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正确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0-22 09: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宪字景思。少而颖悟,好交轻侠。及弱冠,更折节严重,修尚儒学,足不逾阈者数年。陈郡谢鲲、颍川庾数皆俊郎士也,见而奇之,相谓曰:“裴宪鲠亮宏达,通机识命,不知其何如父;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初,侍讲东宫,历黄门侍郎。东海王越以为豫州刺史、北中郎将、假节。王浚承制,以宪为尚书。永嘉末,王浚为石勒所破,枣嵩等莫不谢罪军门,贡赂交错,惟宪及荀绰恬然私室。勒素闻其名,召而谓之曰:“王浚虐暴幽州,人鬼同疾。孤恭行乾宪,拯兹黎元,羁旧咸欢,庆谢交路。二君齐恶傲威,诚信岨绝,防风之戮,将谁归乎?”宪神色侃然,泣而对曰:“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闾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明公既不欲以道化厉物,必于刑忍为治者,防风之戮,臣之分也。请就辟有司。”不拜而出。勒深嘉之,待以宾礼。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勒闻之,谓其长史张宾曰:“名不虚也。吾不喜得幽州,喜获二子。”署从事中郎,出为长乐太守。及勒僭号,未遑制度,与王波为之撰朝仪,于是宪章文物,拟于王者。勒大悦,署太中大夫,迁司徒。
及季龙之世,弥加礼重。宪子瑴仕季龙为太子中庶子。瑴豪侠耽酒,好臧否人物。与河间邢鱼有隙,鱼窃乘瑴马奔段辽,为人所获,鱼诬瑴使己以季龙当袭鲜卑,告之为备。时季龙适谋伐辽,而与鱼辞正合。季龙诛瑴,宪亦坐免。未几,复以为右光禄大夫、司徒、太傅,封安定郡公。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注】①防风,即防风氏,中国上古人物,远古防风国(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是帮助大禹制订法律的法治元勋,被大禹错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B.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C.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D.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
B.假节,假以符节之意,即持节。古代使臣出行,以持节为符信。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阁,后常以东宫借指太子。
D.承制,指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也称开府承制之官。文中为前者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宪潜心儒学,深得朋友称赞。他曾经好几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儒学,朋友们都认为他品行刚直,才识宏阔,不同凡响。
B.裴宪光明磊落,不惧死亡威胁。王浚被石勒打败后,他的很多部属都到石勒门下谢罪,而裴宪在家里恬然自安,面对石勒的死亡恐吓,他丝毫不惧。
C.裴宪熟知典章,撰写登基礼仪。石勒篡位称帝后,裴宪就和王波替他撰写登基上朝的礼仪,一切典章制度都按照帝王标准,深得石勒赞赏。
D.裴宪晚年不幸,其子因诬被杀。邢鱼骑着裴瑴的马投奔段辽,被截获后反而诬陷裴瑴,季龙因此大怒,诛杀了裴瑴,但免了裴宪的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2)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宗皋传(节选)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逮宗皋及耀,各杖一百,燿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麋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人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人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I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人/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人/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的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官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粮食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 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 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