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元鼎中,征式代石庆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言郡国不便盐铁而船有算,可罢。上由是不说式。明年当封禅,式又不习文章,贬秩为太子太傅,以倪宽代之。式以寿终。
(选自《汉书·卜式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B.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C.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D.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者,可指年长者、显贵者,也可指谨厚者,用作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年岁大而有德行的人。
B.元鼎,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是宋仁宗的年号。
C.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也可指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本文中“秩”的意思是官员的俸禄。
D.太子太傅,官名,即太子的师傅,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与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致富有方,性情敦厚。从家中分出时,只取了百余只羊,田宅财物全给了弟弟,而自己的羊十余年后多到千余头;后其弟倾家荡产,卜式又多次分给弟弟财产。
B.卜式为国分忧,毁家纾难。汉匈交战时,卜式捐出了一半家财援助朝廷;浑邪王等降汉,国家府库出现亏空,他又拿出二十万钱给河南太守以帮助贫民。
C.卜式牧羊有方,治国有识。卜式担任中郎以后,在上林苑牧羊,成效明显;他对治民的见解得到皇上肯定,先后被任命为缑氏令、成皋令,政绩显著。
D.卜式竭忠尽诚,直言遭贬。元鼎年间,卜式为御史大夫后,说四方郡国不适宜实行盐铁专营,而且行船也有算赋,可以废除,皇上由此不喜欢卜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臣生与人亡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30 11:1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吏部韦尚书涉见而赏之曰:“此沙门札翰,当振宇宙大名。”

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邬与怀素为群从中表兄弟。至中夕而谓怀素曰:“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如此。”怀素不复应对,连叫数声曰:“得之矣。”经岁余,辞之去。彤曰:“万里之别,无以为赠,吾有一宝,割而相与。”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③至晚岁,颜太师真卿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问之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张长史观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未知邬兵曹有之乎?”怀素对曰:“似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颜公于是倘佯而笑,经数月不言其书。怀素又辞之去,颜公曰:“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素抱颜公脚,唱叹久之。颜公徐问之曰:“师亦有自得之乎?”对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拆之路,一一自然。颜公曰:“噫!草书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冬枯树
⑵为草书竖牵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⑴此沙门札翰   
A公文   
B书信   
C书法   
D渊博
⑵孤蓬自
A赈济   
B摇动   
C振作   
D生长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饮酒养性 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
B.漆一盘书之 无常势
C.余师为书 登高而招
D.草书渊妙 石铿然有声者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
【小题5】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B.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C.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D.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小题6】戴叔伦曾评价怀素的草书“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此风格形成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制裁
B.罢仁寿令,豪纵,犯法数:屡次。
C.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D.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认罪。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C.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小题3】(小题3)文言文断句: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
——(《毛诗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同类题3

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面试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檥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筑营垒
B.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持短接战   兵:兵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自刎而死
【小题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有同情和肯定观点的两项是( )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 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①。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日:“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日:“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有识者颇以为得治体。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日:“我曾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注】①伽蓝:佛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B.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C.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俊/下其腕无不止也
D.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时男女成年行冠礼笄礼时所取;名,出生后由父母所取。“字”与“名”在语义上有所关联。
B.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童年。“黄发垂髫”“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中的“髫”“龀”与此处含义相同。
C.春秋二社,即春秋两季的社日。社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其标志性习俗是祭祀和宴饮。
D.黥,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黥、刖、劓、杖、笞、髡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其中刖比黥更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事母至孝,淡泊名利。为母守丧,形销骨立;少为参军.后拒绝举荐,隋朝建立后仍矢志不做官。
B.李士谦勤勉好学,才华横溢。他不仅博览群书,时常写诗,擅长天文术数,对刑罚也有合情合理的见解。
C.李士谦乐善好施,富而不奢。赈济施舍,不惜倾家荡产;家境殷实,却非常节俭,故而招待亲宾常用黍米。
D.李士谦仁厚谦虚,生荣死哀。利益被他人侵害,不加追究反予宽慰;生前深受百姓爱戴,死时百姓流涕送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