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黄土高原上的塬、坡、沟众多,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采用“保塬、护坡、固沟”等办法,取得了治理与发展并重的良好效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是
A.地处季风与非季风、水田与旱地的过渡地带
B.夏季冷锋形成的暴雨多
C.高原形成时即沟壑纵横
D.黄土土质直立性强
【小题2】“保塬、护坡、固沟”措施正确的是
A.在塬面上恢复自然植被
B.在坡面上全部植树种草
C.加固河沟堤坝防治洪水
D.在塬面和缓坡上适当开垦耕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4-08 12:4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北非区域简图和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乙地是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区,分析乙地发展棉花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2)简述图示区域陆上交通运输线路北密南疏的主要原因。(4分)
(3)图中丙三角洲近些年来日渐萎缩,请简要说明原因(4分)
同类题2
坝客联蓄工程是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客加以存储的水利工程。下图示意某科研团队设计的坝客联蓄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工程的效益有
①增加地表径流②缓解水土流失③提高水质④减少地表水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最适合推广该工程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河套平原
C.吐鲁番盆地
D.松嫩平原
同类题3
江西省赣县曾被称为“江南红色沙漠",许多丘陵山岗红壤裸露,从1998年开始,历经近20年的集中治理,赣县区如今已成功修复了307平方公里地质“疮疤”,其中含最难“治愈”的崩岗面积3平方公里,被水利部树为水土流失治理典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江南红色沙漠”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过度放牧
B.开山取石
C.风化作用
D.水蚀作用
【小题2】治理“红色荒漠"的措施是
A.大力开荒种田,提高经济收入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大力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封山育林,禁止开发
同类题4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① ④ ③ ②
B.④ ① ③ ②
C.① ④ ② ③
D.④ ③ ② ①
【小题2】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量最大的是甲地
B.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乙地
C.年均温最高的是丙地
D.最适合开挖窑洞的是丁地
同类题5
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