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给予了我们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遗留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体就是其中之一(分布如图)。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动乱时期,且多分布在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形险要处。沁河是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下左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霍山南麓,流经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过太行山峡谷,出五龙口进入下游河段。五龙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米,“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床不断下切、下降趋势明显。


(1)说明沁河流经的太行山峡谷的成因。
(2)推测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区位条件。
(3)分析五龙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断下切的人为原因及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1-08 11:0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学研究多因素(变量)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把多因素问题分解成若干单因素问题,每次试验只改变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地理事象的影响,而其它不变的因素称为控制变量。浙江省某坡耕地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该校地理兴趣小组拟研究不同农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

(1)该兴趣小组试验过程中改变的因素(变量)是_________。

该小组设置了3个径流小区,均在同一坡面上,长20m,宽10m,坡度15°,坡向东偏南,下设沉沙池,其出口处安装自动水位计,小区均采用油菜大豆轮作,试验历时1年。其中,径流小区I为顺坡耕作;径流小区Ⅱ为等高土埂,即在坡长方向每隔5m设一土埂,宽60cm,高30cm,并夯实;径流小区Ⅲ为水平草带,即在坡长方向每隔5m设一草带种植区,种植百喜草。

(2)该试验过程的控制变量有降水、_________、_________等。
地表径流量是通过自动水位计测定。该小组将不同径流小区的地表径流量变化结果,绘制如下图。

(3)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径流小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I”、“Ⅱ”、“Ⅲ”)。
(4)在小组成果展示交流时,有位同学提出图示曲线可推断当地降水状况。例如,与6月相比,该地7月降水较_________(填“多”或“少”),这是由于该地6月受准静止锋影响,7月受_________ (填天气系统)控制。
(5)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