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
B.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知道这种想法不可能轻易实现,只好把感受通过洞箫的余响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长少之别,道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4 08:49: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孙君小传

清秦湘业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修脯入手辄尽,贫如故。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 季:排行最后
B.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耗:消息
C.予权浙江运使 权:谋划
D.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
B.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
C.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
D.孙君在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
(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
【小题4】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 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 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 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 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 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 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 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B.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 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C.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D.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隋、唐时,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集贤院,官署名。唐代开元中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至宋代,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称为三馆,掌理秘书图籍等;集贤院置大学士,由宰相兼领,并设学士、直学士、修撰、校理等官。
C.夷狄,古称北方部族为夷,东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汉书· 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再如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D.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仆射起源较早,秦律中有仆射称谓。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至于宋代。其他仆射的名称大都废除。故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而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B.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