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大雨将至》一诗带有强烈预言性质,感情奔涌。每组诗节都洋溢着一种生命的紧迫感和恐惧感。以下文为例,谈谈你感受到的紧迫和恐惧。

噢,我那蓝眼睛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噢,我那年轻的情人,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见成群的野狼包围了一个新生的婴儿

我看见一条人迹罕至铺满宝石的公路

我看见一根黑色的树干鲜血淋漓

我看见满屋拥挤的人群,

他们个个手拿流血的斧子

我看见一架白色的梯子上面被水覆盖

我看见无数个饶舌者,

他们每个人的舌头都已溃烂

我看见无数少年手握钢枪,恶语相加

噢,大雨,大雨,大雨

那可怕的大雨即将来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06 11:4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部长的小猪
(南斯拉夫)布·努希奇
圣诞节前,我买了头漂亮的小猪。全家人一个挨着一个地摸它,都叫声:“哎哟!”我第一个摸,第一个叫“哎哟”;其次是我的妻子,再其次是我的岳母,我的小姨子,我的孩子们和厨娘。大家你摸一下,我摸一下,你“哎哟”一声,我“哎哟”一声。
除此之外,我听从岳母的忠告,把神父请来给小猪举行牺牲前的净化仪式。在这一切都做妥当之后,我们方才安下心来做日常琐事。
就在我们每个人都忙着各自的事情的时刻,厨娘一头闯进来,直嚷:“小猪跑了!”
我们不约而同地从各自的角落发出你分不清是说什么的叫声,拔腿就向外冲。正在刮胡子的我连帽子也没顾上戴,脸上尽是肥皂沫,脖子上还围着毛巾,奔在最前面。后面跟着我的妻子,头上贴着治头痛的生土豆片。她后面是身上围着毯子、脖子上贴着止痛膏的岳母和刚把还没完全做好的白色长裙试穿在身上的小姨子。小姨子后面是用扫帚武装起来的厨娘。我的孩子,那两个“小傻瓜”,头上缠着头巾也跑在后面。
我亲自指挥这支队伍,敌人一路败退,我们顽强地向前推进,无一伤亡。只有岳母在路上丢失了脖子上的止痛膏,妻子丢失了头上的土豆片。尽管如此,这支队伍的士气仍然很旺盛,勇敢地向着胜利飞速前进。我们就这样一连追过了贝尔格莱德的两三条街道。我把重炮,也就是我的岳母,安置在院子的大门口;把山炮——我的妻子和小姨子摆在院子里适当的地方,控制住整个地盘;让厨娘守住后方即厕所旁边;把步兵——缠着头巾的孩子布置成一条散兵线;我本人则亲自进行侦察。
我们坚信一定能获胜。不过,在任何战役中,哪怕一点点最微小的意外情况都可能致命地影响战斗的结局。果然不出所料,围墙上有个洞,小猪钻了进去,躲进另一家住宅,这就意味着,继续采取军事行动已不适宜。
我们从战场上回来,仿佛拿破仑的军队从莫斯科败退下来一样。我低着头走在前面,我的队伍垂头丧气跟在后面……而就在另一幢住宅里,有人正摸着我的小猪在喊:“哎呦!”
正在我绝望地等待过圣诞节的当儿,外面传说内务部部长先生的小猪也逃跑了。你想,这是多么不幸!部长先生在圣诞节也没有小猪吃了。这么说来,部长先生的命运和我的命运有了某种共同之处,这可大大地安慰了我。
不过,部长是不会像我那样追小猪的。他只是拿起电话拨了一下,找贝尔格莱德警察局:“喂!喂!我的一头小猪跑了。”
各位,这件事恰好发生在圣诞节之前,而在新年前通常总有人被提升官职,可想而知,每个当官的无不在暗自思忖:“嘿,就凭这只小猪,满可以捞它一级!”
于是大家都行动了起来。瞧,市区分局的局长出动了,后面跟着一个手捧小猪的宪兵,他们直奔部长先生的家。
“部长先生,我有幸向您报告,我全力以赴,亲自出马,很快就找到了您的小猪。”
不一会儿,瞧,弗拉察尔区的分局长也动身了,后面跟着一个手捧一头小猪的宪兵。
“部长先生,我有幸……”
没过二十分钟,萨瓦玛尔区分局的警官也来了,他身后的宪兵捧着第三头小猪。
已有三头小猪在部长先生家的院子里哼哼地叫了。正在这当口,第四个当官的从多尔绍尔区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手捧小猪的宪兵!
“部长先生,我有幸向您报告,我亲自找到了您那逃跑的小猪。”
过了不多时,一辆车子驶到,车里走出托彼乞捷尔区警察局警监,后面跟着一个手捧小猪的宪兵。
“您看,部长先生,您的小猪竟逃到托彼乞捷尔区去了,但我一下就把它认出来了。这回它可跑不掉了。”
另一位当官的从巴里洛尔区来到这里,后面跟着一个手捧火鸡的宪兵。是啊,找不到小猪,找只火鸡也好,反正都一样,总不能因为这点小差别而落在自己的同事后面。
在我过节没吃上小猪的同时,部长先生家中,有各区送来的小猪崽不住声地哼哼叫着。
但愿我也能当上这么个部长,也有只小猪从家里逃跑。那时,我就把这件事通知各州的警察局。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我的孩子们”摸“我”买来的小猪并发出“哎哟”的叫声,显示出“圣诞节有小猪吃”的高兴而幼稚的心情。
B.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手法,特别是对“部长先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凸显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C.小说善于使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把“我”这一个诙谐幽默、渴望平等、羡慕特权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了。
D.各个分局的局长或警官都送来了“小猪”,其实只有市区分局的局长送来的“小猪”才是内务部部长逃跑的“小猪”。
【小题2】仔细阅读小说第一自然段,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请要分析。
【小题3】本文的题目为“部长的小猪”,然而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我”的小猪逃跑后,一家人追捕小猪的情节,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2分)
远处的青山
(英)高尔斯华绥
①就在刚刚过去的三月里,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呢。那个阳光和煦的日子,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当时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为那新的恐怖寻找安慰。“但愿这一切快些结束吧!”我自言自语道,“那时我就又能到这里来,而不致这么伤神揪心,不致随着表针的滴答,又有一批生灵惨遭涂炭啊,难道这事永无完结吗?”
②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阳光灿烂,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这时心头不再痉挛,身上也不再有毒气侵袭。和平了!仍然有些难以相信。不过再不用紧张地去谛听隆隆炮声,或去查看那倒毙的人们,张裂的伤口与死亡。和平了,真的和平了!
③此刻,在这座青山之上,我能在温暖阳光的覆盖下安然睡去。我甚至能心情欢快地做梦,不必担心醒后好梦破碎;即使做了噩梦,睁开眼睛后也就一切消失。我可以抬头仰望,而不会突然瞥见那里拖曳着一长串狰狞可怖的幻象,或者人对人所干出的种种伤天害理的惨景。我能一动不动地凝视澄澈而蔚蓝的晴空,而不会时刻受着悲愁的拘牵;或者俯视光滟的远海,而不致担心波面上会再浮起血污。
④天空中各种禽鸟的飞翔,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自由自在,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叶间晨露未干。轻如蝉翼的新月依然隐浮在天际,远方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这里见不到凶猛可怕的苍鹰飞扑,而下,攫去那快乐的小鸟。这里不再有歉疚不安的良心把我从这逸乐之中唤走。张目四望。你看到眼前的蜗牛,它那甲壳被雕镂得如此精致,它头顶细角,恍如童话里的小精灵,角端作蔷薇色。你俯瞰从此处至海上的一带平芜,它浮游于午后阳光的微笑之下,活了起来,这里一片空旷,没有树篱,但有许多生机勃勃的树木,还有那银白的海鸥,翱翔在色如蘑菇的耕地或青葱翠绿的田野之间。你凝视一株小小的粉红的雏菊,慨叹它生逢其时。你注目那棕红灰褐的满谷林木,上面乳白色的流云低低悬垂,暗影浮动。这一切,是只有大自然的一个日子风和日丽,而观赏大自然的人的心情也分外悠闲的时候,才能见得到。
⑤在这座青山之上,我对战争与和平的区别也认识得更加透彻。我们并没有领得更多的奶油或更多汽油,战争的外衣与装备还笼罩着我们,报纸杂志上还充溢着敌意和仇恨。据说,此次战争爆发之初曾有一位艺术家闭门不出,把自己关在家中和花园里,不订报纸,不会宾客,不闻杀代之声,不睹战争之形,每日唯以作画赏花自娱。只不知他持续了多久。难道他这样做法便是聪明,还是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比那些不知躲避的人更加厉害?难道一个人连自己头顶上的苍穹也能躲避得开吗?连自己同类的普遍灾难也能无动于衰吗?
⑥我把手掌狠狠地压在草叶上面,然后把手拿开,再看那草叶慢慢直了过来,脱去它的损伤: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战争的创伤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身心,如严霜浸入土地。在为了杀人流血这桩事情而战斗、护理、宣传、修工事的人们当中,很少有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真正热忱。如果我们能把一切男女对战争所发出的诅咒全部聚集起来,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罩地面的高空也盛装不下。
⑦那美与仁爱所在的“青山”离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些?人们甚至在我所偃卧的这座青山也打过仗。.在这里,云雀的欢歌,香花与芳草,健美的欢畅,空气的新鲜,星辰的庄严,阳光的和煦,还有清歌与曼舞,淳朴的友情,这一切都是人们渴求的呀。但是我们却偏偏要去追逐那浊流一般的命运。所以,战争能永远终止吗?
⑧现在我躺在草地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这是四年零四个月以来我没有领略过的快乐。那安详,如海面上轻轻袭来的和风,那幸福,如这座青山上的睛光。
(注)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本文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小题1】从本文内容看,作者明明身处青山之中,但又把本文的题目定为“远处的青山”,这是什么道理?(4分)
【小题2】战后,作者登上青山,他的内心产生了哪些感想?(6分)
【小题3】请在本文第④、第⑤段范围内,找出三种表达技巧,并分别作简要赏析。(6分)
【小题4】读完本文后,你对战争与和平有怎样的认知?(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安道尔的犹太人

(瑞士)马•弗里施

①从前在安道尔住着一个年轻人,人们认为他是犹太人。
②讲起他来便是那些想当然的故事,说他出身如何,他日常怎样和把他视为犹太人的安道尔人交往,不论在哪儿等待着他的都是这种固定的成见。比如说人们对他的情感表示疑惑,安道尔人原本知道犹太人不会有他们这样的情感,可他们还是对他说,他有敏锐的智力,结果他的智力因此不由自主地敏锐起来。或者他与钱的关系,钱在安道尔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他知道,他感觉到大家心里那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他检验自己,是否他真的总是惦记着钱。他检验自己直到发现没有错,是这样,他确实总是惦记着钱。
③他承认了,他认可了,安道尔人也相视无言,几乎嘴角都没有动一动。
④在对待祖国的事情上他也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只要他嘴里说出这个词来,他们就会像对待一个掉在了脏污上的钢镚儿一样不去理睬。因为安道尔人知道犹太人的祖国可以是多数,他们挑选、购买祖国,不像我们只有一个,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每逢谈起安道尔,不管他怎样说好话,他的话也都像进入了海绵一样,不会引起任何反应。后来他明白了,他说话办事不讲究策略,有一回当他由于他们的态度而沮丧,控制不住自己大发脾气时,他们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他的这个缺点。祖国属于其他人,这是无法变更的事情了,没有人期望他会爱这个祖国,相反,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争取只能招致他们的蔑视,促使他与他们之间产生鸿沟;他追求他们的恩惠和善意,竭力讨好他们,可是人家即使看不到他可能怀有某种目的,也觉得他这样做不过是为达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这样下去,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以他那无时无处不在的、将一切都透析的敏锐感觉发现,他确实不爱祖国,连这个词都不爱听,每逢使用它都让他感到尴尬。显然他们是对的。显然他根本不能去爱,不能以安道尔人那种意义的爱去爱;他只有炽烈的激情,当然也具有理智的冷静,而后者被人们认为是他随时准备满足他的报复嗜好而运用的秘密武器;他缺少联系他人的情感,显而易见他缺少实施信任的热情。
⑥同他打交道使人活跃,但让人感到不舒服、不安适。他无法做到像其他人一样。当他徒劳地试图使自己不惹人注目时,甚至于在内心里便怀着对抗、傲慢和潜伏着敌意的情况下来忍受他的这种异样。由于怀有敌意使他自己感到不快,便又反过来用生意场上的客套来加以缓解。可是即使他鞠躬行礼也是一种责难,仿佛他是犹大人是周围环境的过错
——大多数安道尔人对他并没有什么伤害。
⑦可对他也没有做什么好事。
⑧从另一方面看,也有具有进步和自由思想的安道尔人,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他们感觉到对人道负有的责任:他们敬重这个犹太人,如他们强调指出的,恰恰因为他所具有的犹太人特性,诸如敏锐的智力等等。他们支持他直到他死去,死得非常残酷,其残酷和令人恶心的程度让那些能够为整个人生的残酷无动于衷的人也感到恐怖。就是说,他们原本不是为他悲叹,或者坦白地说:他们不是想念他——他们只是对那些个杀死他的人感到愤怒,因为那杀人的方式,主要是因为那方式。
⑨人们长久地谈论此事。直到有一天弄清楚了他本人,即那死者已经无法再知道的情况:他是人家抱养的孩子,他的父母,这是后来发现的,是像我们一样的安道尔人。
⑩人们不再谈论此事。可是安道尔人,每当他们照镜子,都惊骇地看到,他们自己脸上有着犹太人的表情,他们每个人都是这样。

(选自《20世纪外国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题1】说说第一第二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认为”“想当然”的作用
【小题2】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3】“具有自由和进步思想的安道尔人”对主人公持怎样的态度?
【小题4】结合小说,分析主人公的死因。
【小题5】小说最后两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火车上的女郎
(印度)鲁斯金邦德
火车开动后,车厢里只有我一个人。直到罗哈站才上来一个女郎。前来送行的那对夫妇大概是她的双亲,他们好像对姑娘的这次旅行很不放心,那位太太耐心地告诉女郎该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不可把头探出窗外,如何避免与陌生人交谈等等。
我是个盲人,所以无法形容出那女郎的容貌,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达啪达”的声响,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我喜欢听她说话的声音。
火车驶出站台后,我问她:“您是到德赫拉顿去吗?”
可能因为我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所以我的说话声吓了她一跳。她不禁轻声惊叫一声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起初我也没有看见您,”我说,“不过我听见您进来了。”我想,只要我坐在原处不动,她就不一定发现我是一个瞎子。
“我到沙哈兰坡下车,”女郎说,“我的姑妈到车站接我。您到哪儿去?”
“我到德赫拉顿,然后去木苏里。”我答道。
“啊,你真运气!我也想去木苏里。我喜欢那里的山峦,尤其是在十月份。”
“是啊,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的脑海浮现出我眼睛没有失明时所见到的景象:漫山遍野的太阳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大多数游客都已离去,万籁俱寂,仿佛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
她默默不语,是不是我的话打动了她?还是她把我看成了一个多情善感的白痴?
随后我错问了一句话:“外面天气怎么样?”
她对我的问话似乎不以为意,难道她已发觉我是个瞎子了?
不过,她的一句话立刻解除了我的疑虑。“您自己往外看看不就知道了嘛。”语气十分自然。
我沿着铺位轻轻地挪到车窗边。窗子开着,我面窗而坐,装出一副欣赏外面风光的神情。
我在想象中能看到电线杆飞快地从眼前掠过。“你注意到没有,”我试探着说,“树好像是在动,而我们好像是静止的。”
“总是这样。”她说。
我朝她转过脸去,有好一会儿我们谁也没说话。“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我变得越发大胆了,我知道她是不会生气的,因为女孩子很少有不喜欢奉承的。
她愉快地笑了,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您这样说我倒挺高兴。”她说,“人们一张嘴就说我长得漂亮,我都听腻了。”这么说她一定长得很漂亮了。于是我大声地说:“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呀!”“你真会说话。”她说。
“你马上就要到站了。”我唐突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谢天谢地,路途还不算远,要是在火车上坐二三个小时,可真叫人难熬。”
然而,只要能听见她说话,我坐多久都没关系。她说话的声音,有如高山流水清脆动听,我想只要一下火车她就会忘记这次短暂的邂逅。然而对我来说,我会一直想到下车,甚至是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汽笛一声锐鸣,车轮的节奏慢了下来。女郎起身开始收拾东西。我不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梳着披肩发。也许剪着短发。
列车缓缓驶进站台,车外,脚夫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这时,门口传来一位女人的尖脆的说话声,我想一定是她姑妈来接她了。
“再见!”女郎说。
车门口一阵骚乱,一个男人结结巴巴地道着歉走进车厢,接着门“砰”地一声被关上,把我和外面世界又隔开了。
列车徐徐开动了。
车越来越快,车轮又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车厢轻轻地晃动着,我摸到窗口,面朝窗外坐下来,外面分明是阳光灿烂的白昼,而对我犹如漆黑的夜晚。
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旅伴,也许又会有新的节目了。
“对不起,我可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那样有魅力。”他搭讪着说。
“那位姑娘很有意思。”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的是长发还是短发?”
“这我倒没有注意,”他好像有点迷惑不解地说,“不过她的眼睛我倒留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但对她却毫无用处了——她是个瞎子,你没注意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一开始一个人在座位间里,既为人物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合,也为“我”和“女郎”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诱因。
B.“我”脑海中浮现的景象灿烂、明媚、宁静、和平,是“我”失明前见到的,暗合了“我”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C.“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是“我”对女郎容貌的主观评价,体现了“我”对“女郎”的好感,因而获得了对方的好感。
D.“门被关上,把我和外面世界又隔开了”指的是内心的阻隔,表现了“我”的失落和无奈。
【小题2】结尾“男人”说女郎“是个瞎子”,看似突兀,却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之中。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我”和女郎形象有哪些共同特点?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丘吉尔

议长先生:

星期五晚上,我接受了英王陛下的委托,组织新政府。这次组阁,应包括所有的政党,既有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也有上届政府的反对党,显而易见,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我已完成了此项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战时内阁业已成立,由5位阁员组成,其中包括反对党的自由主义者,代表了举国一致的团结。三党领袖已经同意加入战时内阁,或者担任国家高级行政职务。三军指挥机构已加以充实。由于事态发展的极端紧迫感和严重性,仅仅用一天时间完成此项任务,是完全必要的。其他许多重要职位已在昨天任命。我将在今天晚上向英王陛下呈递补充名单,并希望于明日一天完成对政府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他一些大臣的任命,虽然通常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我相信会议再次开会时,我的这项任务将告完成,而且本届政府在各方面都将是完整无缺的。

我认为,向下院建议在今天开会是符合公众利益的。议长先生同意这个建议,并根据下院决议所授予他的权力,采取了必要的步骤。今天议程结束时,建议下院休会到5月21日星期二。当然,还要附加规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提前复会。下周会议所要考虑的议题,将尽早通知全体议员。现在,我请求下院,根据以我的名义提出的决议案,批准已采取的各项步骤,将它记录在案,并宣布对新政府的信任。

组成一届具有这种规模和复杂性的政府,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正处于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战争的初级阶段,我们正在挪威和荷兰的许多地方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在地中海地区作好准备,空战仍然在继续,众多的战备工作必须在国内完成。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如果我今天没有向下院作长篇演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宽恕。我还希望,因为这次政府改组而受到影响的任何朋友和同事,或者以前的同事,会对礼节上的不周之处予以充分谅解,这种礼节上的欠缺,到目前为止是在所难免的。正如我曾对参加现届政府的成员所说的那样,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极为痛苦的严峻的考验。在我们面前,有许多漫长的斗争和艰苦的岁月。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胜利,就没有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英帝国所代表的一切,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这一世代相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但是当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我是心情愉快、满怀希望的。我深信,人们不会听任我们的事业遭受失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力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说:“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

(1940年5月13日)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丘吉尔接受英王陛下的委托,组阁由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组成的新政府,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
B.丘吉尔通过这次演说使广大群众认识、了解自己,并借此机会向大家发出动员和鼓励,呼吁政府和全国人民奋起打败敌人。
C.这篇演讲体现出演讲者对战争形势的把握、诚恳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D.这篇演讲含蓄地表现了演讲者的勇敢、自信、热情,向人们展示出一位新领袖的形象,增强了人民必胜的信心。
【小题2】第三段中“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应如何理解?
【小题3】最后一段中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