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而丁父忧。陶以登朝在郊祀后,恩不及亲,乞还所迁官,丐追赠。诏特听之,仍俟服阕,除太子中允。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卫卒入延福宫为盗,有司引疏决恩降其罪。陶曰:“禁省之严,不应用外间会降为比。”于是流诸海岛,主者皆论罚。中贵人导炼丹者入禁廷,陶言:“汉、唐方士,名为化黄金、益年寿以惑人主者,后皆就戮。请出之。”陈升之为枢密副使,论其不当,升之去,陶亦知卫州,改蔡州。明年,复以右正言召。陶言:“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英宗知宗正寺,逾年不就职。陶上疏曰:“自至和中圣躬违豫之后,天下颙颙,无所寄命,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夫为是议者,岂皆怀不忠孝、为奸利付托之人哉?发于至诚,念宗庙社稷无穷大计而已。陛下顺民欲而安人心,故亲发德音,锐为此举,中外摇摇之心,一旦定矣。厥后侵润稽缓,岂免忧疑?流言或云事由嫔御、宦侍姑息之语,圣意因而惑焉。妇人近幸,讵识远图?臣恐海内民庶,谓陛下始者顺天意民心命之,今者听左右姑息之言而疑之,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侍隙,可不惜哉!”因请对,仁宗曰:“今当别与一名目。”既而韩琦决策,遂立为皇子。英宗即位,加直史官、修起居注、皇子位伴读、淮阳颖王府诩善、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太子詹事。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郭逵以签枢密宣抚陕西,诏令还都。陶言:“韩琦置逵二府,至用太祖故事,出师劫制人生,琦必有奸言惑乱圣德。愿罢逵为渭州。”帝曰:“逵先帝所用,今无罪黜之,是章先帝用人之失也,不可。”陶既不得逞,遂以琦不押文德常朝班奏劾之。陶始受知于琦,骤加奖拔。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帝徙陶为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入权三司使。吕公著言其反复不可近,又以侍读学士知蔡州,历河南府许、汝、陈三州,以东宫旧臣加观文殿学士。帝终薄其为人,不复用。元丰三年,卒,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曰文恪。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俟服阕 服阕:守孝完毕
B.后皆就戮 就戮:被处死
C.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伺隙伺隙:乘机
D.至用太祖故事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B.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C.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D.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陶奉行孝道。父亲去世后他宁可自己辞职也要替父亲求得朝廷的封号,等到守孝期满才继续担任原有官职。
B.王陶嫉恶如仇。卫卒入延福宫为盗,他坚决要求处分一千人等,决不姑息宽恕;炼丹者被人带进宫中,他坚决要驱逐出去。
C.王陶恪尽职守。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对不符合提拔条件的陈升之敢于批评弹劾;为使国家稳定,他极力促成英宗即位。
D.王陶人品欠佳。为讨好新帝,对于提携他的朝廷大臣韩琦极力弹劾,设法铲除其余党,以巩固自己地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2)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4 04:3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来普。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来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逸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公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特加赏赐,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常饥困而讲论不 辍:停止,中止。
B.十五年不家园  窥:注意,留心。
C.荣叩头曰 让:责备,问责
D.始大司徒府    辟:被征召,被任命。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桓荣“刻苦自励,教学不怠”的一组是
①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  ②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  ③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 
④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 ⑤荣独举手捧之以拜   ⑥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③⑤⑥B.①②⑥C.②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桓荣六十多岁时才做官,后来被命令教授太子,皇帝每次朝会都会让他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同他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B.桓荣年轻时求学长安,拜博士九江人来普为师。老师死后,他奔丧九江,背土筑坟,并留在九江,教授学生数百人。
C.桓荣深得皇帝信任,敢于进谏。在谁能做太子的问题上,他不惧权贵,据理力争,最后,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并赏赐他很多财物。
D.桓荣后来被任命为太子少博,皇帝赐予他马车等财物,他认为这些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日:“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日:“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自苏辙《巢谷传》)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B.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C.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D.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妻子,文中解释为“妻儿”,这是古今词语在演变中出现的词义缩小现象,如“将军战河北”中的“河”。
C.金石,原指金和美石之类,后可指代乐器、丹药和镌刻文字的钟鼎碑碣之类的物件,喻指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D.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谷崇尚武学。他先是学文,后弃其旧学,学习骑射;在游历秦凤、泾原期间,结交英雄豪杰。
B.巢谷重情重义。他与韩存宝结为金石之交,韩存宝遇难,他以身冒险,不负韩存宝交给自己的重托。
C.巢谷不趋炎附势。苏辙兄弟获罪被贬,亲友避之不及,士大夫都忌讳与他们兄弟交往,巢谷却不顾年高路远,前去拜访。
D.文章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了作者对巢谷的崇敬之情,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3)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君传

袁中道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髦,大类俳场上所演回回状。予友丘长孺见而呼之谓“回”,邑人遂“回”之焉。回聪慧,娱乐,嗜酒。家有庐告田亩,荡尽,遂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予曰:“吾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鬃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乃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末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业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虽邑中道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必不绝我,故终不优。”予曰:“善。”

回丧其子,予往慰之。回方醉人家,招之来,笑谓予曰:“绝嗣之忧,宁至我乎?”相牵入酒家,痛饮达旦。磋乎!予几年前性刚命,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偕回及豪少年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校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恍惚中见二十饮人,皆罗拜堂下,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坐一室,或有二三日不饮时。量日以退,兴日以索。近又戒杀,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袁小修小品》,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聪慧,娱乐   耽:沉溺
B.邑人以之予曰   规:约束
C.予几年前性刚命蹇:不顺
D.以取罪 戾:违反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君是作者的表兄弟,深目大鼻,浓胡须,像滑稽剧中的回族人,所以别人给他取名“回”。
B.作者少年时喜欢跟回君交往喝酒,认为回君喝酒专心,和回君一起喝酒,能够让自己内心舒畅。
C.回君虽然有妻有子,但经常在外喝酒不归,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示欣赏。
D.作者认为回君具有颜回的品格,通过为回君作传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受羁绊、命运不顺的感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
⑵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第进士,知渤海县。岁满,县人请留,既报可,而以亲老求监州税。通判凤翔,初置转运判官。沆使江西,求葬亲,改知沂州。历开封府推官。

湖南蛮唐、盘二族寇暴,杀居民,官军数不利,以沆为转运使。沆言:“蛮骤胜方骄,未易斗力,宜须秋冬进兵。且其地险气毒,人骁悍,善用鋋盾,北军不能确。请选邕、宜、融三州卒三千人习知山川技艺者,径捣其巢,布余兵络山足,出则猎取之。俟其势穷力屈,乃可顺抚。”朝廷用其策,二族皆降。直史馆、知潭州。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为断,戍人便之。

徙河东转运使。民盗铸铁钱,法不能禁,沆高估钱价,铸者以无利,自息。入为度支副使。

侬智高乱定,仁宗命安抚广西,谕之曰:“岭外地恶,非贼所至处,毋庸行。”对曰:“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遂往,遍行郡邑。民避寇弃业,吏用常法,满半岁则听人革佃。沆曰:“是岂与凶年诡征役者同科?”奏申其期。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改河北。

李仲昌建六塔河之议,以为费省而功倍。诏沆行视,沆言:“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况所规新渠,视河广不能五之一,安能容受?此役若成,河必泛溢,齐、博、滨、棣之民其鱼矣。”既而从初议,河塞复决,如沆言。

进枢密直学士、知成德军。俗方弃亲事佛。沆阅按,斥数千人还其家。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六十九。

 (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B.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C.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D.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B.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C.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的年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D.致仕,亦作“致事”,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蛮唐、盘二族抢掠暴乱,朝廷采用周沆的策略,选派熟悉当地山川地形且有武艺的兵士直接进攻他们的巢穴,部署其他兵士在山脚猎取他们,最终使得二族投降。
B.周沆任河东转运使时,民间偷偷铸铁钱成风,法令不能禁止。周沆就采取经济措施,高估铜铁价格,使铸铁者无利可图,自然平息。
C.周沆受命安抚广西时,行遍广西各州县,了解到百姓为逃避寇难抛弃家业满半年,官方就许别人代为租佃其田亩,就奏请放宽限期。
D.对李仲昌开凿六塔河的建议,周沆认为这样开凿的新渠过于窄小,容不下河水,反会引起黄河泛滥。朝廷采用了周沆的意见,使各州免于被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为断,戍人便之。
(2)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甯武子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时幽并东有务桓,西有力微,并为边害。瓘离间二虏,遂致嫌隙,于是务桓降而力微以忧死。朝廷嘉其功,瓘乞以封弟。瓘六男无爵,悉让二弟,远近称之。累求入朝,既至,武帝善遇之,俄使旋镇。性严整,以法御下,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汉末张芝亦善草书,论者谓瓘得伯英筋,靖得伯英肉。太康初,迁司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惠帝即位,贾后素怨瓘,且忌其方直,闻瓘与楚王玮有隙,遂谤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聘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须自表得报,就戮未晚也。”瓘不从,遂被害,时年七十二。朝廷以瓘举门无辜受祸,乃追瓘伐蜀勋,封兰陵郡公、增邑三千户,谥曰成,赠假黄钺。
【注】①甯武子,春秋卫国大夫,是我国古代“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②草圣张芝,字伯英。③伊霍,伊尹和霍光的并称,后市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B.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C.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D.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并赐以字,表示已经成人,但因身体还未强壮,故称弱冠。
B.草书,为书写简便,从隶书演变而来;形成于汉代,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速度快。
C.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两汉以后曾经几度兴废,职责变化也较大。
D.黄钺,古代帝王所用,后用为仪仗;文中的假黄钺是指赠给已故的卫瓘以褒奖其贡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瓘明辨是非,进退有度。他作魏国尚书郎时,朝廷大臣专权争利,他积极周旋其中,与这些权臣们没有亲疏之别,很被傅嘏器重,被称作甯武子。
B.卫瓘治境有方,功不受封。他离间幽并东西的务桓和力微两股边境祸害,结果务桓降服,力微忧忿而死;朝廷因此想嘉奖他,他却请求赐封弟弟。
C.卫瓘博学多艺,擅长草书。他学问渊博,熟习经术;他擅长草书,当时人在评论他的作品时,将他与索靖并驾齐驱,认为他们都有张芝草书的骨力。
D.卫瓘曲言巧谏,正直守则。惠帝还是太子时,朝臣都认为他不能理政,卫瓘借醉巧谏,皇帝顿悟;贾后陷害他,他不听左右劝说,最后无辜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求入朝,既至,武帝善遇之,俄使旋镇。性严整,以法御下。
(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