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庠序:学校。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财失,吾所不取   行:品行
B.造永宁佛寺,令隽之 典:主持
C.嘉隽守正不 挠:阻挠
D.于是梁人焉 惮:害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犹平生所处堂宇 激义而死焉者也
B.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勇气闻于诸侯
C.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  欲勿予,即患秦兵
D.附椿者,咸谴责焉。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B.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C.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D.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注重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仍然要按时节祭拜,陈献祭品;有了吉凶之事,还是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此事后,表明态度并设法找到买主,归还给他。
C.寇隽干事认真。他担任左军将军时,负责建造永宁佛寺,主事的官吏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治理有方。他担任梁州刺史时,当地人多为盗贼;寇隽下令建立学校,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风俗得到改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0 05:4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尚书”是官职名。秦汉时期创立的中央政府官职有此称呼,隋唐时其主要职责在于分管六部即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
B.孔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颜子、先秦诸子等。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2)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內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上曰:“何哉? ”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內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节)
[注]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不可 征:征召
B.与错有 隙:嫌怨
C.内忠臣之口   杜:堵塞
D.吾亦之 恨:痛恨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为人严肃刚正,苛酷刻薄,但才能出众,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忠于朝廷,正因如此,他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赏识。
B.晁错推行的改革举措遭到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因担心自身的安危赶到颍川劝说晁错,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
C.晁错为维护朝廷利益,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其封地、没收其属郡,结果导致吴楚七国公开反叛,自己也被在东市问斩。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了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正中了谋反诸侯们的奸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⑵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晁错被杀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上任后送给阴凤礼物,并派车马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迂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意何在?”松年曰:“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
B.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
C.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
D.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刻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在文中指胡松年以上舍生的身份担任官职。
B.赐对;指帝王在朝堂召见臣子对答问题。胡松年在政和八年受到了宋徽宗的召见。
C.中原: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古人常将“中国”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D.卜居:指以占卜择定建都之地,文中指胡松年自己选择远离尘世的隐居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松年幼年时孤苦贫寒,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
B.胡松年在做殿试参详官时,以沈晦为第一名,这个结果让徽宗非常高兴,升为中书舍人。
C.选拔将帅时,胡松年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皇帝亲自慰问部队,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胡松年能豁达面对生老病死,不重钱财,他认为人虽贤能担多财,就会有损志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2)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时,军食急乏,恂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帝数策书劳问,恂同门生茂陵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郡侯以此时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朱鱿、苏茂等,威震邻敌,功名显赫,此谗人侧目怨祸之秋也。”恂然其言,称疾不视事。建武二年,恂系考上书者免。是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众万余,与密人贾期连兵为寇。恂免数月,复拜颍川太守,与破奸将军侯进俱击之。数月,斩期首,郡中悉平定。封恂雍奴侯,邑万户。是时,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曰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十年,恂奉玺书至第一,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B.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C.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D.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恂辇车骊驾转输    愿十五城请易璧
B.恂系考上书者免    以手抚膺长叹
C.有变,足以相当    群臣惊愕,起不意
D.可独享之乎 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恂功高位崇,明哲保身。他屡建战功,后听从了同窗茂陵人董崇的建议,称病不到职办公,以免为馋人嫉妒,为君猜忌。
B.寇恂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在法制草创,军法松弛之时,他不畏权势,将草菅人命者戮于市,终整顿了军法,建立了法度。
C.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先。因公与执金吾贾复结怨后,效仿战国蔺相如屈于廉颇之举,刻意回避贾复,不欲与之发生冲突。
D.寇恂智谋过人,善于攻心。他洞悉高峻不降是其心腹皇甫文的主意,便力排众议,诛杀皇甫文,威慑高峻,最终使其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
(2)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