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曾国藩家书》《苏菲的世界》,回答问题(两题任选一题)
【小题1】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主人公苏菲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向苏菲介绍了对欧洲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柏拉图。请你据信介绍柏拉图的主要思想。(不少于60字)
【小题2】《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有一封名为《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的信,信中附有一份自学的课程表,谈了自己十三个方面的做法。请你列出课程表中至少三个方面的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01 04:0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古代散文联璧百篇》)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芋视友也  无尔是过与
B.污贿不饬罢  昔者先王为东蒙主
C.时、位移人也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野老鄙夫能言者 弃甲曳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试”是指明清两代取得进士资格的入学考试,凡应考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又称“童子”。
B.本文通过记叙芋老人和相国之间有关食芋一事的交往,告诫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
C.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由皇帝亲对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D.塾本是西周设立于地方的初级学校。书塾就是私塾,一般只有一名教师,称为塾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教材、学习年限不定,私塾在清代比较盛行。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余生①书 戴名世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 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 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西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 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 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又困于饥寒,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② 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
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注)①余生:余湛,字石民,安徽舒城人,戴名世的学生。《南山集》案起,余湛牵连下狱,不久病死狱中。②潜德幽光:指山林隐逸之士所记述的明代史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揆以《春秋》之义 揆:衡量
B.有廑廑志其梗概 廑廑:只,才
C.相继澌尽 澌:老去
D.而世所流布诸书 布:散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昔者宋之亡也     凌万顷之茫然
C.窃有志焉 则将焉用彼相
D.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 醉则更相枕以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先交代作书目的,第二段阐明编写南明史的意义,第三段写搜集南明史料的种种艰难及自己的抱负,最后一段重申自己的志愿与决心。
B.作者认为南明政权的历史意义不低于蜀汉和崖州的南宋政权,但因为清政府的文字禁忌严厉,所以南明政权的史实已经湮没无闻,令人悲叹。
C.作者有感于世无司马迁、班固那样的史学家,于是慨然以修明史为己任,但又感慨于自己一生穷困潦倒,根本无力搜集史料。
D.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又首尾照应,显得极有法度。且善用曲笔,貌似恭敬,其实是极深刻地揭露了清王朝文字狱的酷烈。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近 日 方 宽 文 字 之 禁 而 天 下 所 以 避 忌 讳 者 万 端 其 或 菰 芦 泽 之 间 有 廑 廑 志 其 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 百 而其书未出又无好 事 者为之掇拾流传不 久 而已荡为清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
(2)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百姓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释:①廨(xiè)舍:官署,官舍。   ②谳(yàn):审案定罪。
【小题1】下列选项,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素成龙
A.①璧归赵   ②乃使其从者
B.①卒见相如 ②空以身草野
C.①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矣
D.①单于其节 ②天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徒见欺 ③何以复国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⑥为百姓所称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  ⑧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A.①③④B.②④⑧C.③⑤⑦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征召、晓谕、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檄成龙造浮桥济师”一句中,檄也是声讨的意思。
C.于成龙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就因政绩卓异而被总督推荐;后来他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冈同知、福建按察使等职,任职这些地方,他多行善政,政绩同样很突出。
D.于成龙至江南后,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但他本人却受到豪强的排挤诽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②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卫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 君累然携妻子家塞上,会北敌犯,而帅府以下恣敌之出没。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阃寄: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B.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C.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D.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锦衣卫经历:锦衣卫,明代官署名,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后兼管刑狱、缉捕等事。经历,锦衣卫设有经历司,掌管文牍之事。
B.馘: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这里指所割的左耳。
C.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是周民族叙事性史诗,生于庙堂之上。内容就是歌颂从后稷到武王之间王公贵族的历史功绩。《小雅》多属贵族的作品。
D.采风:也称为“采诗”;风,民间歌谣。古代有采风制度,朝廷派出官员到民间采集歌谣,从中考察民风和政令得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序》文气畅达,作者爱憎分明,语及沈君之事,极尽敬颂之情;言及奸臣,虽话语不多,却能尽切齿之恨。
B.沈君敢于直谏,受到敬重,他写的诗文,又对时政多所讽刺,致使朝廷上下震惊恐慌。于是他们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C.此文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为了宏扬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沈君的朋友收集了他一生的若干卷著述,刊刻流传,并请茅坤为之写序言。
D.茅坤认为评价沈君的诗文不必以“古之中声”来衡量,他用孔子删《诗》 ,未必皆中声;屈原以来的一些忠臣义士之作,未必皆中声作论据。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⑵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坐罪罢去。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烟霞岭游记

赵坦

烟霞岭,南山三长也。秀气磅礴,苍松蔚然,晨光夕曦,烟浮霞映,彩错斓谝,天成图画。其地多胜迹,而发业难登,游者罕至

岁丙午孟春,友人李青湘及其从子映衡,齐志幽探,招余偕往。遂小憩石屋,指烟霞而进影焉。

其上石磴陡削,苔华润滑,芒屦不留。行达平处,得小寺曰清修,荒寒特甚。独寺后危石一林,秀垒数仞,竹箭摇风,绿逸有致。左则嘉树青藤,深翳萦密,作帷益形。遂乃藉草静对,觉襟怀若涤,神悦心清。起绕寺右,潭得龙泉,峰为象鼻,岩曰佛手,井号上方,莫不沁洁奇幻,克肖其名。而古洞中释像列镌,又各示我胜。

相曲折西上,径忽线黴。仰睇岭脊,境益幽异。因相与鼓勇而上。云松竦峙,疏阴凉覆,俯瞰陵峦,环青拱翠,岭耸“正中,若受展谒然。他若湖光江影,越山烟渚,远近参差,相为映带。始知山深则景奇,心一则境辟,人不精进,安有得耶?俯仰久之,啸歌而下。时则斜晖欲毕,松色苍茫,烟霞在望矣。

【小题1】第二段中“孟春”是指农历__________月。
【小题2】文中第一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游者罕(________)    (2)遂小石屋(________)
(3)又各示我(________)  (4)因相与鼓勇而上(________)
(5)境幽异(________)    (6)有得耶(________)
【小题4】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什么?
【小题5】请鉴赏文章结尾的画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