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比喻选拔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C.制诰,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制,帝者制度之命也,诰,是以上告下之意。
D.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来三公、权臣、疆吏等也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年少被杜佑器重,应举时拜见许孟容,又受到孟容的赏识,后来成为权德舆的门生。
B.传师谦逊退让,坚辞重职。翰林学士承旨空缺,穆宗想任命传师,他以不能胜任推辞,并称病请求到地方去任职。
C.传师善治史书,多任史职。他早年研究《春秋》,入仕曾担任直史馆、史馆修撰,任地方官仍接受命令完成史稿。
D.传师平和纯正,不事钻营。他任地方官多年,没有向豪门贵族请托;宰相想安排姻亲去他的幕府,他也严词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2)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7 05:4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辨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卫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辩博能文闻于郡中 属:写作
B.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 辞:托辞
C.此明圣所必诛也 加:更加
D.必羁南越王而之阙下 致:送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军揖太守去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盐铁,郡有余臧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C.为复传,还当合符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遣军使南越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B.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C.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D.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B.徐偃引《春秋》经义,辩称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
(2)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3)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阁,兼校书。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申时行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国复三疏乞休,语愤激,帝不允。

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帝不允,命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帝为威受之。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国。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国性木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国疏辨,帝夺让俸。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

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帝遂下诏严禁。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时行适在告,国与王有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国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逾一日,时行亦罢,册立竟停。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卒,赠太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许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与首辅申时行 善:交好B.帝为威受之  霁:消除
C.辞皆国 侵:入侵D.而时行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 适:恰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 不赂者赂者丧
B.帝不允,命子代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C.让时行门生也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时行亦罢,册立竟停 缦立远视,望幸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国曾乡试第一,并中进士,历任太子出阁、右赞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B.许国个性倔强,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言论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疏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相臣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和在日本等外国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这两件事,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引发皇上不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才赐予他乘驿车回乡。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
(2)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

同类题3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默先生传
宋 王向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三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
(取材于《宋史》有删节)
注: 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节循名     循:按照,依附
B.先生幸听意   幸:幸而
C.良以口祸也   良:的确
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宜:因此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徒从者百人 卒取其下者矣
B.来,吾语尔  尔试言其次者
C.冀用于世    何疾于不容
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又以公议名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舍颖为居庐
先生在颖建筑房子居住
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
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
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
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
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
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
(2)智者利身,远害全德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
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贵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
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面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
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
【小题6】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
【小题7】《论语》中有孔子关于“友”的言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孔子的标准,你认为任意是公议先生的益友还是损友?为什么?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鄙人:见识粗浅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
B.显功名昌邑下,力战为名
木直中绳,輮为轮,其曲中规
C.广廉,得赏赐辄分麾下
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是杀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4】把下面的课内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来学者众,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基文集三十卷,而与柏问辨者十八卷。
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崩,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卒,年八十一。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文定。
所著《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
(取材于《宋史》)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黄千适知其县事  适:恰好
B.于是随事诱掖 掖:扶持
C.王柏既执贽为弟子  贽:礼物
D.延聘请讲 延:延长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参以已意  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
B.立异以为高   有欲为后学言者
C.来学者众 而与柏向辨者十八卷
D.虽一本于熹   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悚惕受命
何基敬畏地接受了黄干的教诲
B.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
研习经书应当谨慎持守精心玩味,不必多发疑论
C.又率名从官列荐
又率领一名下属反复推荐
D.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竞,理宗崩
(何基被推荐)兼任丽泽书院山长,坚辞未成时,理宗去世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基拜临川知县黄干为师,遵从师命,刻苦努力,精研深思,深得儒家经典精髓。
B.杨与立是朱熹的弟子,见到何基后非常佩服他的才华;向何基求学的人也非常多。
C.王柏拜何基为师,质疑问难,有时一件事要往返十次,王柏总是等待何基来决定。
D.何基为人淳厚笃实,潜心研究学问,教授门生,不遗余力,赢得当时人的尊敬。
【小题6】何基治学有方,成果颇丰,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哪些治学之道? 请你用自己的话予以概括。
【小题7】何基谈论读《诗》时,强调能感悟兴发才算有效果。《论语》中多处也谈论读《诗》,与之不一致的一项是
A.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B.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D.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