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C.“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农历每月的十五为“望”,农历每月的十六为“既望”,《赤壁赋》
中“七月既望”的“既望”即为此意。“晦”则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果是正常退休则称为“致仕”,在古代,“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才华和风度,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也是天资聪敏,在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
C.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纵京兵冒犯,他又宽厚仁慈,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小题5】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C.死生,昼夜事也。(死生她早晚间的事情。)
D.悟己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制止,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追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3 10:2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芜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南京刑科给事中。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出为江西参议。累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楧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进左。寻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历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廷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B.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C.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D.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任命,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拜:授给官职。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罢:罢免。停职:表示罢官的词还有黜,废等。
B.伏辜: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该记带出自《诗经·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近义词有“伏法”,即“因犯法而被处死刑”。
C.考满: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依此决定其升降去留。
D.掌宪:指掌管风纪法制;又是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箔金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
B.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兵部尚书戴金,奏疏虽不尽行,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
C.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廷聘被免官,便搜集廷聘的罪行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应箕,将他免官。
D.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已任。后来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后,出门而望  “蚤”:通“早”
B.注意以取之,乃一得  “间”:中间
C.及饭后仍出,更别塘求钓处 “诣”:到
D.问之常钓家,如是 “率”:大概,大致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与 “注意以取之” 的 “ 注意 ” 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忌不自信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钓者未得鱼希冀得鱼,钓得小鱼又期盼大鱼的心理变化过程。
B.“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C.钓者虽然钓技不高,但他自得其乐。
D.文章叙述了钓者一次钓鱼的详细经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钓鱼之乐。
【小题4】(小题4)文言文翻译。
翻译上文画线的句子 
①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②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居丧备礼,宋武帝建义,道济从平京城,参武帝建武将军事。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①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②。还进位司空,镇寻阳。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③也。”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义康矫诏召入,收付廷尉,及其子植等八人并诛。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副节)

(注)①到彦之:南宋时宋的将领。②禳鬼:祛除鬼神。③司马仲达,三国时魏国的司司马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
B.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
C.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
D.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土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幼年失父或父母双亡。此处指幼年失父。
B.元嘉:宋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一旦确立不会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C.白服:古时指丧服,亦指白色的服饰、古代的便装。文中指白色的衣服。
D.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檀道济有仁心,反对杀战俘。檀道济为武帝刘裕北伐作前锋,占领洛阳后拒绝了“杀降”建议,主张应借此安抚百姓,将俘虏全部释放。
B.檀道济擅长用计谋。在大军到达历城时,因为军资粮草用尽又遇上有人以此向魏军告密,危急中用计谋迷惑了敌人除掉了叛徒。
C.檀道济军事才能突出。在平定河南动乱时,虽然兵微将寡,但他率领军队全歼敌军,名声大振。
D.檀道济威名显赫。檀济道军中的左右心腹都是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儿子们又多有才气,北魏惧怕他,朝廷内部也对他心存疑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馨。
(2)义康矫诏召入,收付廷尉,及其子植等八人并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