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萧嵩,宋国公瑀之曾侄孙。初娶会稽贺晦女与吴郡陆象先为僚婿象先时为洛阳尉宰相子门望甚高嵩尚未入仕宣州人夏荣谓象先曰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神龙元年,嵩调补洺州参军。寻而侍中、扶阳王桓彦范出为洺州刺史,见之推重,待以殊礼。开元初,为中书舍人。与崔琳同列,未异之,而紫微令姚崇许其致远,眷之特深。历宋州刺史,三迁为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十五年,吐蕃大将悉诺逻攻陷瓜州城,尽取城中军资及仓粮,仍毁其城而去。又攻玉门军及常乐县,河、陇震骇。玄宗择堪边任者,乃以嵩为兵部尚书、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嵩乃请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修筑州城,招辑百姓,令其复业。又加嵩银青光禄大夫。时悉诺逻威名甚振,嵩乃纵反间于吐蕃,言其与中国潜通,赞普遂召而诛之。明年秋,吐蕃大下,悉诺明复率众攻瓜州,守珪出兵击走之。八月,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弩手四千人,与吐蕃战于祁连城下,自晨至暮,散而复合,贼徒大溃,临阵斩其副将一人,散走山谷。玄宗大悦,乃加嵩同中书门下三品,恩顾莫比。十七年,授裴光庭宰相,又加嵩兼中书令。子衡,新昌公主,嵩夫人贺氏入觐拜席,玄宗呼为亲家母,礼仪甚盛。二十一年二月,裴光庭卒。光庭与嵩同位数年,情颇不协,及是,玄宗遣嵩择相,嵩以右丞韩休长者,举之。及休入相,嵩举事,休峭直,辄不相假,互于玄宗前论曲直,因让位。玄宗眷嵩厚,乃许嵩授尚书右丞相,令罢相。寻又拜太子太师,嵩请老。天宝八年,年八十余,赠开府仪同三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娶会稽贺晦女|与吴郡陆象先为僚婿|象先时为洛阳尉宰相|子门望甚高|嵩尚未入仕|宣州人夏荣谓象先曰|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
B.初|娶会稽贺晦女|与吴郡陆象先为僚婿|象先时为洛阳尉|宰相子|门望甚高|嵩尚未入仕|宣州人夏荣谓象先|曰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
C.初|娶会稽贺晦女|与吴郡陆象先为僚婿|象先时为洛阳尉|宰相子|门望甚高|嵩尚未入仕|宣州人夏荣谓象先曰|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
D.初|娶会稽贺晦女|与吴郡陆象先为僚婿|象先时为洛阳尉宰相|子门望甚高|嵩尚未入仕|宣州人夏荣谓象先|曰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年,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如神龙元年,开元元年。有时也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B.宰相,本为掌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指历代辅佐皇帝、统领官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
C.尚,为奉承、攀仰之意,因尊帝王子女,不敢言娶嫁,所以与帝王子女成婚称为尚主。
D.薨,为死亡的别称,唐以后二品以上大官死为薨,平民百姓死亡则直接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嵩仕途顺利,入仕后屡次升迁。任洺州参军时,洺州刺史十分推许他,后来又做过中书舍人、宋州刺史,三次升迁做了尚书左丞、兵部侍郎。
B.萧嵩能举用贤才,知人识人。他向皇帝推荐张守珪做瓜州刺史,当时瓜州城遭到了吐蕃的毁坏,张守珪上任后,修筑州城,让百姓恢复产业。
C.萧嵩凭借战绩,获得殊荣。他用智谋消灭强敌;他派遣将领与吐蕃作战,大获全胜。玄宗对他很满意,让他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职,受的恩宠没有人能比。
D.萧嵩为人敦厚,能退步让人。韩休经萧嵩举荐入朝为相后,与萧嵩产生了矛盾,为此,萧嵩请求退休养老,主动让出了职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崔琳同列,未异之,而紫微令姚崇许其致远,眷之特深。
(2)明年秋,吐蕃大下,悉诺明复率众攻瓜州,守珪出兵击走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9 11:0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亡如荆蛮,文身段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史记·周本纪第四》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之宜 察看 移船相近邀见 互相
B.稷不务 离开 连峰天不盈尺 距离
C.复后稷之业 修治 又重之以能 美好的
D.文身段 头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   散发粮食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姜原帝喾元妃 何以伐
B.心忻说 河东凶亦
C.居期生子    或百步后止
D.不窋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 斧斤时入山林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以为不祥  ②其游戏,好种树麻、菽  ③及为成人 ④民皆法则之  ⑤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⑥是社稷之臣也  ⑦明年秋  ⑧因为长句  ⑨整顿衣裳起敛容  ⑩暮去朝来颜色故⑪老大嫁作商人妇⑫凄凄不似向前
A.②④⑥⑨B.①②③⑥C.①⑤⑩⑫D.③⑥⑨⑪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B.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C.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D.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周的始祖后稷,小的时候就很出众,有伟人的高远志向。早在唐尧时代,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
B.后稷的后代公刘、古公亶父虽然生活在戎狄地区,仍然率领族人继续施行兴农措施,使部族逐渐强大。
C.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率族离开豳地移居岐下,营建城邑,修治村落,设立官职,广行仁义,建立了周国。
D.周之兴盛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不同阶段不同首领的厚民爱民,古公亶父就曾因爱护人民而带领家众去豳就岐下,而百姓也都扶老携幼,又跟着古公来到岐下。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2)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亡如荆蛮,文身段发,以让季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转运使檄抃摄治之,州以无事。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温成皇后之丧,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及为相,领事如初。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紛纷引去,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修等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柞以身帅之,蜀风为变。出知虔州。虔素难治拄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柞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仿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

既至蜀,治益尚宽。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忭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薨,年七十七,谥曰清献。

(选自《宋史·赵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B.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C.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D.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等事务的文书。是古代官府文书的名称之一。
B.皇后:指皇帝的正妻,秦以前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后”于是称为“皇后”。
C.陛下:臣子向皇帝进言时,皇帝必须站在宮殿的台阶下接受进言,所以尊称皇帝为“陛下”。
D.谥: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谥号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弹劾权贵,保护君子。他正气凛然,弹劾不避权贵,人称他为”铁面御史”;他竭力保护君子,召回被贬的吴充等人,保护了欧阳修等名臣。
B.赵抃以身作则,弘场正气。蜀地地处偏远,官场风气不好,他以身作则,改变了蜀地官场风气;他单枪匹马人蜀,随身携带的仅有一把琴和一只鹤。
C.赵抃为人仁厚,为政宽容。他采取措施,使在岭南做官的人死后能归归葬故乡;有百姓伪造僧人的度牒,被人以谋反的罪名上告,他予以从宽处理。
D.赵抃深受赏识。忠于皇帝。赵抃回朝任知谏院,有大臣认为对赵抃越级提拔不妥,皇帝表示可以任用赵抃。皇帝派赵抃去成都,赵抃不讨价还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虔素难治拄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
(2)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诗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姑家昆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肾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璿,是为乐清翁;次讳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婿。最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婿,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竞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①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貤封如其官。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 :金印红袍, 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竞岁不愈 竞:竟然
D.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B.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C.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D.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小题3】把文中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2)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
【小题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康伯,字长卿,信之弋阳人。康伯幼有学行。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累迁太学正,丁内艰。建炎末,为敕令删定官,寻通判衢州,摄郡事。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累迁户部司勋郎中。
康伯与秦桧太学有旧,桧当国,康伯在郎省五年,泊然无求,不偷合。桧死,起知汉州,将出峡,召对,除吏部侍郎。康伯首请节用宽民,凡州县取民无艺,许监司互察,台谏弹劾。寻兼礼、户部。乞约岁用,会所入,储什之一二备水旱。奏上,议竟不决。除吏部尚书,宰臣拟用“权尚书”出命,高宗顾曰:“朕且大用,何‘权’为?”
绍兴九年三月,拜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五月,金遣使贺天申节,出嫚言,求淮、汉地。九月,金犯庐州,王权败归,中外震骇,朝臣有遣家豫避者。康伯独具舟迎家入浙,且下令临安诸城门扃鐍率迟常时,人恃以安。敌迫江上,召杨存中至内殿议之,因命就康伯议。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上闻之已自宽。翌日,入奏曰:“闻有劝陛下幸越趋闽者,审尔,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
孝宗即位,命兼枢密使,进封信国公,礼遇殊渥,但呼丞相而不名。康伯自建康扈从回,即以病祈去位,不允。明年,改元隆兴,请益坚,遂以太保、观文殿大学士、福国公判信州。上慰劳甚勤,且曰:“有宣召,慎勿辞。”宰执即府饯别,百官班送都门外。
二年八月,起判绍兴府,且令赴阙奏事,复辞。未几,召陪郊祀。时北兵再犯淮甸,人情惊骇,皆望康伯复相。上出手札,遣使即家居召之。未出里门,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亲故谓康伯实病,宜辞,康伯曰:“不然。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道闻边遽,兼程以进,至阙下,诏子安节、婿文好谦掖以见,减拜赐坐。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乾道元年正月上辛薨,年六十有九。赠太师,谥文恭。
(节选自《宋史·陈康伯传》)
注:扃(jiōnɡ)关门;鐍(jué):上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B.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C.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D.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艰即丁忧。“丁内艰”,指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B.“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C.“赴阙”,阙 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即宫阙,用来借指朝廷。赴阙就是入朝陛见皇帝。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康伯是信州弋阳人,从小就有学识品行,与秦桧在太学就有交情,秦桧掌握大权的时候,他从来不去求他,迎合他。
B.陈康伯历仕两朝,德高望重,孝宗皇帝对他礼节待遇十分优厚,封信国公,从来只称他为丞相而不直呼他的姓名。
C.金兵侵犯庐州,王权失败,国内外震惊,朝中很多大臣遣散家属准备躲避,只有陈康伯反而准备船只接家属到浙江。
D.陈康伯任吏部侍郎时,请求节约用度,宽待百姓,对于那些向百姓摊派收取没有限度的州县,允许监司互相监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
(2)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也。寔少贫苦,卖牛衣①以自给。然好学,手约绳,口诵书,博通古今。清身洁己,行无瑕玷。郡孝廉,州秀才,皆不行。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国军事,封循阳。钟会、邓艾之伐蜀也,有客问寔曰:“二将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客问其故,笑而不答,竟如其言。寔之先见,皆此类也。泰始初,进爵为伯,累迁少府。咸宁中为太常,转尚书。初,寔妻卢氏卒,华氏将以女妻之。寔弟智谏曰:“华家类贪,必破门户。”辞之不得,竟婚华氏而生子夏。寔竟坐夏受赂,免官。顷之为大司农,又以夏罪免。或谓寔曰:“君行高一世,而子不能遵。何不旦夕切磋,使知过而自改邪!”寔曰:“吾之所行,是所闻见,不相祖习,岂复教诲之所得乎!”元康初,进爵为侯,累迁太子太保。惠帝崩,寔赴山陵。怀帝即位,复授太尉。及薨,时年九十一,谥曰元。寔少贫窭,杖策徒行,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尝诣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裀褥②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崇曰:“是厕耳。”寔曰:“贫士未尝得此。”乃更如他厕。自少及老,笃学不倦,虽居职务,卷弗离手。尤精《三传》,辨正《公羊》,又撰《春秋条例》二十卷。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一》)

注①牛衣:供牛御寒的编织披盖物。②裀褥:坐卧的垫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
B.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
C.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
D.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即“察举制”,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由地方长官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
B.“封循阳子”中的“子”和后文的“伯”“侯”都是爵位,西周以来分“王、侯、伯、子、男”五等。
C.“泰始”和后文“咸宁”等都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纪年所用。明清前帝王往往不止一个年号。
D.《三传》,指阐释《春秋》的三部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以《左传》叙事最为详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寔年少好学,学通古今。他编牛衣都不忘读书,郡中和州中察举他都没去,但最终还是入朝为官。
B.刘寔善断时事,明于先见。他曾断言钟会、邓艾必定破蜀,但两人都会回不来,结局果然如他所料。
C.刘寔婚姻不幸,教子无方。他不顾弟弟劝谏,主动迎娶了家风贪婪的华家女,后因儿子贪赃而免官。
D.刘寔崇尚节俭,反对奢华。他经常是拄着拐杖走路,凡事自己动手,去石崇家拜访拒绝用奢华厕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寔竟坐夏受赂,免官。顷之为大司农,又以夏罪免。
(2)自少及老,笃学不倦,虽居职务,卷弗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