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赐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康熙六年,圣祖诏求直言。时辅臣鳌拜专政,赐履上疏几万言,略谓:“民生困苦孔亟,私派倍於官征,杂项浮于正额。一旦水旱频仍,蠲豁则吏收其实而民受其名,赈济则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然非独守令之过也,上之有监司,又上之有督抚。朝廷方责守令以廉,而上官实纵之以贪;方授守令以养民之职,而上官实课以厉民之行。故督抚廉则监司廉,守令亦不得不廉;督抚贪则监司贪,守令亦不得不贪。此又理势之必然者也。伏乞甄别督抚,以民生苦乐为守令之贤否,以守令贪廉为督抚之优劣。督抚得人,守令亦得人矣。虽然,内臣者外臣之表也,本原之地则在朝廷。其大者尤在立纲陈纪、用人行政之间……”疏入,鳌拜恶之,请治以妄言罪,上勿许。
八年,鳌拜败,陛下命堂兄康亲王杰书等鞫治,以鳌拜衔赐履,意图倾害,为罪状之一。方鳌拜辅政擅威福,大臣稍与异同,立加诛戮。赐履以词臣论事侃侃无所避,用是著直声。上即位后未举经筵赐履特具疏请之并请设起居注官上欲幸塞外以赐履疏谏乃寝且嘉其直
九年,擢国史院学士。未几,复内阁,设翰林院,更以为掌院学士。举经筵,以赐履为讲官,日进讲弘德殿。赐履上陈道德,下达民隐,上每虚己以听。十四年,谕奖其才能清慎,迁内阁学士,寻超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
二十九年,起故官,仍直经筵。命往江南谳狱,调吏部。会河督靳辅请豁近河所占民田额赋,命赐履会勘。奏免高邮、山阳等州县额赋三千七百二十八顷有奇。四十八年,卒,年七十五,命礼部遣官视丧,赐赙金千两,赠太子太保,谥文端。
(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即位后/未举经筵/赐履特具疏请之/并请设起居注官/上欲幸塞外/以赐履疏谏/乃寝/且嘉其直。
B.上即位后未举/经筵赐履/特具疏请之/并请设起居注官/上欲幸塞外/以赐履疏谏/乃寝/且嘉其直。
C.上即位后/未举经筵赐履/特具疏请之/并请设起居/注官上欲幸塞外/以赐履疏谏/乃寝/且嘉其直。
D.上即位后/未举经筵/赐履特具疏请之/并请设起居/注官上欲幸/塞外以赐履/疏谏乃寝/且嘉其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祖,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B.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简称。清朝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皆有督察所属府、州、县之权,通称监司。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了给太子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经筵制度是与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一项教育制度。
D.吏部、礼部,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赐履十分关心民生困苦。他说百姓非常困苦,地方私自摊派的相当于官府征敛的几倍,各种名目的征敛数额超过了正式规定的数额。
B.熊赐履分析问题能击中要害。他认为国家把养育人民的职责授予太守、县令,然而上级官吏实际用收重税的行为来虐害人民,根本问题在于总督、巡抚。
C.熊赐履面对权臣专政敢于直言。他议论国事侃侃而谈无所回避,上疏几万言发正直之声。以致鳌拜怀恨熊赐履,心里图谋陷害。
D.熊赐履为民办实事,为官清正。应河督靳辅请求,他被任命会同勘察,上奏免除一些靠近黄河州县民田的陚税。死后皇帝命令礼部官员前去吊唁,赠送钱财资助其办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蠲豁则吏收其实而民受其名,赈济则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
(2)伏乞甄别督抚,以民生苦乐为守令之贤否,以守令贪廉为督抚之优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5 07:0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黎士弘,字媿曾。少读书山中二十年,笃于孝友。顺治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授江西广信府推官。锄强纠贪,奸宄敛戢。理谳牍,脱无罪数百人,时为语曰:“遇黎则生。”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士弘立学建治,招集流亡,垦田定赋,民复旧业。裁缺,改授永新知县。政清狱简,与民休息。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县吏左梅伯有叔富而无子,梅伯纠贼劫杀之,获贼而梅伯逃。士弘抵任,叔妻哭诉,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数月,梅伯归,叔妻复诉,置不问。梅伯且出收叔遗产,叔妻号于庭曰:“公号廉明,今宽杀人者罪,且占寡妇田,何得为廉明!”阳怒,批其牍曰:“止问田土,不问人命。”梅伯益自得,赴县诉理,乃笑谓曰:“候汝三载矣!”梅伯遂伏法。其善断狱多类此。考最,擢陕西甘州同知。复考最,擢江南常州知府。王辅臣叛,河东失守。士弘以兵集当谋帅,言于巡抚,谓:“恢复河东,非用河西兵不可;用河西兵,非提督张勇不可。”疏入,授勇靖逆将军,节制诸镇。复兰州,士弘赞画功为多。署甘肃按察使,按失守官吏罪,务平允。调宁夏道。严守御,安反侧,免卫所逋粮七万五千石。康熙十六年,寇平,以功进布政使参议。母老乞归,家居几三十年。卒,年八十。士弘备兵甘山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

(节选自《清史稿·黎士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B.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C.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D.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考最,指官吏考核政绩上等。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以上等为最,跟“殿”相对。
C.河东,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境,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
D.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先秦至汉朝初年没有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为建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士弘治民有术,注重民生。他在玉山县建立学校,并召集流亡百姓,开垦田地以恢复旧业,也注重让民众休养生息。
B.黎士弘明辨是非,善于断案。他入仕之后细查案卷,让许多无辜者免于罪罚;后来又巧施妙计,最终诛杀罪吏左梅伯。
C.黎士弘为官公允,施政宽缓。他在甘肃任上能公正允当地查办失守官吏的罪行,调任宁夏道后又免去卫所拖欠的粮食。
D.黎士弘荐人惟贤,追求仁恕。他曾向巡抚建言任用张勇来统帅军队,平定叛乱;他认为在军队中推行仁与恕十分重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
(2)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父铁君先生事略

(清)贺涛

先生讳锡珊,姓贺氏。

先生有异稟,举作不轻同于人,喜读书,通其大指,曰:“学以经世也,吾取其有益于世者而已。”于世儒所谓义理、考据、词章之学,一不意,至论古今世运兴坏之由、贤不肖之别,抉幽觑微,剽剥剖攻,杂以恢偏宕之词,云幻波激,莫测所来,虽善辨者莫能穷也。所为文闳奇肆,不中有司度程(格式,标准)。以诸生应乡试,连不得志,乃益厌薄举业,并力于所谓经世之学,性刚直,不谐于俗,既不得志,愈抑郁不能平,并世人少当意者。尝显过于稠人广坐之中,其人羞赧汗喘,犹痛绳之(针砭)不已,于公卿贵人诋之尤甚,以为若辈豢养富贵而令时势败坏至此,咎将安归?众骇怪,莫敢置对,则又发怒骂之日:“君辈庸下,非解此者。”吾父尝戒之,以为非处世之道。先生语人曰:“吾兄之言是也,然吾性实然,吾制之不能克也。”

先生既抱异材伟略,无所籍以泽斯世,苟可为于乡里者无不为,以谓吾期于济人而已,远近大小一也。同治初,土匪滋事,先生略仿戚氏练兵之法,编乡落以守,境赖以安,光绪三年,大饥,官给钱买谷以振,先生自贩籴于数百里外,自冬徂夏,往返者数矣。舟车饮食取诸私,不縻官一钱。广立章约,纤曲悉当,邻境咸取以为法。经营奔走,无间寒暑昼夜,惫心疲力,至辍餐寝。长老叹嗟曰:“自吾所闻见,百年来未尝有也”未几,大疫,人多死。先生慨然复思有以拯之,而先生亦竟染疫以卒,时光绪四年六月十二日也,春秋四十有二.以是年十二月某日葬,会葬者千余人争挽柩车,道路阗塞至不得行。

(选自《桐域派名家文集》第15卷,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不 :安放
B.大饥,官给钱买谷以振。  岁:每年
C.尝显过于稠人广坐之中    刺:指责
D.不官一钱 縻:消耗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锡珊稟赋与众不同,行事方式也与其他人全不一样,比如读书,他只求了解大意,不求甚解。
B.贺锡珊批评人不留情面,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人,弄得人家十分狼狈,他还不肯罢休。
C.闹土匪时,贺锡珊效法威继光,把乡民组织起来进行训练,结果真的保境安民,这是他学以济世的一次成功实践。
D.贺锡珊造福乡梓,闹灾荒时购粮济民,还用自家的钱贴补,一年四季为乡里奔走,最后在想办法解除流疫的时候不幸染疾身死。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向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辈豢养富贵而令时势败坏至此,咎将安归?
(2)广立章约,纤曲悉当,邻境咸取以为法。
【小题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贺锡珊为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