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牲畜林(节选)

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看,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他连忙伸手去抓,但火鸡轻轻一跳,跳到更高一层的枝上,尾羽依然展开着。德国兵放开了山羊,开始爬树。他每向上爬一层,那只下巴垂肉鲜红的火鸡,就跳到更上一层的树枝上,挺着胸脯,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势。

朱阿头顶茂盛的树枝,双肩和枪筒也用树枝伪装起来,他悄悄来到树下。这时,一位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来到他身边。“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听了这话,年纪已经不轻、但还没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德国兵继续向上爬,树枝越来越细,脚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差点砸在朱阿身上。这次朱阿不糊涂了,拔腿就跑,伪装的树枝掉了一地。德国兵摔在松软的树枝上,没有受伤。

跌倒在地上之后,他看到小路上有只兔子,但又不像野兔。它圆鼓鼓的,比野兔肥实,听到响声不但不跑,反而趴在地上不动,原来是只家兔。德国人一把抓住了它的耳朵。提着吱吱乱叫、左右扭动的兔子,他又上路了。为了不使兔子跑掉,他不得不高举手臂,跳来跳去。林子里到处是牛叫、羊叫、鸡啼。每走一步都可以发现新的动物:一只鹦鹉站在冬青树上,三条红鱼在泉水中游动。

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子的德国兵。虽然兔子不时地变换姿势,但总是离不开准星。朱阿觉得有人在拉他背心的下摆,一看,是个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她说:“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灰岩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溜走了。

【小题1】节选部分在结构上采用了哪几次“延迟法”,请分别归纳。
【小题2】“延迟”结构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中将“猎枪”比喻成“烤肉的铁叉”,试分析这样比喻的好处。
【小题4】文中有多处对“牲畜林”的场景描写,请归纳其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40: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苏联)米哈伊尔•肖洛霍夫
在这隆重的大会上,我认为应当有幸再一次向授予我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皇家学院表示感谢。
我感到高兴的是,这种奖赏又是对长篇小说体裁的一种间接的肯定。近来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实在使我吃惊的言论,这些言论说长篇小说的形式已经过时了,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其实,只有通过长篇小说,才能最全面地概括现实世界,并将自己对现实、对现实中的迫切问题的态度以及同道者的态度表现出来。
可以说,长篇小说最能够使人深刻地认识我们周围广大的现实,而不是叫人把自己的小“我”想象成世界的中心。这种体裁实质上是现实主义艺术家最广阔的活动场地。许多新的艺术流派都不赞成现实主义,说现实主义似乎已经不适用了。我不怕有人指责我保守,现在声明,我坚持相反的观点,我是坚决拥护现实主义艺术的。
现在常常谈到所谓文学的先锋派,认为这主要是在形式方面的最时髦的尝试。依我看,真正的先锋乃是那些在自己的作品中揭示出代表当代生活特征的新内容的艺术家们。整个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小说,扎根于过去艺术大师们的艺术经验,但是在发展中却获得了在实质上很新的、深刻的当代特点。
我说的现实主义,包含革新现实、改造现实以造福人类的思想在内。当然,我说的现实主义特点是,所反映的世界观,不是消极的,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号召人们为人类进步而奋斗,指出千百万人向往的目标是可能达到的,并为千百万人照亮奋斗的道路。
人类不像飞出地球引力以外的宇航员那样,成为一个个在失重状态下飘浮着的个人和个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服从地球的支配,正如福音书上说的,我们天天有关心的事,天天有操心事和要求,还有对美好的明天的希望。地球上广大的居民阶层都有一致的愿望和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利益使人联合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分裂的可能性。
用自己的手和脑创作一切的人,就是劳动的人。我也和许多作家一样,认为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用自己的笔为劳动人民服务,这是自己的崇高荣誉和崇高自由。一切都从这一点出发,一个艺术家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如何,结论只能从这一点去考虑。
我们生活在不太平的年代,但是地球上没有一个民族希望有战争。有一种势力,想把全世界都拖入战火。战争的灰終,第二次世界大战漫天大火的灰終,怎能不撞击一个作家的心灵?一个正直的作家,怎能不反对那些妄图让人类自我毁灭的人?
一个艺术家,如果认为自己不是脱离乱世、不问人间疾苦、高踞于奥林匹亚山上的神仙,而是人民的儿子、人类的一个小分子的话,那他的使命是什么,他的任务是怎样的呢?
要诚恳地向读者说话;要向人说实话,实话有时候是冷酷的,但总是勇敢的;要增强人们心中的信念,使人们相信未来,相信自己有力量创造未来。要做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战士,并要用自己的语言在影响所及的地方培养这样的战士。要使人们团结在人类正常的、高尚的追求进步的愿望之中。艺术具有影响人的智慧和心灵的强大力量。我以为,那些运用这种力量去创造人的心灵美、去为人类造福的人,才有资格称为艺术家。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帮助人变得更好,心灵更纯洁,能唤起对人的爱,唤起积极为人道主义和人类进步的理想而奋斗的愿望。如果我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我感谢这个大厅里所有的人,感谢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金所有向我表示祝贺和道喜的人。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有删改)
【小题1】下面关于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肖洛霍夫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长篇小说姜釗这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偏爱。
B.肖洛霍夫的小说能号召读者们为人类的进步而奋斗,并且为他们照亮奋斗的道路。
C.肖洛霍夫作为和平卫士,一直通过写小说与那些妄图让人类自我毁灭的人作斗争。
D.肖洛霍夫的作品给人以智慧和力量,能唤起读者为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奋斗的愿望。
【小题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长篇小说的形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这些言论,作者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B.作者所说的现实主义不是消极的,包含着革新现实,改造现实以造福人类的思想。
C.艺术家如果不脱离乱世、不问人间疾苦,那就是人民的儿子和人类的一个小分子。
D.真正的艺术家能够运用艺术的力量,帮助人变得更好,心灵更纯洁,为人类造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篇小说能全面地概括现实世界,将作者对现实中的迫切问题的态度表现出来。
B.现实主义小说扎根于过去艺术大师们的艺术经验,在发展中又植入时代的元素。
C.作家的崇高荣誉和崇高自由是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用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
D.作家要和读者说实话,增强他们心中的信念,使他们相信自己有力量创造未来。

同类题2

阅读《牲畜林》片段,完成下面小题目。

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子的德国兵。虽然兔子不时地变换姿势,但总是离不开准星。朱阿觉得有人在拉他背心的下摆。一看,是个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她说:“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灰岩石、长满绿苔鲜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溜走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有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再把鸡打死,那我就更加伤心了。”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勇气,扣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的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的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一棵豆角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小题1】下列关于朱阿最后终于开枪射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修筑了一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就算打不中德国兵,也不怕对方开枪还击。
B.打死的是一只不值钱的母鸡。
C.仇恨侵略者。
D.手颤抖得厉害,可能是走火了。
【小题2】下列关于朱阿人物形象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个典型的小农,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
B.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
C.是一个打算为大家的利益奉献自己的英雄,其实他也很想成为游击队员。
D.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间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悬崖。
C.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这表现了这样的意思: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
D.小说的结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小题4】作者在文中反复写到当朱阿向德国兵瞄准准备射击时受到村民的阻止这一情境,请分析这一安排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眼镜

意大利迪诺 布扎蒂

我和日本画家亚马希达是十五年的老朋友了。

他在欧洲长大,信奉天主教。他家境富足,可以供他挥霍。他多年不作画,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用心作了七八幅画,其作品相当昂贵。

他常对我讲以前发生的故事,讲得十分生动有趣。不过他自己也不认为这些故事是真的。我们一见面就成了至交,主要原因是我感到他是个神秘人物,那张朦胧的脸让人捉摸不定。

上星期,亚马希达打来电话找我。当天下午,我走进他的画室。他迎出来说:“我要告诉你,我快要死了。”“你快要死了?”我吃惊地说,“什么病?你疯了吧?”他说:“不,我既没有病,也没有疯。但我没有几天的活头了,也许只有几个小时的阳寿了。至于怎么个死法,我自己也说不清,心肌梗死、车祸、暗杀,都有可能。”我还是十分疑惑:“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总该有点什么事吧?”亚马希达点点头说:“当然,请你戴上这副眼镜瞧瞧我。”说完,他打开一个纸盒,取出一副金属架的夹鼻眼镜。我一戴上眼镜,不禁惊得说不出话来。刚才他还是个精力充沛的中年人,转眼间就成了一个弯腰驼背的干瘪老头。我连忙摘下眼镜,他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望着我,臉上露出一丝苦笑。

我又试了三次,情况完全一样。亚马希达说:“看够了,还给我吧!现在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他坐在沙发上,点上香烟,静静地对我讲了下面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二十年前,他当时在东京上大学。有一天,他在郊区散步,不知什么原因,一家眼镜铺把他吸引住了。眼镜铺里摆着放大镜、罗盘和各式各样的眼镜,真可谓琳琅满目、物美价廉。只是商品摆得很乱,有的上面还有灰尘。突然,他发现有一副眼镜标价一百万日元,就是刚才试过的这副。是开玩笑,还是标错了价钱呢?出于好奇,他走进眼镜店,店里有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正在看报纸。他问:“您那副眼镜能值一百万日元?”老头神态自若地说:“我知道现在眼镜不太值钱。可这副眼镜非同一般,是用来测量寿命的。当然,这需要解释一下。你研究过人的衰老问题吗?衰老就是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不对?也就是死亡的前期。在这个阶段,人的体力非常衰竭。其实,在这里年纪无关紧要,事实上,年轻与年老只是人类的幻觉。一周后,将被汽车轧死的小伙子应该算是老头;即将跌入大海的飞机,即便是第一次试飞也算是老掉牙了。这种衰老是潜在的和看不见的,这就需要借助于这副眼镜了。只要戴上它,马上就能了解真实情况。要是某人快死了,戴上眼镜看对方就是个老态龙钟的人。”听完老头这番话,他更好奇了,好像心里有个声音在催他赶快把眼镜买下,于是他说:“要是这副眼镜真像您说的那么神秘,我就把它买下来。但怎么才能证明它确实有效呢?”老头说:“先生,您真幸运。请您出门后向南走三十米,那儿有个公园,里面有一位美貌的妙龄女郎。但她真可怜,因为得了白血病。”他出了店门,走了三十米来到公园,在一条长凳上果然坐着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十七八岁的样子。他把眼镜一戴,姑娘一下就变成一个瘦骨嶙峋、满嘴掉牙的老太太。他当时惊讶极了,于是决定把眼镜买下来。

接下来的事只有天知道,他想走回眼镜店,可那个店不见了,他往返走了好几趟也没有找到,这可真叫人纳闷。他在附近一打听,所有人都说这里从来没有什么眼镜店。没有办法,他只好拿着眼镜回家。

后来,他就戴着这副眼镜去看街上的行人。有一次,用肉眼看时,体育场里生机勃勃,一戴上眼镜,运动员们全都变成满脸皱纹的老人。后来他也看腻了,就把它锁进保险柜里。但有时他也会对着镜子用它检查一下自己,检查完立刻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长寿。可是今天上午,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了,他看到自己的胸部炸开了。他知道求医问药是无济于事的,反抗也没有用。总之,这一命运是无法摆脱的。

听到这里,我还是感到难以置信:“可是,你有什么感觉吗?比如感到全身疲倦、劳累?”亚马希达摇摇头说:“什么不适也没有,让我翻个跟头都可以,我感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健康。然而,我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老的人了,我要和你永别了。现在我还不能把这副眼镜送给你,你这会儿肯定也不会接受。我把它写在遗嘱里,我一定要把它留给你。你不要流泪,不要悲伤。现在请让我安静一会儿,我还要处理些事情。”他把我送到门口,一直等我走进电梯才回去我还没有下到楼底,就听到一声爆炸声从他的屋子里传了出来。

【小题1】请从真实和虚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
【小题2】本文以“神秘的眼镜”为题有什么作用?
【小题3】本文以“一声爆炸”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
【小题4】分析小说中亚马希达这一形象,并谈谈你从他身上获得的人生感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丘吉尔

议长先生:

星期五晚上,我接受了英王陛下的委托,组织新政府。这次组阁,应包括所有的政党,既有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也有上届政府的反对党,显而易见,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我已完成了此项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战时内阁业已成立,由5位阁员组成,其中包括反对党的自由主义者,代表了举国一致的团结。三党领袖已经同意加入战时内阁,或者担任国家高级行政职务。三军指挥机构已加以充实。由于事态发展的极端紧迫感和严重性,仅仅用一天时间完成此项任务,是完全必要的。其他许多重要职位已在昨天任命。我将在今天晚上向英王陛下呈递补充名单,并希望于明日一天完成对政府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他一些大臣的任命,虽然通常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我相信会议再次开会时,我的这项任务将告完成,而且本届政府在各方面都将是完整无缺的。

我认为,向下院建议在今天开会是符合公众利益的。议长先生同意这个建议,并根据下院决议所授予他的权力,采取了必要的步骤。今天议程结束时,建议下院休会到5月21日星期二。当然,还要附加规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提前复会。下周会议所要考虑的议题,将尽早通知全体议员。现在,我请求下院,根据以我的名义提出的决议案,批准已采取的各项步骤,将它记录在案,并宣布对新政府的信任。

组成一届具有这种规模和复杂性的政府,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正处于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战争的初级阶段,我们正在挪威和荷兰的许多地方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在地中海地区作好准备,空战仍然在继续,众多的战备工作必须在国内完成。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如果我今天没有向下院作长篇演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宽恕。我还希望,因为这次政府改组而受到影响的任何朋友和同事,或者以前的同事,会对礼节上的不周之处予以充分谅解,这种礼节上的欠缺,到目前为止是在所难免的。正如我曾对参加现届政府的成员所说的那样,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极为痛苦的严峻的考验。在我们面前,有许多漫长的斗争和艰苦的岁月。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胜利,就没有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英帝国所代表的一切,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这一世代相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但是当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我是心情愉快、满怀希望的。我深信,人们不会听任我们的事业遭受失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力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说:“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

(1940年5月13日)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丘吉尔接受英王陛下的委托,组阁由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组成的新政府,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
B.丘吉尔通过这次演说使广大群众认识、了解自己,并借此机会向大家发出动员和鼓励,呼吁政府和全国人民奋起打败敌人。
C.这篇演讲体现出演讲者对战争形势的把握、诚恳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D.这篇演讲含蓄地表现了演讲者的勇敢、自信、热情,向人们展示出一位新领袖的形象,增强了人民必胜的信心。
【小题2】第三段中“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应如何理解?
【小题3】最后一段中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报复

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可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流,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那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抠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小题2】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小题3】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