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其后羌众大合,攻烧陇西,朝廷患之。规乃上疏求乞自效,时帝不能用。冲、质之间,梁太后临朝,规举贤良方正。对策曰: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邵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梁冀忿其刺己,以规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遂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后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在事数岁,北边威服。永康元年,征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让封不受。再转为护羌校尉。熹平三年,以疾召还,未至,卒于穀城,年七十一。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B.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C.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D.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羌,我国古代西部的游牧民族;羌戎,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B.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公车,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文中指上书言事。
D.玺书,古代以泥加封的印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规颇有谋略,骁勇善战。中郎将宗资讨伐叔孙无忌未果,皇甫规任太山太守,多用计谋,平定贼人。
B.皇甫规敢于直言,不畏权贵。他建言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应谦虚节俭,讲求儒家治术,因此得罪梁冀,被罢免官职。
C.皇甫规为人磊落,推举贤能。他任度辽将军数月后,认为张奂才气与谋略兼而有之,向朝廷举荐张奂为正将,自己甘愿做副手。
D.皇甫规刚者易折,饱受陷害。他在外为将多年,军功赫赫,但其为人刚直,检举揭发了很多人,又不愿与宦官交往联系,受到众人的诬陷打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24 09:0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请复六案纠察之职,并诸路监司皆得钩考,从之。彗出东方,求直言,太史谓有兵变,帝命宦者视卫士饮食。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定曰:“三岁一郊或明堂,祖宗以来,未之有改。谁为此言,愿治其妄。”帝曰:“听卿言足矣。”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言者争暴其前过,又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
定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先及兄息。死之日,诸子皆布衣。徒以附王安石骤得美官,又陷苏轼于罪,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B.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C.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D.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为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行服指穿丧服居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己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C.明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道家的礼制建筑典范,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D.布衣是布制的衣服,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文中指李定的儿子们在他去世时都是普通百姓的身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定初入京师,敢于据实言事。在他人的举荐下,他被召至京城,在谏官的提醒下,依然在王安石甚至在皇上面前如实回答百姓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B.李定对亲不孝,常怀不安之心。他曾因为庶母守孝之事遭受朝臣奏报,因不安而请求辞职,而此事发生八年后又被授予集贤殿修撰、知明州之职。
C.李定效忠朝廷,得到皇上信任,他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职务并扩大其权利,他主张坚持依照祖亲之法举行名堂祭祀,这些都获得了皇上的认可。
D.李定舍己利人,亦有不义之举。他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受到任子为官赏赐时,却先安排了兄长的孩子;他也曾依附权贵而升迁,构陷苏轼而受人嫌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
(2) 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煜忠之。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除修武主薄。,起知州事。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文宝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经由部落,每宿酋长帐中,其人或呼为父。加工部员外郎。时龙猛卒戌环庆,七年不得代,思归,谋乱。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朝廷议城古威州,文宝言:“威州竖石盘互,不可浚池。城中旧乏井脉,一旦缘边警急,岂可御哉?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经营安西,绥复河湟,此其渐也。”诏从其议。真宗即位,徙河东转运使。尝上言管内广锐兵万余,难得资粮,请徙置近南诸州,又欲令强壮户市马,备征役。宰相李沆等以为广锐州兵,皆本州守城,置营必虑安土重迁,徙之即致纷扰。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上曰:“煎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而文宝确陈其利,因命钱若水详度以闻。若水所对与沆等同,遂罢之。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车驾祀汾阴还,文宝至郑州请见。六年,卒,年六十一。

(取材于《宋史·郑文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菱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B.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菱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C.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菱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D.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菱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兴国是宋太宗的年号,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明清也曾用以称呼皇帝,如乾隆等.
B.丁艰也叫作丁忧,是指遭逢父母丧事,其中丁外艰是指遭逢父丧,丁内艰是指遭逢母丧.
C.党项是古代羌族的一支,曾经依附于中原政权而又矛盾不断,后于北宋时建立西夏政权.
D.车驾常指帝王所乘坐的车,并用来代称帝王,但其初始意是指马驾的车,文中就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文宝珍视情义,乔装劝慰旧主。入宋以后李煜处境艰困之时,他还装扮成渔夫求见李煜,对其劝诫宽慰,表现出对旧主的忠诚。
B.郑文宝注重团结,融治民族关系。他了解外族的风俗、语言,运粮途中他每次都住在所经部落酋长的帐中,这些人都称他为父亲。
C.郑文宝思虑周到,得到皇上认同。他认为在古威州筑城难以抵御边患,建议先制定合宜的策略,笼络外族,皇上采纳了他的主张。
D.郑文宝坚持己见,显露固执性格。他进言移置军队并让强壮户买马,虽宰相等人的反对意见也有合理性,但他还固执地坚持前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
②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石,字介之,翼王杨次山子。乾道间入武学,以恭圣仁烈后贵,赐第。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金使气沮,嘉定改元,除扬州观察使、知阁门事,进保宁承宣使。久之,授保宁节度使、提举万寿现,奉朝请,进封信安郡族。十五年,以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宁宗崩,宰相史弥远谋废皇子兹而立成国公昀,命石与谷白后,后不可,日:“皇子,先帝所立,岂敢擅变?”谷、石凡一夜七往反以告,后终不听。谷等拜泣日:“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苟不从,祸变必生。则杨氏且无噍类矣!”后默然良久,日: “其人安在?"”弥远等召昀入,遂矫诏废站为济王,立昀,是为理宗。授开府仪同三司,充万寿观使。时宝庆垂帘,人多言本朝世有母后之圣。石独日:“事岂容概言?普仁宗、英宗、哲宗嗣位,或尚在幼冲,或素由抚育,军国重事有所未谙,则母后临朝,宜也。今主上熟知民事,天下悦服,虽圣孝天通,然不早复政,得无基小人离间之嫌乎?”乃密疏章献、慈圣、宣仁所以临朝之由,远及汉、唐母后临朝称制得失上之,后览奏,即命择日彻帘。进石少保,封永宁郡王。以寿明慈睿仁福三册太后宝,进至太傅。石性恬澹,每拜爵命必力辞。恭圣拊庙,除太师。兄谷疑于辞受,石力言日:“吾家非有元勋盛德,徒以恭圣故致贵显,曩吾父不居是官,吾兄弟今偃然受之,是将自速颠覆耳。况恭圣抑远族属。意虑深远,言犹在耳,何可遽忘?”乃合疏恳辞,至再三,不受。及属疾,除彰德、集庆节度使,进封魏郡王。卒,年七十一,赠太师。

(选自《宋史.杨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
B.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秦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玲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
C.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
D.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我国封建时期同-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均称改元。
B.奉朝请,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C.称制,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后妃掌权当朝行使皇帝权力谓“临朝称制”
D.拊庙,将后死者的神牌(牌位)放入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庙配享附祭,此专指皇家而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石出身贵族,仕途顺遂。虽然起初凭借恭圣烈皇后显贵,但因他做事灵活变通,深得宁宗、理宗和太后垂青,官运亨通,终享天年。
B.杨石见解独到,不附众议。宝庆年间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在人们大都认为宋朝世代都有圣贤的太后时,只有他秉持异见,且分析得有理有据。
C.杨石高瞻远瞩,析理透彻。皇帝已能够处理政事,但太后仍不早日把政权归还皇帝,为了避免麻烦或招致灾祸,他劝太后早日撤帘复政。
D.杨石通达事理,不求尊显。他每次接到授子他爵位的命令时都会竭力推辞:皇帝授命太师官职的诏书一次次地给他下达,他始终没有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石凡一夜七往反以告,后终不听。
(2)况恭圣抑远族属,意虑深远,言犹在耳,何可遽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成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立,而其箕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B.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C.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D.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遺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巷,小的街道,借指民间。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居民的区域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B.吏部,曾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
C.邸,犹旅馆,古代为旅客提供膳宿的建筑。官办的旅邸在都城有馆、驿、邸、舍名称,供公出的官员差吏使用。
D.京师,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是帝王与朝廷所在地。后也用来称首都周边地区。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2)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进 ,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军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B.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C.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D.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戌,是干支纪年,在古代还有用年号纪年的,如文中的“中统”与“元贞”。
B.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长,隶属于千户。
C.二鼓,即二更,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孔雀东南飞》中有“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五更,即丑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到5点。
D.行在所,又叫“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进跟随张柔,初建军功。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辗转作战,夺取宋军大舰,因战功升为百户。
B.李进担任总把,有智有勇。李进被史天泽封为总把,跟从作战,在七十关趁夜袭击宋营,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
C.李进作战勇猛,屡次受赏。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D.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进在洪水山与敌人作战,寡不敌众,兵败被擒,行至掺八里逃回,仍接连被授官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