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行

殷尧藩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注]①堠,古代驿路旁边记里程的土堆。②呼卢:古代有一种博戏博具为五子,每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掷出后,五子正面皆为黑色,即为“卢”,是最高之采。掷子时,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旅途中行装的点染,透露出诗人旅途的寂寞心情。
B.第四句从听觉角度描写,诗人以在旅途中听到鹧鸪叫声渲染烘托思归的浓烈。
C.“万里关河成传舍”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远,进一步抒发了其内心的孤寂。
D.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小题2】赏析诗歌的颈联中“五更风雨忆呼卢”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9 11:0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碧潭诗序

诗人朱碧潭君汶,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  栖遁:隐居避世
B.以家人妇子而已 诧:惊诧
C.吏人持喧问市中 教:告示
D.然以匹夫交邦君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名家子,少从父薄游    斧斤时入山林
B.守下为礼 日其徒上高山
C.君衣褐衣,窄袖长裾 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D.足以挠其气    且置土石明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朱碧潭年少时随父亲出游,引发了他的诗兴,他常酒后写诗自娱。但起初他并没有诗名,因为人们认为他的诗写得很容易,不把他的诗当回事。
B.家人也讥讽朱碧潭的诗只是白白涂污了墙壁而已,又不能当粮食吃,甚至把他写诗的笔砚都扔了。后来知府和他交好,也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是为了报答朱君父亲往日厚待自己的情谊。
C.诗人朱碧潭虽然生活艰难,家里常常揭不开锅,但他酷爱写诗。他的诗后来之所以能传播,是因为郡守看重他抬高了他的诗名,因而招致了人们对他所写的诗的毁谤妒忌。
D.诗人朱碧潭曾携数十首诗作拜见作者,婉请作者作序,目的是为了让作者证明他写诗的“区区之名”。作者认为朱碧潭之所以能固守清贫写诗自娱,是因为他对诗的挚爱;而作者为他的诗作序,也是为了不辜负他生前的好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2)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卒不能当 当:抵挡B.乃除振武将军 除:废除
C.左右顾盼,上壮之 壮:钦佩D.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坐:因此获罪
【小题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项是 (  )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 ⑤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⑥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A.②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小题4】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小题5】下列对有关经典名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B.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C.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D.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 子思论政篇》

同类题3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之观而不 厌:同“餍”,满足。
B.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C.君而处身  宗:尊崇
D.刑罚 弛:废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曷禄夫子 何解忧
B.此婴之以不敢受也   思在远道
C.婴闻人臣者  因长句
D.关市讥不征  恍惊起长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B.晏子认为,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如果使国家安定,自己也能安居。如果使国君尊贵,自己也能安身。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2)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宣宗即位,胡沙虎诛,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中旨牵制,委任责成,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上深善其言。二年三月,上书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大兵在迩,人方危惧,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兴定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行信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令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节选自《南史·张行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其废黜,士庶莫不悦 忻:高兴
B.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中旨牵制 绳:约束
C.马得银辄以易粟 鬻:养育
D.选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   委:确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
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C.弑,指地位低的人杀掉了地位高的人,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比如“弑君”“弑父”。
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信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胡沙虎残忍骄横,想重新得到任用,对此满朝官员不敢表态,只有张行信敢于上奏,建议不要任用胡沙虎。
B.张行信心系时局,积极建言献策。战事兴起以来,朝廷很难得到合适的将帅,他建议对将领委以重任而不牵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
C.张行信处事谨慎,国势识见深远。朝廷命令搜刮民间存粮时,他怕因此失去民心,上书分析大兵压境的情势下,再发生其它变故会得不偿失。
D.张行信才干出众,善于处理政务。崇庆年间对送给宣读使者的礼品数目并没有规定,他请求援引成例,让收取和奉送能有限度,使上下齐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2)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

同类题5

(1)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庄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之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以隋珠而弹千仞之雀,人犹笑之,况背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乎?

(2)夫以名位比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应须去取,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庄云:行名失己非士也。若不简择,触事皆为,心劳智昏,修道事阙。

(注释)①简:选择②循: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③懂得生活的意义的人不去追求对生命没有价值的事物④隋珠:夜明珠。
【小题1】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B.耳C.哉D.矣
【小题2】画线句“何迷之甚”的“迷”所指内容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3】“隋珠弹雀”是一个成语,在本文中“隋珠”和“雀”分别喻指________和________。
【小题4】文章两次用到“庄云”进行论证,对此加以评析。
【小题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首句提出中心论点:面对事物须分清主次、轻重,有所选择,懂得取舍。
B.本文正面提出观点,在论证上主要采用反面论证,揭示危害,敲响警钟。
C.本文论证思路严谨、论证方法多样、语势酣畅淋漓,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D.“简事”的唯一依据是“道德”,其他诸如生命、物质、名声等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