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汝实传
彭汝实,字子充,嘉定州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嘉靖三年疏言:“九江盗起,杀伤官军。操江伍文定不即议剿,应城伯孙钺拥兵不出,俱宜切责。”帝从之。
吕柟、邹守益下狱,汝实抗章救。又因灾异上言:“迩者黄风黑雾,春旱冬雷,地震泉竭,扬沙雨土。加以群小盛长,盗贼公行,万民失业。木异草妖,时时见告。天变于上,地变于下,人物变于中,而修省之诏无过具文。廷陛之间,忠邪未辨,以逢迎为合礼,以守正为沽直。长鲸巨鲕决网自如,腴田甲第横赐无已。陛下春秋已逾志学,而经筵进讲略无问难,黄阁票拟依常批答。弃燕闲于女宠,委腹心于貂珰。如此而望天意回,人心感,不可得矣。”
大学士费宏以子坐事被论不出,礼部侍郎温仁和以庆王台浤事听勘。汝实言宜听二臣避位,以明进退之义。
奸人王邦奇之讦杨廷和,汝实言:“邦奇先后两疏,始为惶骇之语,终杂鄙亵之辞。中所引事,多颠倒淆惑。陛下即位之初,廷和裁省冗员数万,坐此丛怒罢去。今其长子业以狂愚发遣,亦可已矣。而群小蓄忿,蔓连不已,并其次子及婿又复下狱。夫诬告之律,视其所诬轻重反坐,此国法也。愿追究主使之人,与告人同罪,毋令苟免,贻讥外蕃。”不听。
汝实数言时政缺失,又尝力争“大礼”,为璁、萼等所恶。以亲老再疏请改近地教职,而举贡士高任说、王表自代。章下,吏部承璁、萼指,言:“汝实倡言鼓众,挠乱大礼,且与御史方凤、程启充朋党通贿。自知考察不容,乃欲辞尊居卑,不当听其幸免。”遂夺职闲住。与启充及徐文华、安磐皆同里,时称“嘉定四谏”。
(选自《明史·彭汝实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修省之诏无过具文  省:反省
B.以庆王台浤事听勘  勘:平定
C.奸人王邦奇之讦杨廷和 讦:攻击,揭发
D.吏部承璁、萼指    指:意图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志学: 孔子曾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后代称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B.黄阁: 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后世用黄阁代指宰相。
C.侍郎: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各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D.贡士:明清两代每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由礼部主持,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者称作贡士。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陛之间,忠邪未辨,以逢迎为合礼,以守正为沽直。
(2)自知考察不容,乃欲辞尊居卑,不当听其幸免。
【小题4】第四段中,彭汝实给皇帝提出了哪些建议?请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7 11:0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浙狱遗友人书

(明)魏学洢

权阉之杀忠良也,以什佰计。有死贬所者,有死狱中者,有死东市者。虽或身首异处,犹能补缀成尸,使妻孥相抱一哭而后盖棺,亦不幸之幸也。未有若先子之备尝惨酷:未死而蛆蚋生肌;既死六七日,犹故缓其旨,俾尸腐牢穴中,不使一寸肌肤获粘残骨入木者。

矧其人已死,犹坐贿三千三百,度其家无四壁,势不能偿,必至巢卵俱倾、根荄尽斩而后已。洢尝中夜环走,恸极成癫。谓前此设有人焉,挺躬仗义,以多金,使得如数以输,及期而纳;彼纵意不在赃,犹得出诏狱、入法司,俾父子相诀而毙;不至割绝伤惨,遂至此也。岂意遍告亲知,百无一应;推迟迁延,备极诈狙。独范阳长者高倡醵金之议,深乡酷贫之士,素不通名者,莫不典衣鬻物以相和。然多者不过十余金,寡者仅数十青蚨而已。伯夷有难,岂颜回、原宪所能助哉!

昔人谓廉吏可为而不可为,犹谓妻子贫困已耳。今则枉刑坐贿,罪延其孥,清白吏子孙,其受祸有什佰于墨吏者。福善祸淫之说,岂特不验?且复倒行逆施,茫茫天道,尚可问耶?今追比伊始,洢将就浙狱矣。先子祸,人不手援;岂先子既没,犹有出而援洢者哉!即或有之,顾昔不能活父,而今以自活,洢实痛之,不如速死之为愈也。嗟乎悲哉!司马迁羞贫贱、轻仁义,洢颇怪其谬于圣人,乃今知其不妄也。

先子死当葬首阳山侧,洢若死须葬要离冢旁。天地鄙陿可告语!昔先子槛车发平望,啧啧奇足下不置。侨良乡宾客傔从,俱似遥领足下意者。及扶榇南返,又闻经纬甚悉,慨然叹足下义士。故抆血布此。知回、宪无力,不能援伯夷急难。苟存此心,亦足慰先子与不肖双魂于地下也!

(有删改)

(注)
①醵:凑钱。②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③陿:狭窄。④傔:侍从。⑤抆:揩,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以多金   贷:________
(2)先子祸   罹:________
(3)可告语   莫: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市: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判死刑的犯人,后“东市”泛指刑场。
B.先子:“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子”在本文中指的是作者的亡父。
C.墨吏:由于墨是黑色的,所以人们称呼那些受朝廷处分的官吏为墨吏。
D.足下: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后多指下对上、同辈间的敬称。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迁羞贫贱、轻仁义,洢颇怪其谬于圣人,乃今知其不妄也。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小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写作这篇书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