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小题1】下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微时兄事陵 微:卑微   B 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   居:占领
C 罢朝,陵让平、勃   让:责备   D 乃阳迁陵为帝太傅 阳:通“佯”,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愿老妾语陵 ② 化而鸟,其名为鹏 
B  ①及汉王还击项籍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C  ①遂伏剑死    ②惑不从师 
D  ①何面目见高帝地下乎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姬
【小题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B.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C.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D.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2)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3)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6-29 04:4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将满母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母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巳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令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日:《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裨:副的
B.胡虏益解 解:和解
C.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不好
D.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避之数岁   广之将兵
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C.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D.胡虏易与耳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C.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的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迷失了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D.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小题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广善于骑射,匈奴对他很敬畏,因为李广的存在,匈奴多年不敢进犯。
B.李广的军队曾被匈奴四万骑兵围攻,但最终以少胜多,使匈奴损失惨重。
C.卫青故意调开李广,是因为得到皇帝告诫,担心会因李广而不能俘获单于。
D.李广最终自刎而死,无论军人还足百姓,都因为景仰爱戴他而伤心痛哭。
【小题5】用斜线(/)给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
【小题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诗句说明李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表达了后人对李广景慕之情。结合本文,概括说明李将军令人敬佩爱戴的原因。

同类题2

读阅下面的文言文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渥)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
己卯,颢集将吏于府庭,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曰:“军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则恐太速。”颢曰:“何谓速也?”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也。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既罢,副都统朱瑾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因以兄事之。
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惊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人不记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杨隆演)。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辩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至是,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
【注】①教:教谕,指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府至大,四境多虞虞:欺诈
B.分其地以臣于梁臣:投降称臣
C.麾同列诣使宅贺诣:到
D.颢知可求阴附温阴:暗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严可求“智慧”和“勇敢”的一组是:(3分)
A.急书一纸置袖中可求操笔无惧色
B.冲犯大敌,未尝畏慑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
C.不若立幼主辅之既至,可求跪读之
D.请为书辞府主可求瞋目责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可求劝说张颢暂时不要篡位夺权,实则这是严可求的缓兵之计,以图长远打算。
B.在非常之时,严可求跪着宣读了太夫人史氏亲笔写的教谕,才平息了这场夺位之争。
C.严可求游说徐温不要出任外藩,这是为了制衡张颢,为以后诛杀张颢作准备。
D.严可求在和徐温共谋诛杀张颢时,他认为“非钟泰章不可”,可见他有知人之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5分)
(2)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璀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子三人,庭筠其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

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应格,所亲咸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其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余力,葬内外亲  推:推广施行
B.其友罗适持节本路    持节:奉命出使
C.庭筠应格,所亲咸劝之 适:适合;符合
D.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 靳:吝惜;顾惜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B.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C.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D.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行是《周礼》中提倡的八种行为: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如果想进学校读书,首先个人品德必须符合“八行”的基本要求。
B.庐墓是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这与“褒之庐冢也”中的“庐冢”相同。
C.一般来说,文言文中的“季”指的是兄弟排行中的第三个兄弟,《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则泛指弟弟。
D.春官为古官名,颛顼氏时的五官之一。春官以大宗伯为长官,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后世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京城求学中,徐中行受到了范纯仁的赏识,结果得到与司马光一起进修道业的机会;而他自己也勤苦自励,一心向学。
B.徐中行屡次拒绝举荐,有人怀疑他借此邀取名声,他却认为美好的品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不能因此就觉得有资格入朝为官。
C.秦桧当权时,科举考试中的试题问到如何歌颂南宋中兴的事情,徐中行则陈述现在不值得歌颂中兴的五条原因,许多人为他担忧。
D.徐中行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他的曾孙徐日升也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徐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至少六代不绝。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2)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历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
张贵妃薨,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听上裁,乃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不报。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
嘉祐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乃上疏称:“商、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继尹京。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愿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恂恂。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数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景初曰:“青虽忠,如众心何?盖为小人无识,则或以致变。大臣宜为朝廷虑,毋牵闾里恩也。”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
李仲昌以河事败,内遣中人置狱。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著限田令。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以病,未入谢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
B.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
C.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
D.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庇荫,古时指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也有此意。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D.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景初谨守礼制。对于张贵妃丧事辍朝天数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
B.吕景初思虑长远。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有任命同姓或宗室担任要职的先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学习古人的做法。
C.吕景初顾全大局。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吕景初认为国家尚未立皇子,情势危急,为了国家安全,应将狄青调离京城。
D.吕景初抑制豪强。针对比部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的现象,他奏请皇帝,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著限田令,用来限制权贵之人的田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
(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③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初丞相府史   (______)  (2)吏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______)
(3)是时王莽政   (______)  (4)劝农桑 (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嘿解与之,挽去 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今邻里长老致馈遗    廉颇老矣,能饭否
C.此乃人道所以相亲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今我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2)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小题4】简析第②段中卓茂“辟左右问之”的原因。
【小题5】卓茂离任,为何“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对此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