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6分)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6分)
(4)图中A处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重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试分析治理东北老工业区环境污染的措施。(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1-04-20 10:5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小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小题2】98年后该流域较98年以前相比()
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B.生态环境越来越差
C.城市面积缩小了
D.人口萎缩了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过若尔盖草原。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凹地,这里气候独特,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该地泥炭资源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为1米。其形成是生物(主要是植物)在死亡后沉积在沼泽底部,无法完全腐败分解,经几千年演化形成。通常在较潮湿的地方泥炭层的形成比较快,有机物的分解度比较低,而较干燥的地方则相反。泥炭的积累速度不但取决于植物的生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受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的制约。泥炭质轻、持水、保肥,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分。
材料二 下因为若尔盖草地及其周围地区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若尔盖县气候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均温℃
-10.1
-7
-2.3
1.7
5.5
8.7
10.7
10.1
6.5
1.8
-4.2
-8.8
降水量mm
4.8
7.9
17.2
36.6
76.8
101
122
112
101
57
7.8
2.8
(1)据图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
(2)分析若尔盖草原沼泽中泥炭丰富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当地开发泥炭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3
大荔沙苑(下图)地表以草滩地、沙地为主,地下发现有古土壤和鹅卵石。唐朝,人们在该地抽取地下水,发展农牧业;明中叶,该地逐渐演变为风沙漫天的荒漠景观,沙丘广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能够论证大荔沙苑曾有河流流经的地理事象是( )
A.古土壤
B.古牛轭湖
C.鹅卵石
D.草滩
【小题2】大荔沙苑由昔日湿地变成荒漠景观的原因有( )
A.过度樵采
B.原为古河流经过后改道,泥沙沉积大
C.气候干旱
D.冬春多大风天气
同类题4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华中地区某区域(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体需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D湖2015年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
材料三 D湖沿岸某地的1954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概述D湖水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2)据图思考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请填写空项。
(3)举例说明图示区域适合开展农业多种经营生产的理由。
同类题5
2016年3月来自中国海洋局的消息称: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5年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0 mm,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下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②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③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④近2万年以来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小题2】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
①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 ②在沿海所有地区建设堤防工程 ③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 ④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