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中书侍郎,遂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除”、“拜”都指授予官职,“出”指由朝廷到地方任职,“起”指重新起用。
B.“推官”、“提点刑狱”都有司法职能,“节度使”、“团练使”都有军事方面的职能。
C.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如昭宣使、监察御史等。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他与张商英政见相合,张商英就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张商英就极力批评,绝不妥协,所以官位随蔡京同沉浮。
B.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惇治理夔夷时,随意侮辱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在一起吃饭时,对章惇说的狂言大话,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高出章惇一筹。
C.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当他看到蔡京为相造成的弊病,便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2 05:1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人。登进士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擢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三馆士建议东封,汝文曰:“治道贵清净。今不启上述三代礼乐,而师秦、汉之侈心,非所愿也。”责监宿州税。久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

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劝讲,除中书舍人。言者谓汝文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出知襄阳。召拜中书舍人,外制典雅,一时称之。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高丽使入贡,诏班侍从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虽微,序诸侯上。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上遂命如旧制。内侍梁师成强市百姓墓田,广其园圃。汝文言于上,师成讽宰相黜汝文,出守宣州。

召为吏部侍郎,出知庐州,徙密州。密负海产盐蔡京屡变盐法盗贩者众有司穷治党与汝文曰祖宗法度获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将为厉矣。悉纵之。密岁贡牛黄,汝文曰:“牛失黄辄死,非所以惠农,宜输财市之,则其害不私于密。”上从之。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绍兴元年,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除参知政事。时秦桧相,四方奏请填委未决,吏缘为奸。汝文语桧,宜责都司程考吏牍,稽违者惩之。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罢去以卒。

先是,汝文在密,桧为郡文学,汝文荐其才,故桧引用之。然汝文性刚不为桧屈,对案相诟,至目桧为“浊气”。汝文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有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翟汝文传》)

(注)①东封帝王于泰山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②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等309人列名“元祐党籍”,被目为“奸党”,至南宗初年开始获平反,改称“元祐忠贤”。③牛黄牛胆囊内的结石,为名贵中药材,有强心、解热之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密负海产盐/蔡京屡变/盐法盗贩者众/有司穷治党与/汝文曰/祖宗法/度获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将为厉矣/
B.密负海产盐/蔡京屡变/盐法盗贩者众/有司穷治/党与汝文曰/祖宗法度/获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将为厉矣/
C.密负海产盐/蔡京屡变盐法/盗贩者众/有司穷治/党与汝文曰/祖宗法/度获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将为厉矣/
D.密负海产盐/蔡京屡变盐法/盗贩者众/有司穷治党与/汝文曰/祖宗法度/获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将为厉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指参加进士科考试并考中进士,与“举进士”意义有所不同。
B.高丽指朝鲜历史上的王朝,我国多沿用来指称朝鲜或关于朝鲜的物产。
C.绍兴指绍兴府,府治山阴。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曾驻跸于此。
D.篆籀指篆文和籀文,均为我国古代书体。篆分大、小篆,籀文即大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汝文有胆有识,洞察封禅之害。三馆之士为粉饰太平、取媚皇帝,建议徽宗巡幸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翟汝文大为反对,因此受到责罚。
B.翟汝文不畏权势,揭发宦官罪恶。内侍梁师成深受皇帝宠信,曾强买百姓墓地,以扩展自家园圃,翟汝文向皇帝检举此事,结果被贬外任。
C.翟汝文为民请命,革除多年弊政。密州每年进贡牛黄,对农事极为不利,翟汝文上书朝廷,请求到市面上采购,密州百姓从此免除了祸害。
D.翟汝文为官正直,处事不徇私情。秦桧为相时,因翟汝文曾对已有恩,故而对他引荐任用。翟汝文却不仰秦桧之鼻息,而是坚决秉公办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启上述三代礼乐,而师秦、汉之侈心,非所愿也。
(2)然汝文性刚不为桧屈,对案相诟,至目桧为“浊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迁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B.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舟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C.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D.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单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
B.清泰,年号。我国古代一个帝王用一个年号,用来记载在位的年数。“清泰初”就是就是清泰初年。
C.节度,古代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常管军粮。到了唐代以后则成为领兵之官,也就是节度使。
D.碑,即功德碑,用来记功载德或颂扬政绩。对于当时和后人来说是楷模和榜样,因而历代官员无不重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琼能征善战,功绩显赫。在担任亳州团练使期间,转战多地,他多次攻打蜀人。攻文州时,攻克二十余座营寨,生擒数百人。在北面骑军排阵使任上时,阳城之战立下大功。
B.郭琼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第二次担任沂州刺史时,他单人匹马吓退盗贼,后汉乾祐年间,他前往危机重重的平卢,并把握时机,成功劝服节度使刘铢。
C.郭琼恪尽职守,忠于国家。沂州任上俘获莫州刺史赵思献给朝廷。阶州任职期间,在城垒残缺、蜀军侵犯的不利情形下,他断然迁州城以保平安。
D.郭琼为人贤德,心系百姓。齐州任上时,百姓饥困,民不聊生,他拿出自己的俸禄赈济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戴,朝廷也下诏允许为他立碑。
【小题4】把下列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史书以言曰  因:根据
B.枢曰 谢:道歉
C.宁乡人 负:对不起
D.以备不 虞:忧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世光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世光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2)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

同类题4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B.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C.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D.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小题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阙”。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缝攒代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矩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袱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列传二百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团山下   稍:稍微
B.达郢 竟:最终
C.登舟 洎:等到
D.大兵击     邀:拦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B.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C.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D.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阳被围困五年,宋军为了给城中的守军以支援,于是造了上百艘特殊的船只,选拔了三千勇士,让他们突围进城。
B.张顺和张贵临危受命,充当三千勇士的将领。一人被称为“矮张”,一人被称为“竹园张”,二人智勇双全,力能服众。
C.在支援襄阳城的守军时,张贵在前面开路,张顺在后面压阵。结果攻破防线进入城中,发现张顺失踪了。
D.张贵在龙尾洲被北军围住后,仍然拼命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文焕把他埋葬在张顺墓旁,并立两座庙祭祀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
⑵复不能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矩破围冒进,众皆辟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