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禅字纪山,巴郡安汉人也。仕郡功曹,举善黜恶,为邦内所畏。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

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禅当传考,无它所赍,但持丧敛之具而已。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举茂才。时汉中蛮夷反畔,以禅为汉中太守。夷贼素闻其声,即时降服。迁左冯翊,入拜谏议大夫。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禅独离席举手大言日:“昔齐、鲁为夹谷之会,齐作侏儒之乐,仲尼诛之。又曰:‘放郑声,远佞人。’帝王之庭,不宜设夷狄之技。”尚书陈忠劾奏禅日:“古者合欢之乐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门,故《诗》云‘以《雅》以《南》,《株》《任》《朱离》’。今掸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郑、卫之声,佞人之比,而禅廷讪朝政,请劾禅下狱。”有诏勿收,左转为玄菟候城障尉,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禅不加兵,但使吏卒往晓慰之,单于随使还郡。禅于学行礼,为说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及邓骘诛废,禅以故吏免。复为车骑将军阎显长史。顺帝即位,迁司隶校尉。明年,卒于官。子澄,有清名,官至汉中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B.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C.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D.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古代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要负责考察记录官员业绩,也属于较低级别的官吏。
B.汉中,古地名,指位于今陕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汉水流贯的区域。有“汉家发祥地”的美誉。
C.左冯翊:行政区划名,汉时与京兆尹、右扶风并称三辅,也指官职,职权相当于左丞相。
D.玄菟,是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郡,与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合称“汉四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禅祖籍是巴郡安汉,他最早是做本地郡里的功曹吏,重视善恶的奖惩,郡里人都很敬畏他,他被下面人举荐,做州里的治中从事。
B.陈禅特别有名声,后来他做了汉中太守。到汉中时蛮夷反叛,因为蛮夷一向都听闻过他的名声,竟然因此而立即归顺降服。
C.陈禅勇于劝谏皇帝,他引述齐、鲁夹谷之会时孔子据礼仪规矩斩杀有辱诸侯的侏儒,提出放弃奢靡的郑国音乐、远离奸佞之人的观点加以讽谏。
D.陈禅善于感化他人。在他担任辽东太守后,对于胡人,他先派吏卒去晓谕慰劳,并教单于行礼,被陈禅用道义感化的单于送胡地珍宝来馈赠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
(2)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6 08:5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诚实、谨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B.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C.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D.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北魏亦沿用。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谶,指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D.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小题5】哀帝时期,桓谭如何帮助傅氏度过劫难,保全了性命?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迁辽东属国都尉。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刑竟,征拜议郎。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虏兵盛,颎众恐。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功用显著,朕甚嘉之。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党中常侍王甫。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   吏士/
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皇帝的诏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用泥封固。
C.张掖,西汉时“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置张掖郡,古称“甘州”,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
D.中常侍是仅有虚衔的加官。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获此号者多为皇帝宠幸之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颎才华出众,善于治理。他从年轻时便坚定了志向,后被推举为孝廉,在担任宪陵园丞、阳陵令等职务的时候,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B.段颎善于迷惑敌人,奇兵取胜。他担任辽东属国都尉时,用诈称送玺书退兵的方式,迷惑了鲜卑敌人,把入侵的鲜卑人全部斩杀俘获。
C.段颎作战毅力非凡,不怕吃苦。羌族与烧何大帅侵犯张掖时,他连续追赶四十多天,割肉食雪,一直追到河首积石山,最终大获全胜。
D.段颎懂得体恤士兵,深受爱戴。他以仁爱为本,士卒有疾病,总是亲自慰问,亲手为士卒裹伤,与将士同甘共苦,军士都愿为他死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颎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2)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颎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训,字平叔,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域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选自《后汉书·邓训传》,有删改)

(注)①烧当种羌:羌族部落。②稽故:阻碍,留阻。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B.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C.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D.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平叔”,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了,然后有字,有的人有几个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肃宗”是谥号,谥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邓训属于大夫阶层。
D.“立祠”指人死后他人为其建立祠庙,便于拜祭和纪念;也有“立生祠”,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表示人们心中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邓训在关键时候保护了胡人,胡人很高兴,并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他还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做随从。
D.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奈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及党事起,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时休著《公羊墨守》《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公卿举玄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时大将军袁绍慈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有顷寝疾,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B.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C.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D.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是仅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B.辟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是由中央官署征聘后,向上荐举。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称为“茂才”。
D.缞,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本来是臣为君、子为父所服,自汉代起弟子也为老师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喜好学习,郑玄年轻时在乡里担任啬夫,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官那里;拜师于马融之时,日夜诵读,从不倦息。
B.郑玄不乐为官。被迫拜见何进之后,他很快就逃走:袁绍曾荐举郑玄为茂才,并上表推荐他担任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
C.郑玄深得敬重,国相孔融指示高密县令为郑玄特设一乡;黄巾军攻打青州时,徐州牧陶谦把他接到徐州时,以师友之礼相待。
D.郑玄善于辩论,袁绍的客人对郑玄不服气,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郑玄依照儒家要旨给以答辩应对,折服了众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都卢植,事扶风马融。
(2)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