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乓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辍天一,而别丛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

天一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干以尚也。

(删节自清汪碗《尧峰文钞·江天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
B.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
C.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
D.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学学习的人,通称生员,或在习惯上称秀才,文章中常称之为诸生。
B.“兼称”是古代称谓的一种方式,文中“金佥事公声”属于“兼称”,包括受称谓者的姓、官职及名,这与《游褒禅山记》中“长乐王回深父”格式一致。
C.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顺治二年”为年号纪年法。
D.古人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之位南向,故称居帝位为“南面”文中的“南向”不是指尊位,是指面向南方高皇帝所在方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天一奉守亲情,看重品行。他尽心侍奉母亲,抚养弟弟;同时认为读书人如没有良好品德的话,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B.江天一安贫乐道,热爱读书。因屋瓦覆盖不全,家人热天暴露在烈日中,雨天如蛇般蜷伏,他却捧着书照常吟咏诵读。
C.江天一气节崇高,抗敌奋勇。在各州县望风归附清朝之际,他用军法团结徽州百姓,并率领他们为坚守明朝抵御清军。
D.江天一不避危难,英勇赴死。他主动报出姓名被捕后,清兵不想问他罪,他却说不被杀还会再起兵,最后接受了死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师以少骑辍天一,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大帅购天一甚急。
(2)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8 09:4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申甫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媐:嬉戏。 ②瘗:埋葬。 ③窭: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行 濒:临近
B.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不能办     卒:步兵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B.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C..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D.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毕训咸《咏史诗》序

张惠言

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

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诸己也则详。

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惛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

④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状悛悛(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诗》百余首,捊(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诗之非谩乎?

(《茗柯文二编》卷上)

【小题1】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 》。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哪些现象?
【小题3】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