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云渊先生传

黄宗羲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于易历。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

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毗陵唐顺之慨然欲创纬法,以会通中西。官不果。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莫不各有成书,发前人所未发。盖博而能精,上下千余年,唯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间,赵司马访之边事,述学曰:“今岁主有边兵,应在乾、艮二州,京师可无也。”已如其言。总督胡宗宪征倭,私述学于幕中,以密计,卒成海上之功。武林兵变,述学论以国运安平,不可妄动,其魁亦信述学之言多验,谋遂。述学在南北兵间,多所擘画,其功归之主者,未尝引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

甲戌,余邂逅述学诸孙周仲,见其架上堆云渊《神道大编》数十册,其册皆方广二尺余,仲言遗书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丙戌乱后,于故书铺中得中经测图、地理数种,见其历宗述学之《通议》,而掩之为己有也。余读嘉靖间诸老先生文集,鲜有及述学者。唐顺之与之同学,其与人论历,皆得之于述学,而亦未尝言所得之自,岂身任绝学,不欲使人参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虽然,学如述学,固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于易历 邃:精通B.官不果  卒:死亡
C.京师可无也 虞:忧患D.谋遂    寝:搁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历法研究以郭守敬最有名,但他写的历经只讲规律不说方法。
B.西域传入中原的经纬历与中原不合,周述学撰写《中经》,用中原算法测量西域占象术。
C.周述学在帮助胡宗宪完成征倭之功中多有谋划,但他都归功其主子,因此没有人知道。
D.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自己关于历法的观点于周述学这件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
(2)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周述学治学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6 08:59: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铁头
(清)清凉道人
吾邑(嘉兴)新市镇西庙前,有冯允昌者,以卖腐为业。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偶与西庙道士忤,冯于五更磨腐时,潜挟庙前二石狮,置诸庙门之外,明日,道士见而异之,雇人舁置原所。不数日,冯又如之。如是者五六次,道士费舁之值不赀,而心疑焉,夜潜卧于庙门之内,以觇其异。一日五更,闻冯店开门声,见其挟狮而来,始悟由于前次开罪之故,遂启户出,向冯谢罪恳求。冯大笑,复以狮安于原所而罢。
其邻有与昵者,谓之日:“子头诚有力,倘以石击之,恐亦不能当也。”冯拾一石,大如碗,掷于空中,而以头承之,嘣然有声,石迸去而头不伤。人大骇,遂以铁头著名。
一日,冯偶泼水于街,适陕西贩皮客张姓者过,误溅其衣,张微詈之,冯恶声相应而出,挥之以拳。张不与较,冯自后趋至,以头撞之,张不回顾,而微侧其身,冯头适入于肋间,为其所挟,竭力摇拔不可脱。张笑曰:“吾知汝为冯铁头,然果是铁否?吾当试之。”于是骈两指就肋间擦之,冯若以利刃刊其头骨者,痛不可忍,不觉失声而号。张曰:“若然,则非铁头矣,且放汝去。再加纯钢铸炼,吾当复来与较也。”遂释之,缓步而去。冯之头红肿者旬余,于是深自敛抑,顿改故态,不敢滥用其头矣。
(选自《听雨轩笔记》,有删改)
注:①清凉道人,姓徐,号清凉道人,清乾隆年间人,生平事迹不详。
②舁(yù):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一乡   凌:压倒B.罪恳求   谢:道歉
C.自后至   趋:通“促”,催促D.张不回   顾:回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道士见异之 ②伏尸
B.①潜卧庙门之内 ②燕王拜送
C.①而头承之   ②使使闻大王
D.①若,则非铁头矣 ②沛公默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
B.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
C.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
D.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于五更磨腐时,潜挟庙前二石狮,置诸庙门之外。 
(2)子头诚有力,倘以石击之,恐亦不能当也。
【小题5】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冯允昌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5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纱窗恨·答冠月韵
清·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
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望吴越”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全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钦佩,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
【小题2】《纱窗恨》中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写出边塞之景,引子乡思的笛声,随风而起风,溢满天涯。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实写。是诗人由耳闻飞扬的笛声想到眼前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 “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小题3】《行香子》中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小题4】《采桑子》中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 “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