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敝”“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城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6 10:5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以烦
执事
(执事:执行法律和裁决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B.
箕踞
以骂曰(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C.
再拜
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是古代的礼节,表示隆重。)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
季父
也(季父: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同类题2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司,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根据词牌的名称,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C.孟子,战国时期需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宣扬“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D.《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这一析字式的集名隐含作者辛酸的愤愤懑。
同类题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 “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 “愚”是对自己的谦称, “臣”也是谦称。
B.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D.摄,古有“代理”之意,“摄政”指代国君处理国政。
同类题4
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说有错的一项是
A.“十旬休假”:唐朝时的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B.“察臣孝廉”: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C.“当侍东宫”:指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
D.“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指职位最低的官。陶渊明为生活所迫,身边人都劝他做个小官。
同类题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
C.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
D.庠序:古代的高等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科举制度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