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
B.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
C.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
D.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指乡试。古代科举考试大体可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指在前三项考试中获第一名。殿试前三名叫“一鼎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B.古时父母去世需回家守丧。服丧结束可称为服阙、服除、服毕。服丧没有结束称“未卒哭”,服丧期间出去做官称“夺情”。
C.乞休,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辞职行为的文辞表述。“下车、视事、致仕、乞骸骨”,通常是称古代官员“新官到任、到任工作、退休、告老还乡”的几个词语。
D.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杨廷和是大夫,所以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杨廷和敢于冒犯龙颜,批评皇上做法不妥之处,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甚至请求追究拟旨的人,请求不要让官员太过放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2)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9 11:59: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慈字伯宝,琅邪临沂人,司空僧虔子也。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恣听所取,慈取素琴石研,义恭善之。少与从弟俭共书学。除秘书郎,太子舍人,安成王抚军主簿,转记室。迁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守新安太守,兼侍中。出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父忧去官。起为建武将军、吴郡太守。迁宁朔将军,大司马长史,重除侍中,领步兵校尉。
慈以朝堂讳榜,非古旧制,上表曰:“朝堂榜志,讳字悬露,义非绵古,事殷中世,空失资敬之情。愚谓空彪①简第,无益于匪躬②;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③。伏惟陛下删前基之弊轨。”诏付外详议。博士李议:“据《周礼》,凡有新令,必奋铎以警众,乃退以宪之于王宫。注‘宪,表悬之也’。”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慈议不行。
慈患脚,世祖敕王晏曰:“慈在职未久,既有微疾,不堪朝,又不能骑马,听乘车在仗后。”江左来少例也。以疾从闲任,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慈妻刘秉女。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江夏王锋为南徐州,妃,慈女也,以慈为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事。还为冠军将军、庐陵王中军长史,未拜,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一。
谢超宗尝谓慈曰:“卿书何当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时人以为名答。追赠太常,谥懿子。
(节选自《南齐书·王慈传》)
注:①空彪:虚誉,指无实的空名。②匪躬:指表达忠诚之心。③夕惕:意思是勤勉慎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B.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C.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D.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括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古代官职名,魏晋南北朝时,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
B.博士,古代官职名,负责掌管图书,通晓古今,以备皇帝询问,东汉贾谊、董仲舒都做过博士。
C.搢绅,也作“缙绅”,原意是插笏板于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借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D.二千石,古代官秩,有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之分,因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可借指郡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慈不同时期,得到他人喜爱。小时,外祖父领他进内室让他选喜爱的东西,他选了素琴砚台,受到外祖父喜欢;为官后,因患脚疾,皇帝给予他特权。
B.王慈家族显赫,本人两任侍中。父亲做过高官,外祖父是前朝王爷,妻子是前朝宗室之后,女儿是前朝王爷妃子;他担任侍中,因父丧离职,后又担任此职。
C.王慈上书朝廷,陈述个人观点。朝堂中悬挂避讳的牌匾,他认为这样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只是追求一种虚誉,这样做还会白白失去供人敬仰的情理。
D.王慈善于应变,巧答他人质问。当别人问他何时能赶上父亲的书法时,他以“鸡”与“凤凰”作喻巧妙解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书法与父亲的差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伏惟陛下删前基之弊轨。
(2)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而丁父忧。陶以登朝在郊祀后,恩不及亲,乞还所迁官,丐追赠。诏特听之,仍俟服阕,除太子中允。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卫卒入延福宫为盗,有司引疏决恩降其罪。陶曰:“禁省之严,不应用外间会降为比。”于是流诸海岛,主者皆论罚。中贵人导炼丹者入禁廷,陶言:“汉、唐方士,名为化黄金、益年寿以惑人主者,后皆就戮。请出之。”陈升之为枢密副使,论其不当,升之去,陶亦知卫州,改蔡州。明年,复以右正言召。陶言:“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英宗知宗正寺,逾年不就职。陶上疏曰:“自至和中圣躬违豫之后,天下颙颙,无所寄命,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夫为是议者,岂皆怀不忠孝、为奸利付托之人哉?发于至诚,念宗庙社稷无穷大计而已。陛下顺民欲而安人心,故亲发德音,锐为此举,中外摇摇之心,一旦定矣。厥后侵润稽缓,岂免忧疑?流言或云事由嫔御、宦侍姑息之语,圣意因而惑焉。妇人近幸,讵识远图?臣恐海内民庶,谓陛下始者顺天意民心命之,今者听左右姑息之言而疑之,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侍隙,可不惜哉!”因请对,仁宗曰:“今当别与一名目。”既而韩琦决策,遂立为皇子。英宗即位,加直史官、修起居注、皇子位伴读、淮阳颖王府诩善、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太子詹事。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郭逵以签枢密宣抚陕西,诏令还都。陶言:“韩琦置逵二府,至用太祖故事,出师劫制人生,琦必有奸言惑乱圣德。愿罢逵为渭州。”帝曰:“逵先帝所用,今无罪黜之,是章先帝用人之失也,不可。”陶既不得逞,遂以琦不押文德常朝班奏劾之。陶始受知于琦,骤加奖拔。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帝徙陶为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入权三司使。吕公著言其反复不可近,又以侍读学士知蔡州,历河南府许、汝、陈三州,以东宫旧臣加观文殿学士。帝终薄其为人,不复用。元丰三年,卒,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曰文恪。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俟服阕 服阕:守孝完毕
B.后皆就戮 就戮:被处死
C.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伺隙伺隙:乘机
D.至用太祖故事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B.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C.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D.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陶奉行孝道。父亲去世后他宁可自己辞职也要替父亲求得朝廷的封号,等到守孝期满才继续担任原有官职。
B.王陶嫉恶如仇。卫卒入延福宫为盗,他坚决要求处分一千人等,决不姑息宽恕;炼丹者被人带进宫中,他坚决要驱逐出去。
C.王陶恪尽职守。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对不符合提拔条件的陈升之敢于批评弹劾;为使国家稳定,他极力促成英宗即位。
D.王陶人品欠佳。为讨好新帝,对于提携他的朝廷大臣韩琦极力弹劾,设法铲除其余党,以巩固自己地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2)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   习:熟悉,精通
B.以即墨燕 距:通“拒”,抵抗
C.坚守,唯恐见    得:得到
D.而城中鼓噪之    从:跟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B.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C.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D.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凭借安平一战中表现出的智慧谋略,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祖先,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田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国人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燕将,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你们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离开不受阻。”燕将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耿裕,字好问,刑部尚书九畴子也。景泰五年进士。天顺初,以九畴为右都御史,改裕检讨。九畴坐劾石亨贬,裕亦谪泗州判官。终父丧,补定州。

成化初,召复检讨,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奫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初,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彼复潜称可汗,兴兵来犯。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且狮子野兽,无足珍异。”“帝即遣其使还。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内降得官,裕言:“先有诏,文官不由吏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今除用纶等,不信前诏,不可。”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裕亦再疏争,终不听。

裕为人坦夷谅直,谙习朝章。秉铨数年,无爱憎,亦不徇毁誉,铨政称平。自奉澹泊。两世贵盛,而家业萧然,父子并以名德称。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B.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C.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D.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言官,多指谏官。明朝的言官官阶很低,但职权很大,政治地位极为突出。
C.践阵,因封建帝王登阵阶主持祭祀,故特指皇帝登基即位。
D.天朝,是古代周边国家对中国正统王朝的称谓,不能用于臣下对本朝朝廷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裕因势利导,力纠时弊。曾借国家发生灾异的机会,先后多次上疏,提倡节俭。给事中郑宗仁提出节制光禄寺的供应,耿裕等人请求皇帝予以采纳。
B.耿裕洞悉时局,见微知著。甘肃镇守太监傅德事先画图形进贡狮子,耿裕说狮子也是野兽,没什么珍异之处。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遣返了狮子。
C.耿裕坚持原则,据理上疏。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人因为宫内直接下令而得官,耿裕认为这样做有违常规,而且使诏令没有信度,但皇帝没有采纳耿裕的进言。
D.耿裕生活清贫,德行高尚。耿裕坦率平易、诚实正直,平时生活自奉节俭,虽然两世俱为显宦,但家境并不富有,父子二人以名德著称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
(2)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彼复潜称可汗,兴兵来犯。
(3)是故无贯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仁宗患词赋致经术不明,初置明经科。岩叟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熙宁中,韩琦留守北京,以为贤,辟管勾国子监。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定守吕公著叹曰:“此古良吏也。”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时六察尚未言事,岩叟入台之明日,即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遂言役钱敛法太重,民力不胜,愿复差法如嘉祐时。又言河北榷盐法尚行,民受其弊,贫者不复食。
迁侍御史。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夏人数万侵定西之东、通远之北,坏七厓匙堡,掠居人。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种落大抵趣河外,三疏请乘此进堡砦,筑龛谷、胜如、相照、定西而东径陇诺城。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因请遣官谕熙帅,即以户部员外郎穆衍行视,筑定远以据要害。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左正议大夫。为文语省理该,深得制诰体。有《易》《诗》《春秋传》行于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B.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C.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D.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科,宋朝科举考试的考试科目,是宋仁宗于进士、诸科外另设。应试者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B.社稷,“社”是指谷神,“稷”是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体,如奏疏;也可指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如注疏。
D.赠,在此处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岩叟聪明颖慧,善于为文。他幼时识字,十八岁时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他为文“语省理该”,著作甚丰。
B.王岩叟才华出众,贤能忠诚。他因为有才能,被韩琦辟管勾国子监;韩绛试图留用他,他却以“不愿出他门”拒绝。
C.王岩叟善于进谏,为民请命。他做监察御史时上书谈论国家安危之计,并要求国家仿照近古之制增加谏官数目;另外,他对役钱聚敛之法和黄河以北一带实行的榷盐法持否定态度。
D.王岩叟眼光敏锐,有军事才能。他不同意将七巉经毁之地给予夏国,并请遣官谕熙帅,修筑定远城池,防御夏国侵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2)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