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其先冯亭,为韩上党守。秦攻上党,绝太行道,韩不能守,冯亭乃入上党城守于赵。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汉兴,文帝时冯唐显名,即代相子也。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失官,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明习,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或为外国所苦。是时,乌孙大有击匈奴之功,而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罢兵以闻。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苑。大苑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于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说,下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颛之可也。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士之赏。”少府萧望之独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元帝即位,为执金吾。数岁,为光禄勋。
永光二年秋,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出兵陇西。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绝道桥,甚逆天道。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捕首虏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关内侯,良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裨将、校尉三十余人,皆
后岁余,奉世病卒。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B.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C.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D.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儒家经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
B.夷狄,古代少数民族,称东方部落为夷,北方部落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是对少数民族的尊称。
C.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爵。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D.拜,古代授予、提升官职的说法,其他如“除”“征”“辟”“拜”也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迁”为调动官职或升官,“左迁”为贬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奉世出生世家,冯奉世的祖先冯亭,和赵国大将赵括一起抵御秦国,在长平战死,冯亭的后人之中有的成为秦国将相。
B.冯奉世初仕不顺,冯奉世在武帝未被选任郎官,昭帝时补任武安侯,紧接着就失官30余年,至本始年间,才再次担任郎官。
C.冯奉世当机立断,冯奉世出使西域,遇突发事件,即刻假托皇帝命令通告诸位国王,整合一万五千人,共击莎车国,威震西域。
D.冯奉世功高受赏,永光二年,奉命率兵出征陇西讨伐羌虏,杀敌八千余人,被汉元帝赐爵关内侯,另有良邑、黄金之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或为外国所苦。
(2)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6 04:5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日:“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日:“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已,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义起兵,斩道玄首唱:倡导
B.贼将史思明来郡寇:侵犯
C.惟尔所,苟不乏嗣适:适应
D.或恶宁者,诬于光弼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宁长子属母弟曰日削月割,趋于亡
B.宁得行职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夜渡河南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宁杖致死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B.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C.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D.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冀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冀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广州买办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

容既熟习国史,学于冀文。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明年正月,遂疾。体温温不大热,但欲寐;又懊烦冤,不得卧;夜半独语骂人,旦皆不省。炳麟知其病少阴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能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注:①露西亚:是日本对俄罗斯的一个旧称。
【小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成功
B.镜如惭,事中    搁置
C.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   侥幸
D.旦皆不省 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B.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C.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D.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深得老师厚爱,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搧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
(2)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
【小题5】文章为邹容作传,以叙为主。请概括入狱后邹容所发生的事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修《淳熙法》。出知温州。属县乐清倡言方腊之变且复起,邑令捕数人归于郡。钥曰:“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丞相周必大心善之。除考功郎。吏铨并缘为奸,多所壅底。钥曰:“简要清通,尚书郎之选。”尽革去之。改给事中。代言坦明,得制语体,缴奏无所回避。禁中或私请,上曰:“楼舍人联亦惮之,不如且已。”刑部言,天下狱案多所奏裁,中书之务不清,宜痛省之。钥曰:“三宥制刑,古有明训。”力论不可。试中书舍。光宗内禅诏书,钥所草也,有云:“虽丧纪自行于宫中,而礼文难示于天下。”荐绅传诵之。朱熹以论事忤韩侂胄,除职与郡。钥言:“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何如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不报。赵汝愚谓人曰:“楼公当令人物也,直恐临事少刚决耳。”及见其持论坚正,叹曰:“吾于是大过所望矣。”宁宗受禅,侂胄颇有弄权之渐,彭龟年力攻之。侂胄转一官,龟年除待制,与郡。钥奏,乞留龟年于讲筵。寻知婺州,罢,仍夺职。告老至再,许之。侂胄尝副钥为馆伴,以钥不附已,深嗛之。侂胄诛,诏起钥为翰林学士。时钥年过七十,精敏绝人,词头下,立进草,院吏惊诧。入朝,陛楯旧班谛视钥曰:“久不见此官矣。”位两府者五年,累疏求去。嘉定六年薨,年七十七,赠少师,溢宣献。

(摘编自《宋史·楼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土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未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
B.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土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
C.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土/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
D.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封建帝王所居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B.内禅,在封建社会中,帝王把王位传给内定的继承人。
C.讲筵,帝王为到宫中讲论经史的大臣特设的御前宴席。
D.耆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后泛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楼钥为官认真,恪尽职守。楼钥担任温州知州时把散布方腊叛乱会再发生的谣言的人全部逮捕,任考公郎时看到吏部铨选官朋比为奸使多人不能升迁就割除其中弊病。
B.楼钥敢于直言,据理力争。刑部上书认为中书省审理案件时还要上奏才裁决是因为中书省的事务不清,应该把上奏的案件再减少些,楼钥用三次宽恕罪犯是古训来辩解。
C.楼钥保护同僚,受到赞许。楼钥对待朱嘉得罪韩侂胄要到外地做官的事情坚持自己的看法,先前怀疑他不刚直的赵汝愚对他大加赞赏,认为他的做法出乎自己的意料。
D.楼钥才思敏捷,超过常人。韩侂胄被诛杀后,被重新起用的楼钥已七十多岁,但他精力充沛、才思敏捷,词头刚刚发下来,立刻就能呈上制书草稿,院吏都惊讶不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丞相周必大心善之。
(2)有云:“虽丧纪自行于宫中,而礼文难示于天下。”荐绅传诵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翼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有刪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B.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C.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D.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管治安和管理民事。刘邦就曾为泗水亭长。
B.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数,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此“二千石”也成为郡守的代称。
C.墨绶是结在印纽上的黑色丝带,后世把它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D.《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作者是西汉时的班固,续书为其妹班昭、妹夫马续所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然后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2)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红线传
袁 郊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调颇悲,其击者必有事也。”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遣放归。
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朝廷复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女,三镇互为姻娅。田承嗣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州宅。卜选良日,将迁潞州。
嵩闻之,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曰:“主不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嵩曰:“我承祖父遗业,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再拜,倏忽不见。
嵩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红线回矣。嵩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枕头露一七星剑。剑前一金合。遂持之以归。既出魏城西门,见晨飙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头边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忧疑。使者以马挝扣门,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明日遣使赉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专膺指使,敢议姻亲?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它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三百人夜州宅 直:同“值”,值守
B.主不寝食   遑:闲暇
C.聊于心期   副:符合
D.不复更贻伊     戚:亲戚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军中的宴会上,红线告诉薛嵩她从羯鼓声中听出了打鼓者内心的悲伤。经询问,事实果然不出红线所料。
B.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与安宁,朝廷采用了让节度使结为儿女亲家的方式来调解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C.田承嗣本无异心,红线盗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为打消薛嵩的疑虑以防不测,他送礼赔罪并解散了“外宅男”。
D.薛嵩的“日夜忧闷,计无所出”与红线的胸有成竹、不辱使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线形象的性格特点。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
(2)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
【小题4】红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