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彦泽,其先突厥部人也。后徙居阴山,又徙太原。彦泽为人骁悍残忍,目睛黄而夜有光,顾视如猛兽。以善射为骑将,数从庄宗、明宗战伐。与晋高祖连姻,高祖时,已为护圣右厢都指挥使、曹州刺史。与讨范延光,拜镇国军节度使。岁中,徙镇彰义。为政暴虐,常怒其子,数笞辱之。子逃至齐州,州捕送京师,高祖以归彦泽。彦泽上章请杀之,其掌书记张式不肯为作章,屡谏止之。
彦泽得式,剖心、决口、断手足而斩之。式父铎诣阙诉冤,谏议大夫郑受益、曹国珍,尚书刑部郎中李涛、张麟,员外郎麻麟、王禧伏阁上疏,论彦泽杀式之冤,皆不省。涛见高祖切谏,高祖曰:“彦泽功臣,吾尝许其不死。”涛厉声曰:“彦泽罪若可容,延光铁券何在!”高祖怒,起去,涛随之谏不已,高祖不得已,召式父铎、弟守贞、子希范等,皆拜以官,为蠲泾州民税,免其杂役一年,下诏罪己,然彦泽止削阶、降爵而已。于是,国珍等复与御史中丞王易简率三院御史诣阁门连疏论之,不报。
十二月丙寅,重威、守贞叛降契丹,彦泽亦降。耶律德光犯阙,遣彦泽与傅住儿以二千骑先入京师,彦泽倍道疾驱,至河,衔枚夜渡。壬申夜五鼓,自封丘门斩关而入。有顷,宫中火发,出帝以剑拥后宫十馀人将赴火,为小吏薛超所持。彦泽自宽仁门传德光与皇太后书入,乃灭火。大内都点检康福全宿卫宽仁门,登楼觇贼,彦泽呼而下之,诸门皆启。彦泽顿兵明德楼前,遣傅住儿入传戎王宣语,帝脱黄袍,素服再拜受命。使人召彦泽,彦泽谢曰:“臣无面目见陛下。”明日,迁帝于开封府,帝与太后、宫嫔、宦者十馀人皆步从。帝与太后所上德光表章,皆先示彦泽乃敢遣。帝取内库帛数段,主者曰:“此非帝有也。”不与。又使求酒于李崧,崧曰:“臣家有酒非敢惜,虑陛下忧躁,饮之有不测之虞,所以不敢进。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皇子延煦母楚国夫人丁氏有色,彦泽使人求于皇太后,太后迟疑未与,即劫取之。耶律德光至京师,闻彦泽劫掠,怒,锁之,问:“彦泽当诛否?”百官皆请不赦,而都人争投状疏其恶,乃命高勋监杀之。彦泽前所杀士大夫子孙,皆缞绖杖哭,随而诟詈,以杖朴之。彦泽俯首无一言。
(节选自《五代史·张彦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B.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C.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D.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唐改郡为州,以太守为刺史,刺史太守亦同。
B.诣阙,阙,原指宫殿前红色的双柱,代指朝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铁券,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一般大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一种特别证件。
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说就指整套丧服。其中父亲去世穿斩缞,守孝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彦泽骁勇残忍,战功赫赫。他面相凶恶,怒视如猛兽。随皇上屡立战功,深得唐庄宗、明宗、晋高祖的信任。
B.张彦泽为政暴虐,滥杀无辜。他在治理期间,冤杀张式,张式父亲赴京伸冤,朝中许多大臣也上疏论及张式的冤情,但皇上拒不处死张彦泽,只下诏让他处罚自己。
C.张彦泽背信弃义,刻薄寡恩。他背叛后晋,叛降契丹,他攻入后晋都城,控制后晋出帝,令皇上失去自由,尊严丧失。
D.张彦泽坏事干尽,终尝恶果。他自恃有功,贪财好色,他把内库金银运往自己家中,劫取楚国夫人丁氏,弄得天怒人怨,最后耶律德光把他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泽顿兵明德楼前,遣傅住儿人传戎王宣语,帝脱黄袍,素服再拜受命。
(2)臣家有酒非敢惜,虑陛下忧躁,饮之有不测之虞,所以不敢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5 03:0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时年十一,从行。初令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曰:“此儿有奇表。”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贼平,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以臣观之,殆其极矣。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B.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C.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D.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对君主、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死后名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授:授职、任命,古时表任命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谪”等。
C.迎銮: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就指迎接皇帝。
D.厌代:特指帝王逝世,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唐改“世”为“代”,后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十一岁随父出征受到昭宗夸奖赏赐,十三岁学习《春秋》即略通大义,他精通音律,能射箭骑马。
B.庄宗不平则鸣,善于劝谏。武皇部下居功自傲,行为放纵,武皇没有禁止,庄宗感到不平,遂启奏武皇严惩,武皇依从了他。
C.庄宗明察秋毫,目光长远。安塞一战失利后,时事多艰,武皇忧心忡忡,他冷静分析利害关系,劝父亲韬光养晦,不用沮丧。
D.庄宗长于谋略,善抓机遇。刘仁恭因其子受困遣使来求救,武皇起初不同意,庄宗认为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劝武皇出兵。
【小题4】将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龙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唐庄宗定魏博,敏闻故人冯道为霸府记室,乃客于河中,岁归太原,馆于冯道之家,监军使张承业即署敏为巡官,典监军奏记。庄宗平河、洛,征为司门员外郎,以家贫乏养,求为兴唐少尹。逾年,丁母丧,退居鄴下。敏父咸式年七十,咸式之父年九十余,供养二尊,朝夕无懈。冯赟为北京留守,奏敏为副,赟入掌枢密,敏为吏部侍郎。清泰末,从唐末帝在怀州,时赵德钧父子有异图,晋安寨旦夕忧陷,末帝计无从出,问计于从臣。敏奏曰:“臣有一计,请以援兵从东丹王李赞华取幽州路趋西楼,契丹主必有北顾之患。”末帝然之,而不能用。敏又谓末帝亲将李懿曰:“君连姻帝戚,社稷之危,不俟翘足,安得默默苟全耶!”懿因筹德钧必破蕃军之状,敏曰:“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仆有狂策,不知济否,苟能必行,亦救寨之一术也。”懿请言之,曰:“如闻驾前马仅有五千匹,请于其间选壮马精甲健夫千人,仆愿与郎万金二人由介休路出山,夜冒敌骑,循山入大寨,千骑之内,得其半济,则寨无虞矣。”末帝闻之曰:“龙敏之心极壮,用之晚矣。”晋祖受命,敏以本官判户部,迁尚书左丞。丁父忧,服阕,复本官,俄移太常卿。开运中,奉命使越。先是,朝臣将命,必拜起于浙帅,敏至,抗揖而已,识者多之。乾祐元年春,疽发于背,闻高祖晏驾,乃扶病于私第,缟素而临,后旬日卒于家,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五代史·龙敏传》)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B.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C.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D.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唐庄宗即李存,与《怜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中的“庄宗”是同一人。
B. 古代皇帝巡幸、出征时,留守京师的亲王或重臣等,称京城留守,文中冯赟即担此任。
C. 受命,即“受命于天”,是古代帝王托神权以巩固统治的一种自称,文中指普祖即帝位。
D. 驾指车驾,古代常以车驾代称帝王,文中“晏驾”指高祖亲临龙敏家探病,以示恩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敏善抓机遇。他得知故人冯道在唐庄宗军府任职,就住到冯道家里,最后得到监军使张承业的任用,掌管监军衙门的奏章文书事宜。
B. 龙敏为人至孝。为了更好供养亲人,他曾主动要求改任职务;母亲去世,他依礼退居邺下;供养父亲和祖父,他从早到晚,毫不懈怠。
C. 龙敏胸有谋略。面对赵德钧父子图谋不轨、晋安寨随时陷落的危机,他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理有据地向末帝提出两个应对的计策。
D. 龙敏颇有气节。开运年间,他奉命出使越地,没有像以前的使臣一样向浙帅跪拜,只是拱手作揖而已,这一做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连姻帝戚,社稷之危,不俟翘足,安得默默苟全耶!
(2)夜冒敌骑,循山入大寨,千骑之内,得其半济,则塞寨无虞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赠太尉,谥曰忠懿。憕孙寀,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赠,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加封官爵称号。《清史稿•岳起传》:“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
B.辟,征召。本指由中央官署征聘某人,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在文中含义则是“授予……官职”。
C.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汉武帝以后,帝王“称帝改元”时,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中的“下车”、“乞骸骨”的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乃簪缨世胄,出身名门。先祖中有多人曾在朝廷中担任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其文思才学让晋公大为称赞。
C.李琪擅长作文,当时一些文士的辞赋不能及时表现主题,李琪却能“入句见题”,得到李谿赞赏,李琪因此更加出名。
D.李琪擅长政论,仕途却最终受挫。庄宗欣赏他的奏书言策,任命其为国计使,后又直升辅相,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獉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
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獉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獉裔獉,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獉封事獉。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拾遗,唐代谏官名顾名思义,捡起皇上政策决策上遗漏的失误,分为左右拾遗,右比左大,杜甫曾做过左拾遗,世称“杜拾遗。”
C.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D.萧墙,指代“朝廷内部”,是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与后代民居大门的照壁有点相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虽然博学多才,备受推崇和尊敬;但他为政不懂韬晦养性,因而在梁祖和明宗主政时期,备受同僚排挤。
B.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作文假手他人,因而出题测试,李琪才思敏捷,出语不凡。王铎钦佩不已,深表赞誉。
C.李溪赞赏李琪原因有二:做赋直入主题,和当时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的文风大相径庭;文章对偶,文辞典雅华丽。
D.李琪和萧顷虽同为宰相,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互相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2)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晏球,字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与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宴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帝然其言。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
B.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
C.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
D.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帝,一般可以理解为“亡朝之君”,即为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君王,为国家的葬送者,中国历史上的末帝都是昏君。
B.行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唐刘长卿《寄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吴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C.契丹,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唐玄宗时,安禄山曾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宴球少遇战乱,被人收养。王晏球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改姓杜氏。他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B.王宴球两朝立功,封官授职。他跟随梁太祖征伐,多次立功。梁末帝时率兵平定李霸叛乱,被授单州刺史。投降后唐,因平定内乱被授宋州节度使。
C.王宴球督战有力,指挥若定。定州之战,他督促军士,警告军士退却者处死,大败敌军。皇帝督促攻城,王晏球认为敌人会从内部溃烂,不急于攻城。
D.王晏球爱护士兵,大获称赞。他和将士同甘共苦,俸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对待军士有礼,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
(2)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