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得复任。十八年,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

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③辅:清代治河专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B.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C.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D.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
B.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C.保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户籍编制,以便统治者通过层层管理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
D.辅是清代直隶省的别称。: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虽然在乐亭任职时间不长,但施政深得民心。后来,又因为为官清廉,得到皇帝诏令嘉奖。
B.皇上向于成龙询问畿辅重地兴利除弊首要的事是什么,于成龙认为是消除盗贼,大力推行保甲制。
C.皇上认为可能会有借钱纳资捐官的人,这些人最终会削弱百姓来偿还债务。于成龙认为皇上说得对,于是主动认错。
D.皇上亲临察看于成龙负责修缮的高家堰、归仁堤各处,命令于成龙继续筹办筑疏浚的事务。不久他因病请假,回乡调养治疗了。
【小题4】翻译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2)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3 12:0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於途。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於秦,应侯内惭,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闻,使人召蔡泽。入,则。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比干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以其君父为僇辱而怜其臣子。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功已成矣,而逐以车裂。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免会稽之危,以亡为存,因辱为荣。卒擒劲吴,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超然辟世。今君相秦,计不下席,坐制诸侯。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愿君孰计之!”应侯曰:“善。”后数日,入朝,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足以寄秦国之政,敢以闻。”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逐拜为秦相,东收周室。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B.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C.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D.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釜鬲泛指炊具。釜圆底而无足,鬲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柳宗元《非国语》“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中与本文中的“釜鬲”均为此意。
B.揖为古代的拱手礼。亦称执手,根据对象不同,执手时有高、平、下之别。
C.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因封于申,也称申胥。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以为伍子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将其赐死。
D.车裂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的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五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泽善于抓住时机,扭转局势。他在四方游说处处碰壁之时,打听到应侯因保荐郑安平、王稽犯重罪而心感惭愧,便果断向西入秦。
B.蔡泽长于舆论造势,巧用激将。他派人用言语激怒应侯,顺利获得了被召的机会。
C.蔡泽善于举例说理,多例并举。他用商秧、吴起、大夫种的例子说明了“成功之下,不可久处”的道理,劝应侯功成自退。
D.蔡泽深晓进退盈缩,与时变化。成功说服范雎让贤之后,他乘势而进,做了秦相;后遭人忌恨,怕有祸患,主动请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足以寄秦国之政,敢以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氏,道听未,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之。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道业解惑   受:同“授”,传授。
B.今世以无忌惮相 高:以……为高。
C.古人姓氏,道听未 审:仔细。
D.作《续师说》以之 谢:道歉,谢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是为师者罪也 句读不知
B.羲敢冒今世之无耻哉    出人也远矣
C.宁虚其位,待后之学者  作师说贻之
D.羲老失学     吾尝跂望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一句,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D.作者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洞真观横翠阁记

(宋)何朝隐

洞真观之左右,支珑盘豆,其西矗立如屏者,道士张君文政有阁临之。规模自先世,至政尤加表章,而山之泉、石、草、树、鸡、犬、人家,凡登兹阁,皆一目而尽。正李谪仙所谓樵夫耕叟出入画图者。余过而爱之,因为榜曰:“横翠”。家弟彦和能作大字,得山谷老人笔意,令书其榜,而揭于阁之颜。

则又为之说日:古人莫不有爱山癖,而兹癖非静者不能。盖奇峰绝巘,不择地而有之。不幸在无人之境,则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以置通邑大都,则有力者往往臂其间,而化为争夺之场。故凡佳山所在,莫如附诸道释之宫,以备高人胜士之观焉。

余常与客游于斯,徙倚栏楯,则是山之回巧献技于前者,如云霞之蒨绚,风雨之晦冥。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千态万状,辐凑兹阁,览者心凝神释,与灏气俱爽,而莫得其涯,诚事外之真乐也。或者乃曰:“昔韩退之与孟东野《城南联句》,谓遥岑寸碧,远目为之增明。今阁俯兹山,不侑座欹器,与韩意特异,何也?”余曰:“山既静者之好,则远近奚择?且横平冈于座右,耸翠碧于天末,虽若辽绝,至夫景物变态,远近诚弗异也。达人大观,决不尔,倘弗谓然,则退之为王氏《燕喜亭记》,何以特赏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

嗟呼,若果以好远略近为心,则推之人事,必将嗜欲得而喜功名,富贵足而慕神仙。健羡之心,无时而已也。岂静者之为哉!政之师仲清心解于此,政固闻其大端,余既为记以申之,惧吾他日行事,有类于是者,故篇末系见,聊以自警。仍为世俗之戒云。梅溪何朝隐记。

注释:①侑座欹器:古代君王置于座右用以警戒的一种器物,此处用以形容靠得很近。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规模自先世  肇:开始
B.则有力者往往臂其间  攘:挽起
C.不侑座欹器  啻:只,仅
D.岂静者之为哉 曾:曾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翠阁风景如画,登阁即可一览无余,其匾额题字取法于大家,有黄庭坚书法之风。
B.引韩愈和孟郊的《城南联句》意在证明远处的景能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一种真正的快乐。
C.引韩愈的《燕喜亭记》意在证明赏景不取决于远近而取决于内心是否宁静、达观。
D.作者介绍了横翠阁名字由来及观景体会,感慨不是心静之人不能拥有真正的爱山癖好。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凡佳山所在,莫如附诸道释之宫,以备高人胜士之观焉。
(2)则退之为王氏《燕喜亭记》,何以特赏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