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汉末丧乱,其道遂衰。自是中原横溃,衣冠殄尽。高祖有天下,深愍之,诏求硕学,治五礼,定六律,改斗历,正权衡。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亲屈舆驾,释奠于先师先圣,申之以讌语,劳之以束帛。为时儒者,严植之等首膺兹选。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少遭父忧,因莱食二十三载,后得风冷疾,乃止。齐永明中,始起家为庐陵王国侍郎,迁广汉王国右常待。王诛,国人莫敢视,植之独奔哭,手营殡殓,徒跣送丧墓所,为起冢,葬毕乃还,当时义之。建武中,迁员外郎、散骑常待。寻为康乐侯相,在县清白,民吏称之。高祖诏求通儒治五礼,有司奏植之治凶礼。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六年,适中抚军记室参军,犹兼博士。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虽在暗室,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

(节选自《梁书·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B.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C.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D.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常指古代士以上的人穿戴的衣帽,代指缙绅士大夫,文中指文明教化。
B.“五礼”指祭祀的吉礼,灾荒的凶礼,军旅的军礼,宾客的宾礼,冠婚的嘉礼。
C.《庄》《老》是记录庄子和老子思想的道家著作,又称《南华经》和《道德经》。
D.“起家”可指出身,也可指兴家立业,在文中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高祖心忧天下,大力恢复儒学。面对儒学衰落的境况,高祖深为忧虑,下诏寻求学问渊博的大儒,派遣博士祭酒到各州郡建立学校。
B.严植之颇有才学,受到朝廷重用。他精通道、儒之学,既能谈论老庄的玄理,又能解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被朝廷召用,多年兼任博士。
C.严植之淳朴忠厚,遵孝礼守道义。他不以自己的长处傲视别人;父亲去世,他二十三年只吃蔬食;广汉王被诛,他赤脚为之送丧并建冢。
D.严植之生性仁慈,多行仁义之举。他总默默地做善事,坚持不懈;救治病人从不问姓名,有的死后严植之还为之安葬,有的给以钱粮遣送回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屈舆驾,释奠于先师先圣,申之以讌语,劳之以束帛。
(2)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1 11:43: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锡字公嘏,琳之第二子也。幼而警悟,与兄弟受业,至应休散,常独留不起。年七八岁,犹随公主入宫,高祖嘉其聪敏,常为朝士说之。精力不倦,致损右目。公主每节其业,为饰居宇。虽童稚之中,一无所好。十二,为国子生。十四,举清茂,除秘书郎,与范阳张缵齐名,俱为太子舍人。丁父忧,居丧尽礼。服阙,除太子洗马。时昭明尚幼,未与臣僚相接。高祖敕:“太子洗马王锡、秘书郎张缵,亲表英华,朝中髦俊,可以师友事之。”以戚属封永安侯,除晋安王友,称疾不行,敕许受诏停都。王冠日,以府僚摄事。普通初,魏始连和,使刘善明来聘,敕使中书舍人朱异接之,预宴者皆归化北人。善明负其才气,酒酣谓异曰:“南国辩学如中书者几人?”异对曰:“异所以得接宾宴者,乃分职是司。二国通和,所敦亲好;若以才辩相尚,则不容见使。”善明乃曰:“王锡、张缵,北间所闻,云何可见?”异具启,敕即使于南苑设宴,锡与张缵、朱异四人而已。善明造席,遍论经史,兼以嘲谑,锡、缵随方酬对,无所稽疑,未尝访彼一事,善明甚相叹挹。他日谓异曰:“一日见二贤,实副所期,不有君子,安能为国!”转中书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中,时年二十四。谓亲友曰:“吾以外戚,谬被时知,多叨人爵,本非其志;兼比羸病,庶务难拥,安能舍其所好而徇所不能?”乃称疾不拜。便谢遣胥徒拒绝宾客掩扉覃思室宇萧然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时年三十六赠侍中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谥贞子。

(选自《梁书·王锡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便谢遣胥/徒拒绝宾客/掩扉覃思/室宇萧然/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时年三十六/赠侍中/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
B.便谢遣胥徒/拒绝宾客/掩扉覃思/室宇萧然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时年三十六/赠侍中/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
C.便谢遣胥/徒拒绝宾客/掩扉覃思/室宇萧然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时年三十六/赠侍中/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
D.便谢遣胥徒/拒绝宾客/掩扉覃思/室宇萧然/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时年三十六/赠侍中/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指国子学,是我国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又称服除。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子孙应服丧三年。
C.经史,指经书与史书。如加上“子集”,则是我国传统图书分类的四大部类。
D.外戚,也称外家、戚畹,是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如皇帝的岳父、舅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锡自幼聪明,仍然勤奋学习。他和哥哥、弟弟一起从师求学,到了散学时常常独自留下,不肯起来。虽然还是儿童,可他除了求学外,没有其余嗜好。
B.王锡品学俱佳,深受高祖器重。十余岁时,他就成为国子生,后来又因品行高洁淳美受到荐举,入仕做官。高祖特地嘱咐太子,应以师友之礼对待王锡
C.王锡知识渊博,力挫北国使者。南苑宴席上,魏国使臣刘善明高谈阔论,王锡随机应对,没有犹疑不决,未曾求教一事,刘善明叹服不已,不再小看南人
D.王锡襟怀淡泊,不以仕进为意。二十多岁时朝廷授予要职,他认为自己谬得时名,屡受爵禄,非本来之志,兼以体弱多病,难治公务,因而不接受任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力不倦,致损右目。公主每节其业,为饰居宇。
(2)一日见二贤,实副所期,不有君子,安能为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通《五经》。十五,而见其父,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其见父   冠:戴帽子
B.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颠覆:倾败
C.以免尘累     累:劳累
D.欲而不敢   造:拜访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云是王家得 孝绪感而随后,至一遂灭
B.尽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僮妾窃邻人樵继火
C.追许由穹谷 后钟山听讲
D.其亲戚咸之惧 亲友因呼“居士”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阮孝绪有“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①幼至孝,性沉静   ②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
③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④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⑤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⑥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百万,但孝绪一点没留。
B.阮孝绪之所以少与表哥王晏交往,是因为他不喜欢表哥的为人。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
D.阮孝绪不贪财的特点,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来表现的。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②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昔汉宣帝以为“政平讼理,其帷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为亲民,是以导德齐礼,移风易俗,咸必由之。高祖逮践皇极,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剖符为吏者,往往承风焉。若新野皮苹诸任职者,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庾荜,字休野,新野人也。父深之,宋雍州刺史。荜年十岁,遭父忧,居丧毁瘠,为州党所称。弱冠,为州迎主簿,举秀才,累迁安西主薄、尚书殷中郎驃骑功曹史。博涉群书,有口辩。齐永明中,与魏和亲,以荜兼散骑常侍报使,还拜散骑侍郎,知东宫管记事。郁林王即位废,庾荜掌中书诏诰,出为荆州别驾。仍迁西中郎语议参军,复为州别驾。前后纲纪,皆致富饶。荜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寒。明帝闻而嘉焉,手软褒美,州里荣之。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骡骑功曹参军,迁尚书左丞。出为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时值凋弊之后,百姓凶荒,所在谷贵,米至数千,民多流散,荜抚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禄,清节逾厉,至有经日不举火。太守永阳王闻而债之,荜谢不受。天监元年,卒,停尸无以殓,枢不能归。高祖闻之,诏踢绢百匹、米五十斛。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时荜为州别驾,益忽蔼。及高祖践阼,蔼以西朝勋为御史中丞,荜始得会稽行事,既耻之矣;会职事微有谴,高祖以蔼其乡人也,使宣旨侮之,荜大愤,故发病卒。
(节选自《梁书·良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B.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C.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D.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文中指帝王命将领统兵时,将调兵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B.和亲指封建统治者与周边民族政权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目的面达成的政治联姻。
C.纲纪常指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也指公府及州郡主簿等官,文中指荆州别驾。
D.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原指走上阵阶主位,后指即位、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荜为人子颇孝顺,富有才华。他十岁时为父守孝,哀伤过度面消廋不已,受到当地人的称赞;他被举荐为秀才,数次升任;他博览群书,极有口オ。
B.庾荜为官清正廉,获得认可。他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请托,穿布衣,吃粗饭,妻子儿女难免受饥寒之苦,明帝听说后褒奖他,州里人以他为荣。
C.庾荜任职颇有政绩,律己甚严。他在地方上任职,百姓在饥荒中大多流离失所,他抚慰百姓,政绩显著;他平时只靠俸禄生活,不接受馈赠。
D.庾荜与乐蔼有芥蒂,愤恨而死。他原本瞧不起乐蔼,后因自己职事有失应受责罚,高祖知道乐蔼是他同乡,就让乐落去劝说他,因此他十分生气,导致发病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1)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
(2)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 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 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馀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高祖受禅,毅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丰州刺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兵济江,毅谓仆射 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节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B.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C.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D.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和名使用有别。一般晚辈或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呼其名。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后会被收回。
C.爵,又称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种。
D.禅,指禅让。上古时期部落经个人表决,以多数来决定首领的方式,后有禅让夺权之说。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毅出身显贵,年少多才。他家世代将门,年少时就习武射箭。侯景叛乱时,随父樊文皎支援台城。
B.樊毅胆识过人,勇毅无比。陆納夜间偷袭,军营混乱,樊毅与左右数十人,竭力奋战,力阻外敌。
C.樊毅身经百战,功劳赫赫。樊毅与弟弟率兵响应侯瑱,也曾随侯瑱进军巴、湘,还曾击败齐军。
D.樊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隋朝军队进逼时,樊毅分析了当时形势,力主重兵护卫京口、采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蔡凝,字子居,济阳考城人也。祖撙,梁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父彦高,梁给事黄门侍郎。凝幼聪晤,美容止。既长,博涉经传,有文辞,尤工草隶。天嘉四年,释褐授秘书郎,转庐陵王文学。光大元年,除太子洗马、司徒主簿。太建元年,迁太子中舍人。以名公子选尚信义公主,拜驸马都尉、中书侍郎。迁晋陵太守。及将之郡,更令左右缉治中书廨宇,谓宾友曰:“庶来者无劳,不亦可乎?”寻授宁远将军、尚书吏部侍郎。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显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高宗尝谓凝曰:“我欲用义兴公主婿钱肃为黄门郎,卿意何如?”凝正色对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若格以佥议,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惟陛下裁之。”高宗默然而止。肃闻而有憾,令义兴公主日谮之于高宗,寻免官,迁交陛。顷之,追还。

后主嗣位,受晋安王谘议参军,转给事黄门侍郎。后主尝置酒会,群臣欢甚,将移宴于弘范宫,众人咸从,唯凝与袁宪不行。后主曰:“卿何为者?”凝对曰:“长乐尊严,非酒后所过,臣不敢奉诏。”众人失色。后主曰:“卿醉矣。”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乃喟然叹曰:“天道有废兴,夫子云‘乐天知命’,斯理庶几可达。”因制《小室赋》以见志,甚有辞理。陈亡入隋,道病卒,时年四十七。

(《陈书·列传二十八》,有删改)

(注)长乐,天子母亲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
B.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
C.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
D.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文字,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传”相同。
B.中国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随着历史发展,依次演变。
C.褐指粗布短衣,古时地位卑贱之人所着之衣,释褐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
D.文中“文学”为官名,汉代始置于州郡及王国,又称文学掾,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凝聪颖有才,早年仕途顺畅。他出身仕宦,才华横溢,初入仕途就屡得升迁,并得以婚配公主,春风得意。
B.蔡凝为人厚道,善于为人着想。他从中书省离任时,命令手下人修葺中书省的官舍,以便让继任者舒适入住。
C.蔡凝国事为重,不惧得罪权贵。在皇帝想任用义兴公主的夫婿做黄门郎征求意见时,他直言反对,阻止了此事。
D.蔡凝性格亢直,敢于直言上谏。在陈后主邀领群臣去弘范宫纵酒宴饮时,他拒绝前往,并义正辞严地陈述理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端坐西斋,自非显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
(2)肃闻而有憾,令义兴公主日谮之于高宗,寻免官,迁交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