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lǎn坎坷不顺)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文是的文,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
D.“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壤终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6 12:19: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虚己,字公受。父寅,仕江南李氏。江南国除,伪官皆入留京师。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己亦中进士第,知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余纸,日:“公勤洁己、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司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日:“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日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儒臣遍阅所批诏。虚己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会遣使察川峡吏能否,而州多不治,唯虚己与薛颜等数人,以能任职称。以便亲,请通判豫章。是时寅已谢归,春秋高,寅母尚无恙,虚己双舆迎侍。寅至豫章,乐其山水,曰:“此可以终吾身也。”遂临州之东湖,筑第宇以居。虚己累迁兵部郎中。求补外,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迁右谏议大夫。迁尚书工部侍郎。求分司南京,卒。初,虚己分司南京而归。其虚舟仕至余干县令,坐法免官,不复言仕。
初,太宗既赐虚己钱,翌日,以语宰相日:“虚己诗思可嘉,予钱五十缗矣。”宰相对以所予乃五十万,帝知其误,由是诏群臣以章献者閣门勿受,皆由中书、门下阅而上之。然论者谓虚己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赐也。寅事亲孝,治家有法,闺门之内肃如也。虚己以孝友清慎世其家。
虚己喜为诗,数与同年进士曾致尧及其婿晏殊唱和。初,致尧谓日:“子之词诗虽工,而音韵犹哑。”虚己未悟。后得沈休文所谓“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遂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选自《宋史·李虚己传》,有删改)
(注)①江南国:南唐。②浮声:平声。切响:仄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B.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C.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D.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国,即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后主是著名词人李煜。
B.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C.古代极重长幼之序,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第四。
D.格律,文中指诗、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虚己政绩突出。他因政绩突出获得太宗亲笔书写的勉励官吏的书法;朝廷派人考察川峡官吏的治理能力,他获得好评。
B.李虚已孝顺长辈。他继承父亲孝顺的传统;请求免掉妻子的封号而把封号赐给自己的祖母;他为侍奉长辈请求到豫章任职。
C.李虚已深受赏识。皇帝提拔他,并给他优待;皇帝要奖赏他五十缗钱,宰相认为应该奖赏五十万缗钱,皇帝同意了宰相的意见。
D.李虚己喜欢作诗。李虚己多次和曾致尧、晏殊唱和,曾致尧指出李虚己诗词的不足,李虚己没有明白,后来有所领悟,精通格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论,字廷议,进(许进,字季升)少子也。嘉靖五年进士。嘉靖五年进士。授顺德推官,入为兵部主事,改礼部。好谈兵,幼从父历边境,尽知厄塞险易,因著《九边图论》上之。帝喜,颁边臣议行,自是以知兵闻。累迁南京大理寺丞。会廷推顺天巡抚,论名列第二。帝曰:“是上《九边图论》者”,即拜右佥都御史,任之。白通事以千余骑犯黄崖口,论督将士败之。再犯大木谷,复为官军所却。录功,进右副都御史。岁余,以病免。俺答薄都城,起故官抚山西。录防秋功,进兵部右侍郎,召理京营戎政。以筑京师外城转左。
三十三年出督宣、大、山西军务。奸人吕鹤初与邱富以左道惑众。富叛降俺答,为之谋主。鹤遣其党阑出塞外,引寇入犯,为侦卒所获。论遣兵捕鹤,并诛其党。以功进右都御史,再以功进兵部尚书,荫子锦衣世千户。翁万达为总督,筑大同边墙六百里,里建一墩台于墙内。后以兵少墙不能守,尽撤而守台。论言:“兵既守台,则寇攻墙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墙,率震骇逃散。请改筑于墙外,每三百步建一台,俾矢石相及。去墙不得越三十步,高广方四丈五尺,其颠损三之一,上置女墙、营舍,守以壮士十人。下筑月城,穴门通出入。度工费不过九万金,数月而足。”诏立从之。寇万骑犯山西,论督军遮破之朔州川。其犯宣府、龙门者,亦为将士所败,先后俘斩五百三十有奇。加太子太保,荫子如初。
三十五年,兵部尚书杨博以父丧去,召论代之。当是时,严嵩父子用事,将帅率以贿进。南北用兵,帝责中枢甚急。丁汝夔、王邦瑞、赵锦、聂豹,咸不得善去。论时已老,重自顾念。一切将帅黜陟,兵机进止,悉听世蕃指挥,望由此损。俺答子辛爱愤总督杨顺纳其逃妾,拥众围大同右卫城数重,城中析屋而爨。帝闻,深以为忧,密问嵩。嵩意欲弃之而难于发言,则请降谕问本兵。论请复右卫军马,岁办五十万金,故为难词,冀以动帝。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三十八年复起故官,督蓟、辽、保定军务。把都儿犯蓟西,论厚集精锐以待。至则为游击胡镇所破。分掠沙儿岭、燕子窝,又却,乃遁去。事闻,厚赍银币。寻又奏密云、昌平二镇防秋,须饷银三十余万。给事中郑茂言论奏请过多,请察其侵冒弊,诏论回籍听勘。给事中邓栋往核,具得虚冒状,夺官闲住。未几卒,年七十二。隆庆初,复官,谥恭襄。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B.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C.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D.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官,官名,唐朝始置,明代对推官职掌一般都说是“专掌刑名”,或者说“理刑名”。
B.荫子,指子弟承荫,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尊号,另外也有“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论喜研兵法。他从小跟从父亲在边境,对边界上的险阻与平坦情况全部了解,并写了《九边图论》星上,得到皇帝的赏识。
B.许论屡建军功。他多次打败白通事,后又抓捕了吕鹤,并诛杀了他的党羽,还多次打败了蒙古兵的进犯,他不但因功升职,还因功荫子。
C.许论年老不为。严嵩父子专权时,他一切听严氏父子的,他按严嵩想法,故意说右卫军马每年需五十万军饷,希望以此让皇帝放弃右卫城。
D.许论起复受赏。嘉靖三十八年,他复任蓟辽总督,当时蒙古兵进犯蓟西,他集中精锐部队以待,击退把都儿等进犯,后受皇帝重赏银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墙不得越三十步,高广方四丈五尺,其颠损三之一,上置女墙、营舍,守以壮士十人。
(2)给事中郑茂言论奏请过多,请察其侵冒弊,诏论回籍听勘。给事中邓栋往核,具得虚冒状,夺官闲住。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帏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人如恐不。胜:尽
B.先破秦入咸阳者之。王:使……为王
C.为大王不取也!窃:通“切”,意思是急切
D.项王按剑而曰。跽:挺直身子跪着
【小题2】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
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茂,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侯。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太宗谓左右曰:“记之。”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徙其民而还。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又从征统万,大破之。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后从征蠕蠕,频战大捷。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徙其居民。从平凉州,茂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迁司卫监。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平南将军。从破薛永宗,伐盖吴。转都官尚书。从征悬瓠,频破贼军。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长子备,字延德。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韩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通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B.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C.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D.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后由父母或尊长取的别名,又称“表字”。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
B.太宗: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多为该朝代第二代帝王的庙号。此为北魏太宗拓跋嗣。
C.蠕蠕: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南史》云:“蠕蠕为族,盖匈奴之别种也。”
D.车驾: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如《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茂出身不凡,为将门之后。其父韩耆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降魏,被任命为缓远将军,后升任龙骧将军,并暂代安武侯。死后被追赠泾州刺史,谥为成候。
B.韩茂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十七岁那年,太宗亲征丁零翟猛,他担任中军旗手,大风将各军旌旗吹倒,只有他在马上举旗没有被吹倒,从而受到太宗注意。
C.韩茂从驾出征,屡建功勋。他随世祖征讨赫连昌,进攻统万,平定平凉,出征蠕蠕,讨伐和龙,平定凉州,破薛永宗,征伐悬弧,都能打败敌人立下战功。
D.韩茂沉毅诚实,勇冠当世。他虽然没有什么文才,但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担任将军的时候,善于安抚部队,他的勇猛堪称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2)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光邺,字化基,濮州鄄城人。父景珂,倜傥有胆气。梁贞明初,唐庄宗始驻军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固守逾年,后北军所攻,景珂战殁,众溃。光邺时年十岁,为明宗军所俘,以其颖悟,俾侍左右,字之曰永定。既冠,沈毅有谋,莅事寡过。明宗即位,特深委遇,累迁至皇城使、检校司空。长兴中,枢密使安重诲得罪,时光邺与中官孟小僧颇有力焉。居无何,出为耀州团练使。清泰初,入为左监门卫大将军。杨光远叛灭,青州平,除为防御使,朝廷以兵乱之后,人物雕弊,故命光邺理之。光邺好聚书,重儒者,虚斋论议,惟求理道。时郡民丧亡十之六七,而招怀抚谕,视如伤,故期月之间,流亡载辑。契丹入汴,伪命权知曹州。干佑初,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太祖践阼,复授宣徽使、检校太傅。数月,兼枢密副使。会永兴李洪信入朝,代知军府事。

光邺有器度,慎密敦厚,出于天然,喜愠不形于色。事继母以孝闻,兄弟皆雍睦。 虽食禄日久,家无余财,任金吾日,假官屋数间蔽风雨。亲族累重,粝食才给,人不堪其忧,光邺处之晏如也。宾朋至则贳酒延之,谈说终日,略无厌倦,士大夫多之。 及权知京兆,以宽静为治,前政有烦苛之事,一切停罢,百姓便之。及病甚,召亲随于卧内,戒之曰:“气绝之后,以尸归洛,不得于此停留,虑烦军府。”言而终。京兆吏如丧所亲,或有以浆酒遥奠者。枢密使王峻素重光邺,且欲厚恤其家,为之上请,故自终及葬,所赐赙赗几数千计。诏赠太子少师。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节)

(注)贳:赊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后北军所攻,景珂战殁/然此可智者道
B.而招怀抚谕,视如伤/屈平疾王听不聪也
C.假官屋数间蔽风雨/谨拜表
D.言讫终/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光邺幼年不幸,聪颖受到赏识。翟光邺幼年失去父亲后,被明宗的军队俘虏; 因其聪明颖悟,明宗选他为近侍,并赐予表字。
B.翟光邺重视儒道,治政卓有成效。他追求儒家理道,治理青州时招抚晓谕,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让流亡百姓纷纷归来。
C.翟光邺崇尚孝悌,甘于淡泊生活。他孝敬继母,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虽然亲族众多,负担甚重,但他能够安然自若,清贫自守。
D.翟光邺高风亮节,死后追赠褒美。他病重时留下遗言,不为京兆军府添麻烦;去世后京兆官吏都深切痛悼他,皇帝也厚加抚慰。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邺有器度,慎密敦厚,出于天然,喜愠不形于色。
(2)宾朋至则贳酒延之,谈说终日,略无厌倦,士大夫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