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迁博平令。收考奸臧,无出狱者。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条教,为州内所。后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每赦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坐征诣廷尉,免归。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臣闻臧文仲之事君也,见有礼于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当伏诛戮。”
六年夏,旱,车驾自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 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寺:官署。③铃下:指属下。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州内所   则:准则
B.后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坐:因犯……罪
C.夏阳侯瑰 案:同“按”,按照 
D.车驾自洛阳录囚徒  幸:幸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常筑墼自给 举予人,如弃草芥
B.晨取死人断手足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诸窦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   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D.见无礼君者  不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纡年轻时就喜欢韩非子的法治方式,任南行唐长,一上任,就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惊。
B.周纡担任勃海太守时,廷掾想煞其威风,弄尸体立于官署门前;周纡通过观察问讯,很快破案,自此再无人敢欺骗周纡了。
C.周纡担任洛阳令时,手下官吏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
D.周纡因其“严酷,专任刑法”而多次被免官;但因其“廉洁”“公正”,不但未被仇人加害,而且朝廷多用之。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10 02:3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鬷(zōng)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长,状貌奇伟。举进士,授婺州观察推官。代还,真宗见而异之,特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祁县、通判湖州。再迁太常博士、提点梓州路刑狱,权三司户部判官。使契丹还,判都磨勘司。以尚书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力雕敝,请罢土木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徙苏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
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方用事,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交引,请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献姻家,众莫敢迕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擢天章阁待制、判大理寺、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安抚淮南,权判吏部流内铨,累迁刑部。
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戍卒有夜焚营、杀马、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其为政有大体,不为苛察,蜀人爱之。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祐五年,参知政事。明年,迁尚书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
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意边防。”鬷曰:“何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
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果如所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B.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C.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D.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殿试及第者的称呼。
B.“益、利路”中的“路”,在宋代指由朝廷主导修筑的,连接各府、州、军、监的道路。
C.知,意谓主持,掌管。“知益州”意即担任益州长官。
D.年号,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景祐”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鬷积极建言献策。他在兼任侍御史知杂事时,曾向朝廷建议:由于要调集军队堵塞黄河决口,邻京各郡灾荒歉收,民力损耗,应当把不紧急的修造项目废止。
B.王鬷正直敢言。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曾提议在官府设置购销茶盐的机构。因马季良与章献太后是姻亲,没人敢反对,唯独王鬷直言那是与民竞利,不成体统。
C.王鬷善于治安维稳。他主管益州时,有戍卒作乱。他派兵包围兵营,传话说:不作乱者只要不轻举妄动,走出营门,就不予追究。戍卒出来后,他查出作乱者并严惩。
D.王鬷太自负,并因此犯了错误。曹玮曾提醒他提防元昊,但他不以为然。后来元昊造反,皇上屡问边事,他竟不能作答,因此被罢去枢密院主事之职。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徙苏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
(2)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云尔。
乃者官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注】①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之三年游:交往
B.博辩俊伟,人远甚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在其子固报:回复
【小题2】【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之游三年
B.乃者官杭绝人远甚,将必显
C.君进士得官郃星知之
D.吾常诵云尔举世莫知
【小题4】【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
【小题6】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武帝谋伐吴。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戍,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乙亥,诏进濬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于是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御濬,象军望旗而降。皓闻濬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用光禄薛莹、中书令胡冲计,送降文于濬曰:“吴郡孙皓叩头死罪。今者,猥烦六军,衡盖露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玺绶,委质请命。”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帝遣使者犒濬军。

(选自《晋书·王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B.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C.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D.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即持节。“节”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这里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
B.玺绶,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皇帝的印玺,是封建皇权的象征。
C.石头,石头城,今南京市,古代曾是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都城。
D.舆榇,请降者将棺材用车载着,表示有罪当死;受降者将棺材烧毁,以示赦免其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东征伐吴,初战获胜。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率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率领唐彬攻打吴国丹阳,攻下丹阳,擒获丹阳监盛纪。
B.王濬通晓战法,巧破吴军。王濬制造大筏和火炬顺利突破吴军在长江,上铁锁、铁锥构筑的防线,晋军得以长驱直人,直捣东吴。
C.王濬大败吴军,入城受降。三月,王濬进入石头城受降,亲自给孙皓解开绑绳,接受玉玺,焚烧棺材,并派人将孙皓押送都城。
D.王濬军功卓著,屡获封赏。王濬攻克东吴的丹杨、西陵、荆门等地,最终攻人石头城灭吴,于是被封为平东将军,受到皇帝犒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
(2)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选自《明史·黄宗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B.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C.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D.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婚姻”在古代是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男方之父为婚,女方之父为姻,如《鸿门宴》中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今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行李”通常指旅人出门时所带的衣物,生活目用品等,并将其打包好能轻易携带。《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却讲作“出使的人”。
D.“丁祖母忧”中的“丁忧”,是指在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也称“丁艰”,“丁”的意思是“遭逢、碰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载为官清廉,奉命出使四方,从来不接受馈赠;从交阯回来时,行李肃然,尚书黄福称赞他知大体。
B.武陵多军籍,老百姓担心徭赋会连累自己,以致男女年及四十还未婚配,针对这种情况,黄宗载晓之以理,效果显著,甚至让邻邑之俗改变。
C.黄宗载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上,又监督制造海运大船几十艘,事情办成了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D.黄宗载在迁南京吏部尚书九年后向朝廷主动请求辞去官职,先后写了四篇文章才被同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
(2)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
(3)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