍郎等职。皇帝面对刘铉对王崇古的弹劾,不仅责备了刘铉乱说,而且还加封王崇古为少保。
B.王祟古通晓军事,战功卓著。他统辖陕西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他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在陕西获了很多首功。
C.王祟古治军有方,宽厚爱人。他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他又发檄文慰抚。
D.王崇古善抓时机,处事灵活。当把汉那吉来降,他便厚遇把汉那吉等人,并让把汉那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2)诏以祟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龙锡,字稚文,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天启四年擢礼部右侍郎。忤魏忠贤,削籍。庄烈帝即位,以阁臣黄立极、施凤来皆忠贤所用,不足倚,诏廷臣推举,得龙锡。海寇犯中左所,总兵官俞咨皋弃城遁,罪当诛。帝欲并罪巡抚朱一冯。龙锡言:“一冯所驻远,非弃城者比,罢职已足蔽辜。”瑞王出封汉中,请食川盐。龙锡言:“汉中食晋盐,而瑞藩独用川盐,恐奸徒借名私贩,莫敢讥察。”
故事,纂修实录,分遣国学生采事迹于四方,龙锡言:“实录所需在邸报及诸司奏牍,遣使无益,徒滋扰,宜停罢。”御史高捷、史褷既罢,王永光力引之,颇为龙锡所扼。两人大恨。及袁崇焕杀毛文龙,报疏云:“辅臣龙锡为此一事低徊过臣寓。”复上善后疏言: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息声崇焕一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其冬十二月,大清兵薄都城。帝怒崇焕战不力,执下狱,而捷、褷已为永光引用。捷遂上章,指通款杀将为龙锡罪,且言祖大寿师溃而东,由龙锡所挑激。帝以龙锡忠慎,戒无过求。龙锡奏辩,言: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及崇焕以五年复辽自诡,往询方略,崇焕云:‘恢复当自东江始。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去之易易耳。’迨崇焕突诛文龙,疏有‘臣低徊’一语。臣念文龙功罪,朝端共知,因置不理。奈何以崇焕夸诩之词,坐臣朋谋罪?”又辩挑激大寿之诬,请赐罢黜。帝慰谕之,龙锡即起视事。捷再疏攻,帝意颇动,遂遣使逮之。
四年五月大旱,刑部尚书胡应台等乞宥龙锡,给事中刘斯琜继言之,诏所司再谳。乃释狱,戍定海卫。在戍十二年,两遇赦不原。福王时,复官归里。未几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B.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C.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且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D.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阁臣,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治事,故称,如明代设文渊阁大学士等。
B.实录,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时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
C.奏,封建社会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名称,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
D.视事,旧指官员恢复职位,到管理的地区或下属机构视察即巡视检查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钱龙锡持公议政,不迎上意。皇帝因为俞咨皋在海寇进犯时弃城逃跑,打算连巡扰朱一冯一起处罚,他据实陈情,认为罢除其官职足以抵罪。
B.钱龙锡作风务实,敢议旧例。他认为编纂实录所需材料在于朝廷官报及诸司奏章,旧例派遣使者采集事迹没有益处,反而扰乱社会,应当停止。
C.钱龙锡面对诬陷,据理自辩。高捷等人借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以及祖大寿兵败东逃等事诬陷钱龙锡,钱龙锡根据事实上奏章为自己辩解。
D.钱龙锡仕途不顺,遭遇坎坷。先是违忤魏忠贤,被削夺官籍,后被同僚攻击而被逮捕,出狱戍守定海卫,后遇皇帝大赦得以复职还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高捷、史褷既罢,王永光力引之,颇为龙锡所扼。
(2)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帽子,表示已经成人,文中“弱冠”指男子20岁刚成年。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都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晦,指阴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撒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搞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乔新,字延秀,江西广昌人。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丁母忧。服除,改刑部主事。锦衣卫卒犯法,捕治不少货。进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所过剽掠,募兵去擒其魁。福宁蒙尤氏杀人,出入随兵甲,拒捕者二十年。福清薛氏时出诸番互市,事觉,谋作乱。皆捕杀之。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包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详其租,奏免之。清流归化里介沙县、将乐间,恃险不供赋,白都御史置归化县,其民始奉要束。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孩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摧右副都御史。边地军民每出塞伐木捕兽,乔新言:“此辈苟遇敌,必输情求生,皆贼导也。宜母听阑出,犯者罪守将。”诏可。敌犯塞,偕参将支玉伏兵灰沟营,击斩甚众。岁饥,奏免杂办及户口盐钞十之四。劾金事尚敬、刘源稽狱,请敕天下断狱官,淹半载以上者悉议罪。帝称善,亟从之。刘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大理丞阙,御史邹鲁觊迁,而乔新荐郎中魏绅。会乔新外家与乡人讼,鲁即诬乔新受赇曲庇。吉取中旨下其外家诏狱,乔新乃拜疏乞归。顷之,穷治无验,鲁坐停俸,乔新亦许致仕。弘治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选自《明史·何乔新传》,有删改)

注①阑出:擅出,不得许可而出。②赇;贿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
B.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
C.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
D.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锦衣卫,原为明代护卫皇帝的亲军,掌管皇帝的出人仪仗。后赋予巡察缉捕的权力。
C.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对外贸易或中央王朝同边境民族之间的贸易,通称为“互市”。
D.致仕,交还官职,实际上是官员受到权臣的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乔新为政刚强,打击坏人。他严惩犯法的锦衣卫士兵;有人盗采银矿,聚众抢劫,他抓到首领;他捕杀长期逍遥法外的豪强尤氏,打击奸商。
B.何乔新关心百姓,关注民生。他协助都御史原杰招抚流民,使六万多户流民归附本地户籍。后升任湖广右布政使,查验人口贫富,百姓受益。
C.何乔新积极办事,尽职尽力。他参与击退来犯的敌人;他采取措施,使据险不交税的人接受约束;有官员拖延办案,他请求拖延半年以上的都治罪。
D.何乔新刚强正直,被人诬告。他因刚强正直遭人忌恨,被外调到南京任职。他得罪了图谋升官的邹鲁,邹鲁后借事诬告他受贿包庇,致使他被革职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
(2)此辈苟遇敌,必输情求生,皆贼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