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说我是天使

(美国)米基·伯姆布雷克

曾经有一个时期,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利用我。我觉得我决定善意对待的所有人都越过了界限,因此,即使我帮助了别人,我也一点不觉得快乐,反而有一种被迫应付的感觉。而且,我的心里还有两个矛盾的思想在交战。一个是,我不知道自己只是因为知道好人应该做好事才去做好事的,还是真的以助人为乐;另一个是,如果我做了好事却又并不真正觉得快乐,那么我做的好事还有意义吗?我的这种不良心态会不会把我所做的好事抵消呢?

在我们的邻区,住着一些贫穷的孩子,他们与他们的祖母住在一起。为了帮助他们,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和很多金钱,但这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祖母对我的依赖,好像应该对那些孩子负责任的人是我而不是她似的。这使我觉得很愤慨。快到圣诞节的时候,有一天,我接到他们的祖母的一个电话。她竟然向我提出了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我认为是极为过分的要求。她告诉我她认识的某个女孩在圣诞节的时候什么也没有,问我能不能为她买点东西。

这个要求虽然使我愤愤不平,但也使我焦虑不安。我得承认,给我这样一个晚辈打这么一个电话并要求我帮助某个我根本不认识的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份难能可贵的勇气,才使我无法对此事置之不理。

“难道我为她的孩子们做的事还不够多吗?她还要求我帮助别人?就像我们很有钱似的。”我在心里抱怨着。

几天后,当我正在商场里购物的时候,我看见一个装着两个洋娃娃的礼盒。那两个洋娃娃,一个是黑头发的,一个是浅黄色头发的。我想到了那个小女孩。于是,我把它买下来了,但我并不觉得高兴,因为我觉得那就像是一个15美元的交易似的。我一边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一边把它扔进我的购物车里。回到家,我用包装纸把它包了起来。在圣诞节到来之前,我把它交给了那位祖母,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下文,我怀疑那个女孩根本就没有得到过它,或者那位祖母说那是她送给那个女孩的。

我这样猜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不许见我的祖母,祖母只能把她为我们购买的圣诞礼物交给我们的外祖母,然后再由她转交给我们。但是,我的外祖母总是更换掉标签,并告诉我们那是她自己买给我们的礼物。直到成年之后,我才意外地发现,原来我童年时最喜爱的洋娃娃是我的祖母而非外祖母送给我的。不过,好吧,我想,随它去吧。我才懒得去追究呢。

大约过了一年半之后,有一天,我带我的小狗出去散步,看见一个七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一所院子里玩耍。

当她看见我时,她喊道,“我以前看见过那条狗!”我告诉她我们就住在街道拐角处,我带它出来散步的时候,有时候会经过这里。她走过来,弯下腰,在狗的身上拍了拍。我突然想到,她也许认识住在邻区的那些我认识的孩子。他们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他们有一个名叫琼的朋友住在我们这个街区。我问小女孩她是否叫做琼。“不,那是我祖母的名字。”她回答。

听到她的回答,我的心里微微一动。

我问她是否认识亚伦、尼克和梅勒妮,她说认识。我开始觉得好奇起来。我想知道她是否可能是我为之买玩具的那个我不认识的小女孩。于是,我问她:“前年的圣诞节,你得到过一个装着一对洋娃娃的圣诞礼盒吗?”

“噢。是的,浅黄色头发的名叫鲁丝,黑色头发的名叫黛比。它们现在正在屋里睡觉呢。”她回答。

“那是你那一年得到的惟一礼物吗?”我问。

“我想我还得到了一些其他礼物,不过,我不记得了。”她说。

“那两个洋娃娃是谁给你的?”我问。

“亚伦的祖母。”她回答。

啊哈!果然不出我所料……那位祖母把所有的荣誉都据为已有了。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又继续问道,“她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了吗?”

小女孩骄傲地回答道,“她说是一位天使送给我的。”

霎时,我觉得喉咙被一个硬块堵住了。

(选自《中国学生成长读本》。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不厌其详地描写“我也一点不觉得快乐”的心理,并非闲笔,一方面丰富了文章内容,一方面又能引出下文,颇具匠心。
B.小说善于用细节来描写人物,如买礼物时,我“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扔”礼物,“包”礼物,细腻刻画了“我”看似抱怨实则愿意帮助别人的形象。
C.小说中的“天使”,既指经常帮助他人肯做好事的“我”,也暗指富有善良美德而又善于教育孩子的“亚伦的祖母”,两者交织,生动感人。
D.小说欲扬先抑、小中见大,用浅显的故事揭示了帮助别人能让自己快乐的主题。
【小题2】简要分析小说中插叙自己外祖母送礼物这一情节的作用。
【小题3】试分析结尾句“霎时,我觉得喉咙被一个硬块堵住了。”包含了哪些心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6 09:12: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 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至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很快胡安忘掉了最初的恐惧,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而他又由此联想到了菜豆的故事和干渴的旅行者!“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一顿,胡安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绳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选自《译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少年胡安随父母在乡下度假时偶然发现天空悬绳的故事,呈现了童年的奇遇对人生的影响。
B.小说非常善于刻画人物,作者灵活地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胡安的形象。
C.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了动因,使情节摇曳多姿,也展现了胡安的性格。
D.小说末两段用全知视角来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小题2】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认为文中的绳索有哪些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宁 静

(美)西格德·

A.奥尔森

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然而,我还是一如往常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⑥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天气很冷,大约零下二十摄氏度,而我是在荒野中的一个湖泊的岸边。那天夜里,繁星低垂,明亮得像是要燃烧起来似的。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湖畔幽暗的林中传来一只猫头鹰阴森忧郁的叫声,那叫声突显出湖面的幽静。宁静再度降临于此地,令我想到体验宁静的机遇是多么少见,要想达到真正的宁静和随之而来的内心平和又是多么难得,“宁静无价”的说法是多么真实贴切。

⑦我们日益意识到宁静之于我们的欢乐有多么重要。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停地萦绕于我们原始感官的那些奇异的声浪将我们驱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将我们从曾经体验过宁静的人变成了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的人,陷于摧毁了健全心智和心理平衡的刺耳杂音之中。

⑧宁静属于原始的景物。没有它,不变的风景无非是一些岩石、树木和山脉。但有了它,风景便充满含义,意味深长。试想,当一架轰鸣的直升飞机在大峡谷上空盘旋时,它的那片蓝天,它的幽深和永恒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子?

⑨约翰·缪尔曾说:“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那些古老的树,其中有些早在公元前就存在,在新大陆被发现很久以前就已经成熟,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从这层含义上而言,它们不仅仅是树: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静。

⑩当奎蒂科-苏必利尔湖区的荒原被飞机的轰鸣声和大功率运输工具的声浪所淹没时会是什么情景?划独木舟旅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那份宁静,当你沿着湖畔漂荡时,便与岩石、树木和所有生物融为一体。倘若所有自然之声被发动机和变速器激烈狂暴的喧闹声所取代,情况将会发生怎样急速的变化?在平静的水域中,人们通常都不会高声说话,而是低声细语,因为那时任何噪声都是一种亵渎。

⑪当一个人徒步走过一片原野时,他心中是多么惬意!然而,为了享受宁静,一个人其实也不必独处。人们常说,能与他人分享宁静是相互理解、亲善友爱的标志。只有当陌生人聚在一起时,人们才感到必须去寻欢作乐。只要兴趣相投,品味一致,就没有障碍去阻止人们共享宁静。当我孤身一人在宁静的地方时,常常希望有人与我共享那份宁静,从而使这种经历更为丰富完美。

⑫我们是多么频繁地谈起荒野广漠的宁静,保持荒野宁静的重要性及在宁静中所能找到的奇妙与安宁。当我想到宁静时,我便看到了北方的河流湖泊、泥炭沼泽地和延伸的冻原以及无路的荒凉之地。我看到了西部的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那高耸起伏的山岭。我想象着西南部的沙漠及其色彩斑斓的全景,还有南部难以穿过的沼泽地。它们总是在那里,它们的美丽不会改变。然而,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

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红杉“不仅仅是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太感兴趣。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枝末节。——爱因斯坦
(1)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2)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3)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问题,比如水池中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
(4)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十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来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5)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我想这个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6)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在池水的表面。池水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
(7)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8)我曾想,如果在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它们第一次意识到有一位鲤鱼“科学家”从它们的宇宙中消失了。就那么简简单单,没有留下任何踪迹。不管在它们的宇宙中怎么寻找,就是没有这条丢失的鲤鱼的踪影。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
(9)待神智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它说:“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池水),投进了一个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10)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见演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振动。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11)此后,我一直对存在高维世界的可能极感兴趣。像许多孩子一样,我贪婪地阅读这样一类历险故事,其中讲述的是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探索我们看不见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很容易使通常的物理定律不再起作用。我长大后想知道,是否在百慕大三角洲神秘失踪的船只进入了一个空间漏洞,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
(——节选自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等世界的鱼冷嘲热讽。它们认为,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B.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我喜欢坐在离它们很近的地方经常进入对方的世界,即使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C.第(9)段中加点的“冥冥世界”指的是: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鲤鱼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生物的世界(即人类世界);“熟习的自然规律”指的是:有鳍才能运动。
D.文章中说到“鲤鱼‘科学家’”时,都要把“科学家”加上引号。这里引号,表示所引的词语有特殊意义,它不同于我们通常使用的“科学家”一词的含义,而是假想的鲤鱼世界里的“‘有智慧’的鲤鱼”。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有误的两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篇引用爱因斯坦这句话,既表示对爱因斯坦科学探索精神的崇敬和对爱因斯坦探索宇宙的意义的理解,也表明自己一生求索的目标和对自己探索宇宙本质的意义的认识。
B.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使作者感悟到人类观察角度的局限。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从而激发了自己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激情。
C.我们的科学家发明了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提出了高维数世界的说法,引起了超维空间旅行,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使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D.水中的睡莲由于遭遇一场雨而在水波的冲刷之下摇摆不定。在鲤鱼们看来,这将是令它们困惑不解的事情。作者推测,鲤鱼“科学家”由此会杜撰出某种“力”,并认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就是因为有一种它们看不见的神秘的力对睡莲起了作用。
E. 在文中,作者思考“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而鲤鱼“科学家”却不懂思考。可见人类与鲤鱼在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上是有极大区别的。
【小题3】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国会珍珠港演讲
罗斯福(美)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期——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蓄谋已久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日本处于和平状态,并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在同该国政府和天皇进行会谈,以期维护太平洋和平。实际上,就在日本空军中队已经开始轰炸美国瓦湖岛之后的一小时,日本驻合众国大使还向我们的国务卿提交了对合众国最近致日方信函的正式答复。虽然复函声称继续现行外交谈判似已无用,但并未包含有关战争或武装进攻的威胁或暗示。历史将会证明,夏威夷距日本这么遥远,表明这次进攻是经过许多天或甚至许多个星期精心策划的。在此期间,日本政府蓄意以虚伪的声明和表示继续维护和平的愿望来欺骗美国。昨天对夏威夷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檀香山)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击。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关岛。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人袭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人袭击了中途岛。
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采取了突然的攻势。发生在昨天和今天的事证实了这一点。美国的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十分清楚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生存的本身。
作为三军总司令,我已指示,采取一切措施保卫我们的国家。
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此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此次蓄谋已久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我现在预言,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战争已经开始,无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保佑我们!
我要求国会授权我宣布:
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队对美国发动进攻,重创美在夏威夷岛的海陆军部队。
B.日本夏距威夷非常遥远,表明对美国的进攻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C.日本空军先轰炸了美国瓦湖岛,一小时后才向美国宣布停止外交谈判,进入战争状态。
D.日本不仅仅偷袭了美国,还对马来亚、香港等整个的太平洋地区采取了突然的攻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点明事件,再深入剖析事件性质,指出其危害,最后表明态度,发出动员号召。
B.文章的论述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削弱了文章的理性,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文章中间部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列举了日本帝国义的侵略行径,语言简练而有力量。
D.本文作为总统发布的作战宣言,事实清楚,逻辑严密,感情饱满,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当时日本早已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但美国仍想和日本维持太平洋局部和平。
B.美国曾经和日本政府会谈,对和平抱有幻想,因而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没有丝毫的准备。
C.太平洋战争全面的暴发,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生存,美国才被迫宣布了对日作战。
D.罗斯福相信,美国的武装部队依靠本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和上帝的保佑,必将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