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B.位于湿润区向干旱区. 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
C.位于平原向山地、农业区向林业区过渡的地带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小题2】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当重治理轻开发
B.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唯一途径
C.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D.综合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
【小题3】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是( )
A.科学施肥、选育良种
B.修建淤地坝、平整坡面
C.推广沼气池的修建和使用
D.在陡坡封坡育林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18 09:02: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 减少径流 ③ 沉积泥沙 ④ 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
是 (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同类题2
近日,《瞭望》杂志报道称,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水质变清的原因可能有
①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 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 ④退耕还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小题2】黄河水质变清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A.加剧华北平原土壤的盐碱化
B.入海口有可能出现咸潮
C.河口滩地面积减少
D.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同类题3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力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试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
注:试验采用的降雨强度为2.0 mm/min,降雨历时30 min。
材料二 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左图),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说出植被覆盖度分别与径流产生量、泥沙产生量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
A.20%~40%
B.40%~60%
C.70%~85%
D.85%以上
(3)试分析根据材料二中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4)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同类题4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所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图中B所在省以盆地、平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A→B→C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D.A→B→C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
【小题2】图中c所在地近20年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表显示C所在地区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据此推测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他
1987年
50.3%
32.4%
10.3%
0.5%
0.8%
5.7%
2007年
20.5%
10.8%
15.4%
35.2%
15.2%
2.8%
A.耕地面积增加
B.外出务工人口增加
C.植被覆盖率增加
D.粮食单产提高
同类题5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植被是( )
A.沼泽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小题2】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