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小题1】导致下列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洋流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小题2】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石质荒漠化
D.土地沙化
【小题3】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2-07 10:08: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之一,小流域是指面积小于
平方千米的流域。
A.10
B.50
C.100
D.500
【小题2】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水侵蚀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小题2】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D.退耕还湿,建保护区
同类题3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小题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B.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C.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农、林、牧综合发展
D.借黄土肥沃的优势,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农业
同类题4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贵州省单位面积泥沙流失量等值线示意图(单位:吨/平方千米)
材料二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多阴雨天气,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94.6%,耕地面积约占28.99
(1)贵阳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该城市冬季多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云贵高原__________地貌广布,该地区崎岖不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影响贵州东、西部地区泥沙流失量差异较大主要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托红水河和乌江,该区域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__________工程的输出地,简述工程对当地的主要影响。
同类题5
岩土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泥沙。一定流域内到达其出口断面处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流域的产沙量。据此并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低,年产沙量越大
B.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年产沙量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少
C.图中产沙量最大地区是因为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变率大,易出现较强降水
D.湿润地区流域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显著,产沙量最大
【小题2】据图并结合相关知识,我国下列河流中年产沙量最大的是
A.渭河
B.闽江
C.红水河
D.嫩江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