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海河流城中部,水道纵横,物产丰饶。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抗日武装雁翎队抗日游击的主战场。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下图为不同时期白洋淀的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抗战时期,白洋淀成为得天独厚游击战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河道宽阔水深,利于船只出入
B.芦苇茂密遍布,易于隐藏和伏击
C.水产资源丰富,易于长期野外生存
D.水巷交错纵横,易于快速而自由进退
【小题2】关于白洋淀干涸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域年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B.围湖造田,湿地开发
C.上游修建水库,人淀水量减少
D.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渗漏严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25 05:0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1:甲图所示地区是著名的棉花产区,但大面积种植棉花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该地区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草,农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生态环境也逐渐好转。
材料2:乙图是甲图中M城的气候统计资料。
(1)甲图区域位于
洲;M城的气候特点主要为
。
(2)材料1中的“变化”主要是
业比重下降,
业比重上升。
(3)分析图示棉花种植区的不利于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4)材料1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
。分析其近年来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的原因。
(5)简要分析甲图中沿海地区大量沼泽湿地分布的自然原因。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将位于白洋淀周边的雄县、容城、安新3具及周边部分区域,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要实现“水城共融”,这无疑离不开白洋淀。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千米,汇集了自太行山麓发源的9条河流之水,形成一片由3700多条沟渠、河道连接的143个大小湖泊群,被称为“北国江南”。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上游大大小小100多座水库陆续修建,导致白洋淀入水不断减少,水质不断下降,白洋淀深陷水污染和缺水的双重困境。
材料二白洋淀流域图
(1)白洋淀(湖泊)的功能有哪些?
(2)为把雄安新区建成生态城市,白洋淀流域需要实施哪些措施?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银川平原虽气候干旱,但因黄河贯穿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近年来,宁夏提出疏浚、恢复湖泊湿地,重塑“塞上湖城”的构想。
材料二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
(1)根据图文信息,推断银川平原众多湖泊湿地的形成条件。
(2)分析20世纪80年代银川平原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
(3)宁夏疏浚、恢复湖泊湿地,重塑“塞上湖城”的构想是否可行?阐述理由。
同类题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7年4月1日,中央决定将位于白洋淀周边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下图为白洋淀及周围地区地理简图。
简述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同类题5
借助大力推行“三退三还”(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等措施的机会,四川省西昌邛海湿地水域面积扩大,成为我国最大的国家级城市湿地。读下图,回答下题。
有关邛海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因是地处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弱
B.主要的生态功能是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C.“三退三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D.开发利用是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及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