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或问之,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殿中侍御史。弹宰相梁适,仁宗曰:“马遵亦言之矣。”且问中复曰:“唐自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宋、九龄、林甫、国忠用舍以对。适罢,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
富弼主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冈与国姓上名同,贾昌朝阴助之,欲以摇弼。诏中复往治,促行甚急。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又弹宰相刘沆,沆罢。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州、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历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
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安抚司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熙宁并省郡邑,以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其后因夷竟复之。关内大旱,民多流亡。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D.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时中选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B.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多种,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是其中的一种。
C.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务。
D.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开始只是一种泛称,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中复重视教化,居官清廉。他在峨眉县为官时,为改变社会风气,废除了当地百姓滥建的祠庙;离任时,没带走峨眉县的任何一样东西。
B.吴中复受人赏识。御史中丞孙抃虽说跟他素不相识,但仍毫不犹豫地向朝廷荐举他担任监察御史,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
C.吴中复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内臣刘恢与朝官贾昌朝一唱一和,诋毁富弼,吴中复受命前往查证,他据实上报,避免了一场以诬陷为发端的冤讼。
D.吴中复体察民情,不畏皇权,在朝廷使者要将青苗法推行到州县时,他认为此举扰民,提出了反对意见,后来这番话被韩琦引入奏章。
【小题6】【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2)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3 03:59: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 答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篑,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
昭王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稾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
B.雎详死 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C.范雎大供具    供具:摆设酒食。
D.与诸侯通,坐法诛 坐法:犯法判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死”的讳称,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③学官,学舍,学校。④二千石,郎将或太守的另称。⑤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泛指地方长官。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以吏事商   中:中伤。B.得,庐江 系:拘囚。
C.寿兄子在长安 适:前往。D.然朋党   疾:憎恨。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县负其课     而公子亲存之
B.耕者皆欲耕王之野 毁武朝廷
C.行部必先学官见诸生  项伯入见沛公
D.先为科例防请托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卫王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
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作为众人的表率
B.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 戴圣害怕了, 自己请求免官。
C.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
这个儿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
D.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要铲除官吏,先订立规则条例防止因私请求托付
【小题4】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何武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
①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
②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③自是后,圣惭服。
④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
⑤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
⑥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⑥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武的弟弟何显因不按规定交赋税而受到小官吏求商查处,何武制止了何显要报复求商的做法。
B.九江太守戴圣仗自己名气,曾经轻视何武,何武查得其罪,他自请免官;后来他又诽谤何武,何武仍然公正处理他儿子犯法的事。
C.何寿有恩于何武,且身为高官,想让何武提拔他兄长的儿子,何武虽然召见了何寿兄长的儿子,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
D.何武能够推荐选拔人才,在用人上坚持严格标准;想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文以杜绝谋私行为。
【小题6】用斜划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无何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为洛人。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颐曰:“子有母在。”焞归告其母,母曰:“吾知汝以善养,不知汝以禄养。”于是终身不就举。颐既没,焞聚徒洛中,非吊丧问疾不出户,士大夫宗仰之。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朱震引疾告去,时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于是召安国,俾以内祠兼侍读,而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资善堂翊善朱震疾亟,荐焞自代。上指奏牍曰:“震亦荐焞代资善之职,但焞微聩,恐教儿费力尔。”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又移书秦桧言:“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勿以小智孑义而图大功,不胜幸甚。”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
秦桧当国,得求去之疏,遂不复留。十二年,卒。
当是时,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颐尝以“鲁”许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可以禄乎哉干:求取
B.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讲劝:劝勉
C.门人置山谷中而免舁:抬着
D.权礼部侍郎兼侍讲除:免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作文祭颐后行吾尝跂望矣
B.不知汝禄养虽董之严刑
C.颐尝以“鲁”许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学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激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人尹焞年少时师事程颐,他德行高尚、正直刚毅,终身不参加科举考试。士大夫们都推崇仰慕他。
B.当时从学于程颐的固然有很多君子,程颐认为尹焞无论学问修养还是实践上均胜人一筹,因此对尹焞寄托了极高的希望。
C.文中对尹焞母亲形象的刻画,点墨不多,却言简义丰,一句话中就可看出她作为母亲对儿子的鼓励支持。
D.文章通过对人物正面言行的刻画,他人举荐的侧面烘托,多角度地表现了尹焞的才华,识时事明进退,淡泊名利的个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
②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大足元年, 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 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 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 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其夜,令权知雍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 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 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 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复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文中的“芮城尉”和“新丰尉”是指同一级别的官员。
B.雍州,历史上的九州之一,在秦汉隋唐时期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文中崔日用被暂时任命为雍州长史,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倚重。
C.社稷,社稷本义是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安定和丰收,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检校,检校之衔始于晋朝,最初有审查、核实的职责,后来指在本官之外暂时兼任他职,朝廷对宠信、敬重的大臣多加此名。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于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日用善于交接,升职很快。他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后又周旋于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之间,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
B.崔日用恪尽职守,刚正为官。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据理力争,极力弹劾他,最终让深得中宗恩宠的郑普思认罪伏法,受到惩戒。
C.崔日用审时度势,善于自谋。他担心韦皇后专权会祸及自己,就主动去拜见还是王子的唐玄宗,表示愿意效劳,同时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铲除韦氏党羽。成功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雍州长史。
D.崔日用才能出众,死后荣宠。朝廷每有祸事,他往往能预判准确迅速,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死后他被追赠多职和谥号,子孙也蒙受其荫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 潜谋翼戴。
(2)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