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康伯,字长卿,信之弋阳人。康伯幼有学行。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累迁太学正,丁内艰。建炎末,为敕令删定官,寻通判衢州,摄郡事。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累迁户部司勋郎中。
康伯与秦桧太学有旧,桧当国,康伯在郎省五年,泊然无求,不偷合。桧死,起知汉州,将出峡,召对,除吏部侍郎。康伯首请节用宽民,凡州县取民无艺,许监司互察,台谏弹劾。寻兼礼、户部。乞约岁用,会所入,储什之一二备水旱。奏上,议竟不决。除吏部尚书,宰臣拟用“权尚书”出命,高宗顾曰:“朕且大用,何‘权’为?”
绍兴九年三月,拜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五月,金遣使贺天申节,出嫚言,求淮、汉地。九月,金犯庐州,王权败归,中外震骇,朝臣有遣家豫避者。康伯独具舟迎家入浙,且下令临安诸城门扃鐍率迟常时,人恃以安。敌迫江上,召杨存中至内殿议之,因命就康伯议。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上闻之已自宽。翌日,入奏曰:“闻有劝陛下幸越趋闽者,审尔,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
孝宗即位,命兼枢密使,进封信国公,礼遇殊渥,但呼丞相而不名。康伯自建康扈从回,即以病祈去位,不允。明年,改元隆兴,请益坚,遂以太保、观文殿大学士、福国公判信州。上慰劳甚勤,且曰:“有宣召,慎勿辞。”宰执即府饯别,百官班送都门外。
二年八月,起判绍兴府,且令赴阙奏事,复辞。未几,召陪郊祀。时北兵再犯淮甸,人情惊骇,皆望康伯复相。上出手札,遣使即家居召之。未出里门,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亲故谓康伯实病,宜辞,康伯曰:“不然。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道闻边遽,兼程以进,至阙下,诏子安节、婿文好谦掖以见,减拜赐坐。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乾道元年正月上辛薨,年六十有九。赠太师,谥文恭。
(节选自《宋史·陈康伯传》)
注:扃(jiōnɡ)关门;鐍(jué):上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B.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C.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D.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艰即丁忧。“丁内艰”,指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B.“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C.“赴阙”,阙 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即宫阙,用来借指朝廷。赴阙就是入朝陛见皇帝。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康伯是信州弋阳人,从小就有学识品行,与秦桧在太学就有交情,秦桧掌握大权的时候,他从来不去求他,迎合他。
B.陈康伯历仕两朝,德高望重,孝宗皇帝对他礼节待遇十分优厚,封信国公,从来只称他为丞相而不直呼他的姓名。
C.金兵侵犯庐州,王权失败,国内外震惊,朝中很多大臣遣散家属准备躲避,只有陈康伯反而准备船只接家属到浙江。
D.陈康伯任吏部侍郎时,请求节约用度,宽待百姓,对于那些向百姓摊派收取没有限度的州县,允许监司互相监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
(2)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2 11:0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奄至,众不及战,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一时官属、士卒死者甚众。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踊跃请就戮。弘范驱之前,与俱之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一诗与之。其术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陆秀夫沉其妻孥,冠裳抱帝赴海,从而死者数十万人。弘范置酒军中大会,语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以事宋者事之,将不失宰相。”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敢逃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天祥至燕。天祥在燕儿三年,世祖阜帝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略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千户王惟义前之(________)(2)天祥泫然出曰(________)(3)南乡拜而死(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天祥方五坡岭B.千户王惟义执之
C.弘范D.冠抱帝赴海
【小题3】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
A.传其事以为官戒。B.天祥方饭五坡岭。
C.使为书招张世杰日D.一时官属、士卒死者甚众。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使为书招张世杰。
【小题5】本文歌颂了文天祥的可贵品质。文中描写敌帅张弘范对文天祥态度的变化,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手法,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①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②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注】①臧盾:人名。②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或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属文:写文章
B.上召革敕曰 面:当面
C.琅邪王骞山阴令,赃货狼藉  为:做
D.监吴郡  寻:寻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见革弊絮单席,耽学不倦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B.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人之力敝之
C.以清严百城所惮 若属皆且所虏
D.典签沈炽文王所制诗呈高祖     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
B.江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
C.江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弹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
D.江革性格刚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2)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成化八年,擢御史。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为患,民多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阅,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本部尚书。武宗践祚,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樊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B.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C.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D.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面官,原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的官员,明代时指地方政府的长官,如巡抚、都御史等。
B.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明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迁都顺天府后,应天府作为留都。
C.净军,是由宦官太监组成的军队;当势太监被贬斥,但罪不至死,就充军到净军。
D.削籍,即取消官员籍贯,赋闲在家,是古代官员因为犯事而被较轻处理的一种处罚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莹体恤百姓,为民兴利除弊。他出任松江府知府时,令粮长专门运粮,解放了民夫,也给粮长以优惠;他对周忱赋役旧法稍作变通,百姓困境大为缓解。
B.樊莹做事果决,能够力排众议。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调查河南田赋积弊本末,但众人为难他;樊莹则建议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徐恪通过樊莹部吏很快查清积弊。
C.樊莹查办弊案,能够严明纲纪。景东卫、宜良、曲靖等多有异常灾象,樊莹受命巡察;他弹劾镇巡官员,罢免不称职的文武官员,对“景东之乱”祸首吴勇弹劾并定罪。
D.樊莹曾遭诬陷,最终平反昭雪。因隆平侯争袭和松江官布之事,他遭到刘瑾多方陷害,其生活更加困窘;刘瑾失败后,樊莹复名原官,追赠官职,谥号清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2)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人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
B.关中: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北萧关。
C.武帝:皇帝有谥号、庙号、尊号、年号。谥号根据生前事迹与品德修养而定,带有评判性质,如汉文帝、隋炀帝。
D.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不好,但他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B.卢柔文才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流传世间。
C.卢柔善于谋略。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尽职尽责。他才干卓越,得到太祖重用,曾担任多个要职;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都合理得体。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B.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C.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D.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之父嵇康,和阮籍、山涛、向秀等七人被称为“建安七子”,他们崇尚老庄哲学,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派遣苦闷的心情。
B.起家,谓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晋书·杜预传》:“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起家”一词,当属此意。
C.谥号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缪”属恶谥,有“奸诈”之意,如秦桧的谥号缪丑。
D.唐是唐尧,这不是指后来的唐朝,而是尧帝的唐,因为尧帝叫陶唐氏;虞就是有虞氏,也就是舜;唐虞是指帝尧、帝舜这两位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身世坎坷,颇有才能。他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嵇绍坚持原则,敢于直言。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因为嵇绍对太常所定谥号坚决不从,朝廷惧怕他而不得不改谥。
C.嵇绍面对权势,刚直不屈。董艾怂恿齐王冏让嵇绍弹奏音乐,侍候的人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受,认为身居官位,身穿朝服,不可以做伶人之事。齐王冏非常惭愧。
D.嵇绍忠心护主,皇帝感念。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后,皇帝交代衣服上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
(2)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