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阁,兼校书。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申时行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国复三疏乞休,语愤激,帝不允。

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帝不允,命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帝为威受之。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国。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国性木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国疏辨,帝夺让俸。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

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帝遂下诏严禁。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时行适在告,国与王有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国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逾一日,时行亦罢,册立竟停。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卒,赠太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许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与首辅申时行 善:交好B.帝为威受之  霁:消除
C.辞皆国 侵:入侵D.而时行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 适:恰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 不赂者赂者丧
B.帝不允,命子代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C.让时行门生也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时行亦罢,册立竟停 缦立远视,望幸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国曾乡试第一,并中进士,历任太子出阁、右赞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B.许国个性倔强,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言论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疏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相臣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和在日本等外国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这两件事,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引发皇上不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才赐予他乘驿车回乡。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
(2)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11:00: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赤乌九年,复征祖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节选自《三国志·朱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一个月分三旬,即上旬、中旬和下旬。文中的“旬月”是指十个月。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自汉武帝即位开始使用。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
C.楼橹指的是守城或攻城时用的高台战具。楼橹顶端设望楼,以瞭望瞰制敌城,在攻城之时与土山配合使用。
D.作为一种文体,疏主要用于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也称“奏疏”或“奏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被委重任,不负期望。得到孙权的赏识,他被任命为临川太守,先是平定了山贼,后又擒获了关羽;吕蒙去世后,他被授予了节杖。
B.朱然临危不惧,克敌制胜。镇守江陵时,他遭到魏将张郃围攻,在内外断绝、守兵不足的情况下,镇定自若,趁机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
C.朱然果敢决断,料事如神。发现马茂有奸诈之心,他不顾孙权的愤怒坚持诛杀马茂;讨伐祖中临行前,上奏说定能大获全胜,果如其言。
D.朱然品行高洁,备受礼遇。他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有气度德行;病情加重后,孙权为他的病饭不思、寝不安;孙权在他死后悲痛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2)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
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改秘书丞、监折中御史台推直官。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帝以其东宫旧臣,加刑部尚书、知江宁府,解通犀带赐之。后领定国军节度使,知许州。
明道初,复入相,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群臣上章懿谥册,退而入慰,士逊与同列过杨崇勋园饮,日中不至。御史中丞范讽劾士逊,以尚书左仆射判河南府,崇勋亦以使相判许州。翌日入谢,班崇勋下。帝问其故,士逊曰:“崇勋为使相,臣官仆射,位当下。”遂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以崇勋知陈州。时士逊罢已累日,制犹用宰相衔,有司但奉行制书,不复追改。徙河南府。宝元初,复以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入相,封郢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帝曰:“法令必行,邪正有别,则朝纲举矣。”康定初,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帝临奠,赠太师、中书令,谥文懿,御篆其墓碑曰“旧德之碑”。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
[注]① 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社会通过进士科考试被录取的人。其最早的意思是指进受爵禄之士。
B.“檄移”是檄文和移文两种文体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或责备。
C.“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主要负责纠察弹劾官员,掌管刑狱案件审理,别称“宪台”。
D.“请老”之意是“还禄位于君”,也即“告老”“致仕”,是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逊为政有方,颇有官声。射洪令任上,不仅深得民心,同时也深得知州张雍好评。听说他要转任郪县,射洪百姓拦道遮马不让走,足见他深受百姓爱戴。
B.张士逊处事知变,公私兼顾。当黄河侵蚀棣州时,他接受朝廷诏令迁往阳信州,并适时果断地将多余的粮食放贷给贫苦百姓,政府和百姓都从中得到了方便。
C.张士逊心不藏私,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到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而被宦官诬陷时,面对皇帝问询,在其他执政大臣都不敢说话的情况下,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D.张士逊率直善言,应对有方。兵部尚书任上,他从公心出发,盛赞仁宗发还宫女之举为“盛德事”,坦然回答仁宗说君子也有结党现象,指出君子结党是为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
(2)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继擢户部主事。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兼商议中书省事。三年,致仕,给半俸。四年,卒,年七十六。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B.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C.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D.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的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
B.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
C.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
D.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肃公正执法,敢于坚持己见。他任尚书省令史时反对杀掉无辜者,任新蔡县令时反对杀掉偶发抱怨者;以上两次他直接上奏皇帝,使相关人等得以保全。
B.刘肃体恤民生,心系百姓疾苦。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此事。
C.刘肃治才出众,善于化解难题。任邢州安抚使时,公私均得以获利;任真定宣抚使时,化解了换钞难题;任左三部尚书时,参议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
D.刘肃生荣死哀,受到朝廷优待。他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退休前任朝廷重臣,退休后还依然享受俸禄,死后多次受朝廷追赠,而且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
(2)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诏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
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B.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C.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D.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亦可称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
B.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他前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
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D.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