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瑾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
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成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英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B.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C.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D.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曾反对王安石变法,主持编纂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B.庐墓是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这与“褒之庐冢也”中的“庐冢”相同。
C.一般来说,文言文中的“季”指的是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则泛指弟弟。
D.表,指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等,但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表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京城求学中,徐中行受到了范纯仁的赏识,结果得到与司马光一起进修道业的机会;而他自己也勤苦自励,一心向学。
B.徐中行屡次拒绝举荐,有人怀疑他借此邀取名声,他却认为美好的品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不能因此就觉得有资格入朝为官。
C.秦桧当权时,科举考试中的试题问到如何歌颂南宋中兴的事情,徐中行则陈述现在不值得歌颂中兴的五条原因,许多人为他担忧。
D.徐中行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他的曾孙徐日升也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徐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至少六代不绝。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2)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9 10:05: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汪立信,澈从孙也。淳祐元年,立信献策招安庆剧贼胡兴、刘文亮等,借补承信郎。六年,登进士第。理宗见立信状貌雄伟,顾侍臣曰:“此帅才也。”知桐城县,未几,辟荆湖制司干办、建康府通判。荆湖制置赵葵辟充策应使司及本司参议官。葵去而马光祖代之,立信是犹在府也。
鄂州围解,贾似道既罔上要功,恶外臣与己分功,欲以军兴时支散官物为罪,击之。光祖与葵素有隙,且欲迎合似道,被旨即召吏稽勾簿书,卒不能得其疵。乃以开庆二年正月望夕,张灯设宴钱三万缗为葵放散官物闻于朝。立信力争之谓不可且曰方艰难时赵公莅事勤劳而公以非理捃拾之公一旦去此后来者复效公所为可乎?”光祖怒曰:“吾不才不能为度外事,知奉朝命而已。君他日处此,勉为之。”立信曰:“使某不为则已,果为之,必不效公所为也。”光祖益怒。
咸淳十年,大元兵大举伐宋,似道督诸军出次江上,以立信为端明殿学士、沿江置使、江淮招讨使,俾就建康府募兵以援江上诸郡。立信受召不辞,即日上道,以妻子托爱将金明,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遂行。与似道遇芜湖,似道拊立信背哭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已而闻似道师溃芜湖,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也。”夜分起步庭中,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以是失声,三日扼吭而卒。以光禄大夫致仕,赠太傅。
大元丞相伯颜入建康,或恶立信于伯颜,以其二策及其死告,且请戮其孥。伯颜叹息久之,曰:“宋有是人,有是言哉!使果用,我安得至此。”命求其家厚恤之,曰:“忠臣之家也。”
(节选自《宋史·汪立信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立信力争/ 之谓不可/且曰方艰难时/赵公莅事/ 勤劳而公/以非理捃拾之公/ 一旦去此/后来者复效公所为/可乎
B.立信力争之/ 谓不可/ 且曰/ 方艰难时/ 赵公莅事勤劳/ 而公以非理捃拾之/ 公一旦去此/ 后来者复效公所为/ 可乎
C.立信力争之/ 谓不可且曰/方艰难时/ 赵公莅事/ 勤劳而公/ 以非理捃拾之/ 公一旦去此/后来者复效/ 公所为可乎
D.立信力争/ 之谓不可/ 且曰/ 方艰难时/赵公莅事勤劳而公/ 以非理捃拾之/ 公一旦去此后/ 来者复效公所为/ 可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祐,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借补,古代的一种授官方式。将某地官员借调到某地,与该地官员共同治理当地军政事物,称之为“借补”。
C.望夕,望指月光满盈时,夕指日落时分,泛指夜晚。所以“望夕”通常指旧历十六日的晚上。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立信有智谋,百不获一。他献策一举平定了胡兴、刘文亮的叛乱。
B.汪立信禀性耿直,不趋炎附势。马光祖为了迎合贾似道不惜诬陷赵葵,汪立信据理力争,不惜惹恼马光祖。
C.汪立信以国事为重,以身殉国。咸淳十年,汪立信为援助江上诸郡临危受命,最终兵败芜湖,自缢殉国。
D.汪立信虑事周详,不被重用。他曾向朝廷献上对付元兵的两条计策,可惜没有被当权者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桐城县,未几,辟荆湖制司干办、建康府通判。
(2)立信受召不辞,即日上道,以妻子托爱将金明,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昷之字景山。昷之进士及第,补乐清尉,润州观察推官,校勘馆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知温州。蔡齐荐其材可用,擢提点淮南刑狱。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徙广南东路转运使。夷人有犯,其酋长得自治而多惨酷,请一以汉法从事。度支判官,为京西转运使,加直史馆,徙河北。被边诸州发卒斩西山木,卒逃入契丹者岁数百人,敌既利其所开地,又得亡卒,故不急。昷之戒斩伐毋得深入北地,卒亦不敢逃。
还,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保州、广信、安肃军自五代以来别领兵万人,号缘边都巡检司,亦曰策先锋,以知州、军为使,置副二人,分所领卒为三部,使援邻道。太祖尝用之有功,诏每出巡别给粮钱以优之。其后州将不复出,内侍为副,数出巡,部卒偏得廪赐,军中以为不均。通判保州石待举言于昷之,请合三部兵更出入,季一出即别给钱粮,余悉罢,仍请以武臣代内侍。时杨怀敏方任边事,尤不悦巡检司。云翼卒恶石待举,遂杀之以作乱。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城开,田况潜杀降兵数百人,昷之预知其谋。除户部副使,既而坐前事夺职,知虢州。
王则反贝州,有言昷之在河北捕得妖人李教不杀,使得逸去,今乃为则主谋,事平,无其人。会冀州人段得政诣阙,自言“尝为叔父屯田郎中昙赇免缘坐”,且言“昙以书属昷之”,乃下御史按劾,虽不得书,犹夺三官,监鄂州税。知汉阳军,稍刑部郎中,复待制、知湖州,徙扬州。以光禄卿致仕,卒。昷之喜吏事,所至有声。退居筑家庙,率子弟岁时奉祠。
(节选自《宋史﹒张昷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B.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C.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D.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升降常用的“迁”字,一般是指升职,但也有表示调动的获降职的。
B.宋朝行政区划,在地方设置“路”,至道三年为十五路、后依次为十八路、二十三路。
C.宋代度支使与户部使、盐铁使合称三司使,总领全国财赋,度支使下设副使、判官。
D.契丹是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因疆域辽阔,后来又称为“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昷之为官有才干。他从乐清县尉做起,历任润州推官、馆阁校勘,直至升为集贤校理、常州通判、温州知州,他又被蔡齐推荐,做了淮南路的刑狱提点。
B.张昷之治军有方。边界各州垦荒的士卒每年有数百人逃亡契丹,契丹得人获地;他到河北任职后就警戒各州砍伐树木不得深入契丹土地,于是士卒不敢逃亡。
C.张昷之理事有谋略。他针对皇上多次出巡,给三支兵卒特加赏赐,致使军中出现有意见的局面,自主采取三支兵卒轮番派出,每次只给一支兵卒加赏的措施。
D.张昷之蒙诬被谪。贝州叛乱时,有人诬陷他对妖人李教处理不当,平叛后查无实据;又有人诬告他牵连段昙一案,仍查无实据,但是还是被降官三级,任鄂州税监。
【小题4】把文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夷人有犯,其酋长得自治而多惨酷,请一以汉法从事。
(2)除户部副使,既而坐前事夺职,知虢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珙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迁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有删改)
(注)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B.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C.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D.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字有名,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C.唐后期派朝官巡视地方,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宋朝宣抚使地位相当于执政大臣,或由执政大臣担任。
D.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