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是一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这一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小题2】下列因素有利于加快该地貌形成的是( )
A.上游植树种草
B.中游修建水库
C.流域过度开垦
D.河流污染加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2-20 06:29: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汉江上游干流呈东西走向,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河段弯曲系数1.78,河流两岸为古老变质岩,河谷形态均以峡谷为主,河宽大致相近,河槽长期稳定,形态规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汉江上游河槽长期稳定、形态规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植被覆盖率高,河流侵蚀作用弱
B.基岩为古老变质岩,岩性硬度大
C.河道平直,侧蚀作用不明显
D.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小题2】下图中能表示汉江古老变质岩及其形成过程的是
A.丙⑤
B.乙②
C.丙①
D.乙④
同类题2
下列属于外力作用的有 (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地震 ④搬运 ⑤火山喷发 ⑥堆积⑦侵蚀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④⑥⑦
D.②③④⑤⑥
同类题3
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D.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同类题4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右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小题2】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A.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C.连接了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
D.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同类题5
(10分)近年来,随着都阳湖面积缩小,湖畔出现了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黄沙砾一起构成了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2014年冬季都阳湖再创历史最低水位,放眼望去,大片湖底就像一片北方的大草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甲、乙两地年平均雾日数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6分)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