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
一项是
A.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据此判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九月”,可称为“季秋”、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微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C.“六经”即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的,有《诗经》《尚书》《礼经》《论语》《周易》《春秋》。
D.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至于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不同朝代也不尽相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3 07:4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壁”。
B.“寂寂人定初”意为静悄悄的,人们都开始安歇了。“人定”为十二时辰中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2时至24时,指夜深人静之时。
C.“岁在癸丑”中“癸丑”为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纪年,由甲子开始,每60年为一周期。
D.“七月既望”中“望”为望日,指月圆之日,“既望”即过了望日之后,此处指农历七月十六。晦、朔则分别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和第一天。
同类题2
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惊蜇—谷雨—霜降—寒露
B.清明—小满—秋分—白露
C.雨水—芒种—小寒—大雪
D.春分—大暑—处暑—小雪
同类题3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B.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
C.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古时选在三月三日。
D.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阳历三月。
同类题4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既写景亦抒情。《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辞赋。
B.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C.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巳岁十一月”中的“乙巳”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D.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三秋”即季秋,秋天第三个月,指九月。
同类题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永和”是皇帝的年号。
B.“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指唐代的一种官服。
C.“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科举时代州县的生员。
D.“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
音乐文娱
文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