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震,新野人。袭榆林卫指挥使。嘉靖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协守宁夏兴武营。寻充延绥游击将军。廉勇,好读兵书,善训士,力挽强命中,数先登。寻擢延绥副总兵,与总兵官王效却敌镇远关,进都督佥事。
吉囊、俺答犯延绥,震败之黄甫川。寻犯响水、波罗,参将任杰大败之。吉囊复以十万骑入寇,震大破之乾沟,获首功百余。先后被奖赉。已,增俸一等。乾沟凡三十里,当敌冲。震浚使深广,筑土墙其上,寇不复轻犯。
十四年,进都督同知,充陕西总兵官。寻论黄甫川功,进右都督。明年移镇大同。大同乱兵连杀巡抚张文锦、总兵官李瑾。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镇兵素惮震,由是帖服。寇入犯,震破之牛心山,斩级百余。寇愤,驻近边伺隙。时车驾祀山陵,震伏将士于诸路。寇果入,大破之宣宁湾,又破之红崖儿,斩获甚众。进左都督,荫一子百户。震父栋,前阵亡。震辞荫子,乞父祭葬,帝嘉而许之。毛伯温督师,与震修镇边诸堡,不数月工成。卒,赠太子太保,赐其家银币,加赠太保,谥武壮。
震有机略,号令明审。前后百十战,未尝少挫。时率健儿出塞劫敌营,或议其启衅。震曰:“凡启衅者,谓寇不扰边,我横挑邀功也。今数深入,乃不思一挫之耶?”震殁,健儿无所归。守臣以闻,编之伍,边将犹颇得其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B.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C.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D.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古代有选拔或提拔的意思,文中“寻擢延缓副总兵”中的“擢”就是这个意思。
B.荫,也叫“荫庇”,过去常指子孙后代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皇帝的封赏。
C.赠,有赠送、给已死的官员或其父祖追封官爵等意思,文中的“赠”是“赠送”的意思。
D.谥,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就是后人用一两个字对已逝之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有褒有贬,算是盖棺定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震战果非凡,得到奖赏。在吉囊率领十万威力巨大的骑兵进犯的情况下,梁震在乾沟大破敌军,斩获敌人首级一百多颗,因此得到奖赏,后来又加俸一等。
B.梁震防范敌人,足智多谋。乾沟一共三十里,是最先受到敌人攻击的交通要冲。梁震疏通其沟,使之深而宽,并且在上面筑上土墙,敌寇再也不敢轻易进犯。
C.梁震辞谢荫子,孝敬父亲。梁震因为功劳被封荫一子担任百户一职。后来他的父亲在前线作战牺牲,他辞谢封荫儿子,请求祭葬父亲,皇帝赞赏并且答应了他。
D.梁震受到诬告,据理力驳。他曾率领壮士出塞劫敌营,被人诬告这是挑起争端。他据理反驳,认为自己并不是挑动敌人来作战,敌人多次进犯就应该挫败敌人一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廉勇,好读兵书,善训士,力挽强命中,数先登。
(2)震有机略,号令明审。前后百十战,未尝少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9 03:01: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官居三品,秦汉起始,做“先马”,后人可能误写,做“洗马”。
B.“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这与“上书”意思一样。
C.蜀国刘禅亡国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D.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