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山东省南四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调蓄库。读“2009~2012年南四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表”(-表示减少,单位公顷),完成下列问题。

耕地

其他农用地

城乡及交通建设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

沼泽

未利用地

-11.4

3185.89

380.95

41.33

-1735.82

-1908.72

47.76

 

 
【小题1】2009~2012年南四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减少量最大的是
A.耕地B.沼泽C.水域D.水利设施用地
【小题2】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会使南四湖
A.生物多样性增加B.蓄洪能力下降
C.纳污能力增强D.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1-06 11:3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4)根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