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钜鹿之战    司马迁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胜则兵罢,通“疲”B.故不如先秦、赵斗,使……相斗
C.立羽为上将军假,假扮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营垒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西今不恤士卒徇其私
B.示士卒必死楚战士无不一当十
C.遣其子宋襄相齐项羽悉引兵渡河
D.置以为上将军下令军中
【小题3】(小题3)下几句话,编成为四组,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A.①②③B.②④⑥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3分)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小题5】(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4分)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3分)
②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2-14 03:2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杨播,字延庆,自云恒农华阴人也。祖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延兴末为广平太守,有称绩。高祖南巡,吏人颂之,加宁远将军,赐帛三百匹。播本字元休,太和中,高祖赐改焉。播少修整,奉养尽礼。以外亲,优赐亟加,前后万计。进北部给事中。诏播巡行北边,高祖亲送及户,戒以军略。未几,除龙骧将军。与阳平王颐等出漠北击蠕蠕,大获而还。高祖嘉其勋,赐奴婢十口。迁武卫将军,复击蠕蠕,至居然山而还。随车驾南讨,至钟离。师回,诏播领步卒三千、骑五百为众军殿。时春水初长,贼众大至,舟舰塞川。播以诸军渡淮未讫,严陈南岸,身自居后。诸军渡尽,贼众遂集,于是围播。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水势稍减,播领精骑三百历其舟船,大呼曰:“今我欲渡,能战者来。”贼莫敢动,遂拥众而济。高祖甚壮之,赐爵华阴子,寻除右卫将军。后从驾讨崔慧景、萧衍于邓城,破之,进号平东将军。时车驾耀威沔水,上巳设宴,高祖与中军、彭城王勰赌射,左卫元遥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遥射侯正中,筹限已满。高祖曰:“左卫筹足,右卫不得不解。”播对曰:“仰恃圣恩,庶几必争。”于是弯弓而发,其箭正中。高祖笑曰:“养由基之妙,何复过是?”遂举卮酒以赐播曰:“古人酒以养病,朕今赏卿之能,可谓今古之殊也。”从到悬瓠,进爵为伯。景明初,兼侍中,使恒州,赡恤寒乏。出除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固辞,乃授安西将军、华州刺史。至州借民田,为御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延昌二年,卒于家。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诉积年,至熙平中乃赠镇西将军,并复其爵。
(选自《魏书·杨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B.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C.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D.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关于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人际关系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B.华阴子是高祖作为恩宠赐予杨播的爵位,子表示爵位的等级,华阴表示封地的名称。
C.上巳是古代节日名,汉以前定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有修禊之俗,以祓除不祥。
D.朕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播出身显贵,世代为官。他的祖父、父亲均官居太守,他的父亲曾因任期之内政绩卓著,官吏百姓无不称颂而得到高祖的嘉奖。
B.杨播善战有谋,屡建战功。曾与阳平王元颐从漠北进击蠕蠕,大获全胜而还;在随皇帝南征回师时,率军殿后,待诸军渡河后,方突围过河。
C.杨播长于箭术,获得赞誉。在一次赌射中,在元遥射中箭靶正中心时,杨播不甘示弱,弯弓而发,正中箭靶。高祖以养由基作比,夸赞他的箭法。
D.杨播借占民田,被削官爵。杨播在担任地方官时,虽能救济抚恤穷困百姓,但却借占百姓的田地为己用。因此被御史王基弹劾,免去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播巡行北边,高祖亲送及户,戒以军略。
(2)子侃等停柩不葬,披拆积年,至熙平中乃赠镇西将军,并复其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下列小题。

刘宪,宋州宁陵人也。父思立,高宗时为侍御史。属河南、河北早俭,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存问赈给。思立上疏谏曰:“今麦序方秋,蚕功未毕,三时之务,万姓所先。敕使抚巡,人皆竦,忘其家业,翼此天恩,踊跃参迎,必难抑止,集众既广,妨废亦多。加以途程往还,兼之展夕停滞。既缘赈给须立书本欲安在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简择公私,须预追集。雨后农务,特切常情,暂废须臾,即亏岁计。每为一马,遂劳数家,从此相乘,恐更滋甚。望且要州县给,待秋困时出使贬。”疏奏,谥等遂不行。后迁考功员外郎,始奏请明经加帖、进士试杂文,自思立始也。

弱冠举进士,累除冬官员外郎。天投中,受诏推按来俊臣。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臣所构,贬清水。再过司仆。及俊臣伏诛,擢先为给事中,寻转凤阁舍人。

神龙初,坐尝为张易之所引,自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俄复入为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加修文馆学士。景云初,三迁太子詹事。

玄宗在东宫,留意经籍,宪因上启曰:“白古及今,皆重于学。至于光耀盛德,发扬令问,安静身心,保宁家国,无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寻章摘句,盖资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愿克成美志,无弃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僚之望。侍读褚无量,经明行修,耆年宿望,时赐召问,以察其言,幸甚!”玄宗甚嘉纳之。明年,宪卒,赠究州都督。有集三十卷。初则天时,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以求才彦,宪与王造、司马煌、梁载言相次判入第二等。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B.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C.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D.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同类,但考试内容不同。
B.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凤阁,唐曾称谓中书省为凤阁,与凤池不同,凤池是宋时对朝廷的美称。
D.伏,敬辞,与《陈情表》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中的“伏”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宪之父有民众情怀。某地旱灾,高宗欲派官员慰问赈济,刘思立怕百姓农忙时不欢迎巡察官员而加以谏阻。
B.刘宪仕途曲折。他在受到奸臣的波折之后,又因为张易之的牵连,被赶出朝廷,担任地方官员。
C.刘宪审时度势。玄宗在东宫,重视经籍,刘宪乘机上奏,劝说玄宗时常召入褚无量询问,听取他的言辞。
D.刘宪才能出众。武则天当政时,让吏部严格了考选措施,刘宪、王适、司马锽等相继被判入第二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且委州县赈给,待秋闲时出使褒贬。
(2)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巨所构,贬清水令。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乃渡之千之津(______)   (2)为子取饷,子何哉(______)
(3)价百金(______) (4)赐粟五万石,执圭(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求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至再 是(歌而呼之)
C.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露 其(渔父)
【小题3】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_________。
A.价直百金,以此B.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实不D.富贵莫忘也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小题5】用四字短语概括渔父的品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三:指三百钱。②五:指五百钱。
【小题1】下列句中不含例句中加点词的语法现象的一项是(   )
例句:王秦降将以汉王
A.臣等身被坚执兵B.而信于万乘之上者
C.为家不治垣屋D.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高祖”是指汉高祖刘邦,是其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衣,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文中“酂侯”是萧何的爵号。爵称、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汉书》作者是班固,与司马迁的《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通史。只把《史记》的“本纪”改称“纪”,“列传”改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善于识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萧何有大功。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萧何对于贤才不避仇。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D.萧何不重私产。购置田宅居处会有所选择,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天下可图也。
②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彦泽,其先突厥部人也。后徙居阴山,又徙太原。彦泽为人骁悍残忍,目睛黄而夜有光,顾视如猛兽。以善射为骑将,数从庄宗、明宗战伐。与晋高祖连姻,高祖时,已为护圣右厢都指挥使、曹州刺史。与讨范延光,拜镇国军节度使。岁中,徙镇彰义。为政暴虐,常怒其子,数笞辱之。子逃至齐州,州捕送京师,高祖以归彦泽。彦泽上章请杀之,其掌书记张式不肯为作章,屡谏止之。
彦泽得式,剖心、决口、断手足而斩之。式父铎诣阙诉冤,谏议大夫郑受益、曹国珍,尚书刑部郎中李涛、张麟,员外郎麻麟、王禧伏阁上疏,论彦泽杀式之冤,皆不省。涛见高祖切谏,高祖曰:“彦泽功臣,吾尝许其不死。”涛厉声曰:“彦泽罪若可容,延光铁券何在!”高祖怒,起去,涛随之谏不已,高祖不得已,召式父铎、弟守贞、子希范等,皆拜以官,为蠲泾州民税,免其杂役一年,下诏罪己,然彦泽止削阶、降爵而已。于是,国珍等复与御史中丞王易简率三院御史诣阁门连疏论之,不报。
十二月丙寅,重威、守贞叛降契丹,彦泽亦降。耶律德光犯阙,遣彦泽与傅住儿以二千骑先入京师,彦泽倍道疾驱,至河,衔枚夜渡。壬申夜五鼓,自封丘门斩关而入。有顷,宫中火发,出帝以剑拥后宫十馀人将赴火,为小吏薛超所持。彦泽自宽仁门传德光与皇太后书入,乃灭火。大内都点检康福全宿卫宽仁门,登楼觇贼,彦泽呼而下之,诸门皆启。彦泽顿兵明德楼前,遣傅住儿入传戎王宣语,帝脱黄袍,素服再拜受命。使人召彦泽,彦泽谢曰:“臣无面目见陛下。”明日,迁帝于开封府,帝与太后、宫嫔、宦者十馀人皆步从。帝与太后所上德光表章,皆先示彦泽乃敢遣。帝取内库帛数段,主者曰:“此非帝有也。”不与。又使求酒于李崧,崧曰:“臣家有酒非敢惜,虑陛下忧躁,饮之有不测之虞,所以不敢进。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皇子延煦母楚国夫人丁氏有色,彦泽使人求于皇太后,太后迟疑未与,即劫取之。耶律德光至京师,闻彦泽劫掠,怒,锁之,问:“彦泽当诛否?”百官皆请不赦,而都人争投状疏其恶,乃命高勋监杀之。彦泽前所杀士大夫子孙,皆缞绖杖哭,随而诟詈,以杖朴之。彦泽俯首无一言。
(节选自《五代史·张彦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B.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C.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D.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唐改郡为州,以太守为刺史,刺史太守亦同。
B.诣阙,阙,原指宫殿前红色的双柱,代指朝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铁券,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一般大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一种特别证件。
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说就指整套丧服。其中父亲去世穿斩缞,守孝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彦泽骁勇残忍,战功赫赫。他面相凶恶,怒视如猛兽。随皇上屡立战功,深得唐庄宗、明宗、晋高祖的信任。
B.张彦泽为政暴虐,滥杀无辜。他在治理期间,冤杀张式,张式父亲赴京伸冤,朝中许多大臣也上疏论及张式的冤情,但皇上拒不处死张彦泽,只下诏让他处罚自己。
C.张彦泽背信弃义,刻薄寡恩。他背叛后晋,叛降契丹,他攻入后晋都城,控制后晋出帝,令皇上失去自由,尊严丧失。
D.张彦泽坏事干尽,终尝恶果。他自恃有功,贪财好色,他把内库金银运往自己家中,劫取楚国夫人丁氏,弄得天怒人怨,最后耶律德光把他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泽顿兵明德楼前,遣傅住儿人传戎王宣语,帝脱黄袍,素服再拜受命。
(2)臣家有酒非敢惜,虑陛下忧躁,饮之有不测之虞,所以不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