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B.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C.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D.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辅是明代和清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
B.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C.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立,主要从事侦查、逮捕、审问等活动。
D.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叶向高位高望重,得到皇帝器重。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皇帝心里向着他,敬重而优待他。
B.叶向高沉着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C.叶向高忠厚尽责,极力救助朝臣。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D.叶向高正直磊落,受到奸臣忌恨。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
(2)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8 05:4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荆轲刺秦王
  ……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荆轲顾笑武阳 ③荆轲遂就车而去   ④荆轲自知事不就
A.两个“顾”字相同,两个“就”字不同B.两个“顾”字相同,两个“就”字也相同
C.两个“顾”字不同,两个“就”字相同D.两个“顾”字不同,两个“就”字也不同
【小题2】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太子迟之
A.秦兵旦暮渡易水B.箕踞以骂曰
C.群臣怪之D.白衣冠以送之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诸郎中执兵D.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同类题3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又乘雪夜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然火金龙口柳林为疑兵,遣死士入贼中,声言:“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贼闻则惊走。
汉为人负气爱士。人有一长, 嗟叹之不容口。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 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十之四以属京、蝰,属汉以其六。汉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汉乃请自立标营兵千人,骑二百,报可。乃简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及修武、济源素从征剿者五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檄诸将合剿。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 伏兵西岸。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追贼至朱仙镇,连战皆捷,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无何,刘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汉上疏请讨,语泄,超得为备。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连光耀父子皆战死。
游击马魁负汉尸以出,面如生。诏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百户,建祠致祭。既而超伏诛,传首九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B.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C.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D.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在河内任职期间,屡立战功。他先是捉拿了大盗天坛山刘二,接着破妖僧智善,后又打败了贼人杨六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王汉兵员不足,想方设法扩充部队。兵部奏请增援剿贼兵马十万,然归王汉指挥的军队大半溃散,为补充兵员,经朝廷允许,王汉通过多种方式选拔募集了千人。
C.王汉善于用兵,机智胜敌。当初为保开封,他曾设疑兵,散布谎言智退贼兵;巡按河南时,为救开封,先设伏兵,又让卜从善夹攻,杀贼近百,入开封又设疑兵,接连获胜。
D.王汉为平叛贼,英勇献身。河南总兵刘超杀人后害怕被治罪,据城造反;王汉奉命前往招抚,入城后,因走漏风声,被刘超杀害,其尸体被人背出城时,面目仍如活时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
(2)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属:撰写
B.谦让未也    遑:闲暇
C.冯敬之属尽之 害:损害,伤害
D.为赋以屈原  吊:慰问,引申为悼念死者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