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公民社会
(德)达仁道夫
公民的身份地位的确立标志着社会的事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公民的身份地位本身还不说明自由已经立足其中的社会的种类。它是公民社会的一个要素,但是,公民社会要求满足其他的更为敏感的条件。
作为自由的媒介物的公民社会,有其专有的特征。
公民社会有很多的组织和机构,结构的多样性使人们能够在其中实现他们在各方面的生活利益。美国宪法的缔造者和《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之一詹姆斯·麦迪逊特别强调这一方面,因为“多数的专制统治”令他忧心忡仲。“一方面一切统治将从社会派生而来,并且保持对社会的依附,另一方面社会本身将分为如此之多的部分、利益集团和公民阶级,以至于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权利就几乎不会受到多数人出于利益而形成的联合的危害。”因此惟一的一个国教与公民的社会毫无关系;与此相反,若干独立于国家的教会则属于公民的社会。
这些组织和机构的自治,则保证了其可以独立于一个权力中心。凡是社区自治得到严肃对待的地方,乡镇的行政管理(自治管理)就能够变为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即使由国家财政拨款维系的机构,如大学,也能实行自治。诚然,毋庸否认,倘若自治建立在成员们自己的主动性上,而且一般也是建立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之上,自治就会更加牢靠一些。中小型企业如同基金会、协会和联合会一样,也是公民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团体自治的渊源和形式是创建公民社会的一个中心主题,创建公民社会必须创造一些使这类社会能欣欣向荣的条件。
公民社会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与人的行为举止有关系。在这里我们遇到公民身份地位的另一方面,即公民个人的一面,也就是说,公民意识。在这个意义上的公民,并不问别人、尤其是国家能为他做些什么,而是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有礼貌的、宽容的、无暴力的、刚直不阿——它们是描写公民社会成员美德的常用的字眼。
显然,公民社会是一切独裁权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专制的领主们充其量允许公民社会作为个人的“内心流亡地”。然而,这是违背公民社会的开放原则的。极权的统治者们憎恨公民社会更甚于憎恨其他的一切,公民社会抗拒他们的肆无忌惮、骄横狂妄。纳粹统治在德国的立足首先是一种反对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的斗争,包括反对公民社会的一些令人惊叹的方面,例如大学生联合会,或者有着固有的(自治的)荣誉习俗的贵族。反过来,这就是说,公民社会也许是惟一有效反对专制和极权统治的源泉。在现存的专制国家里,凡是存在着公民社会基本要素的地方,那里的反对派就强大。(有删改)
【小题1】(小题1)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小题2】(小题2)请概述公民社会的要素。(6分)
【小题3】(小题3)为什么说“公民社会是一切独裁权力的眼中钉、肉中刺”?(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23 06:38: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超级玩具之夏
(英)布·阿尔迪斯
在温顿夫人的花园里总是夏天。可爱的杏树四周环绕,常年枝繁叶茂。莫尼卡·温顿摘下一朵藏红的玫瑰递给大卫。“多好看哪,是不是?”她说。大卫没有回答,抬头看看她,咧嘴笑了。
他握着花跑过草坪,消失在狗屋后面。她已经试着去爱他了。当她下定决心去跟上他时,她发现三岁的他已经溜走到房子里去了。他也许找泰迪去了。
Synthank公司的董事们正在享用一顿丰盛的午宴以庆祝他们的新产品研制成功。亨利.温顿,Synthank公司的管理董事,在掌声中站起来开始演讲。一两个笑话之后他说道:“从我们的第一个人工合成生命形式打入世界市场至今已经快十年了,你们都知道这些产品有多么成功,尽管这个过分拥挤的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人在挨饿,多亏了人口控制……”
大卫坐在他的婴儿室的长窗边摆弄着纸笔。“泰!”他叫道。主人的语音模式激活了它,它站了起来。“泰迪,我想不出说什么好!”玩具熊从床上爬下来,僵硬地走过去扒在男孩的腿上。
“你已经说了些什么了?”“我说了,”他举起信紧紧地盯着,“我说了,‘亲爱的妈妈,我希望你刚才一切都好。我爱你——”’小熊说:“听上去不错,下楼去交给她吧。”好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莫尼卡在房子里慢慢地走着。差不多是下午邮件经过网络到达的时间了。她按了下手腕上拨号盘的邮局号码,但是什么也没有。还得等几分钟。
他的演讲现在快结束了:“服务人也将是计算机的一种外延——因为他自己的脑内将有一台计算机——虽然我们有严重的人口过剩问题,但是上亿的人们因孤独而承受痛苦。我们的服务人将是一个弥补,他将总是回答,最无趣的谈话也不会令他厌倦……”他在热烈的掌声中坐下。就连桌边坐着的穿着不显眼的西装的人工合成服务入也和宾客们一起鼓着掌。
大卫拽着自己的书包在房子的边缘慢慢地爬着。他爬上起居室窗户下的装饰椅小心地向里窥探。他的母亲拿着一张纸在屋子中央站着,看不清她的表情。他着迷地看着。他没有动,她也没有动。终于她转身离开了房间。等了一会,大卫敲了敲窗户。泰迪转过头来看到了他,翻下桌子来到窗边。“泰迪,咱们逃跑吧!”“你在犯傻,大卫。妈妈很孤独。这就是她为什么有了你。”
莫尼卡·温顿在楼上的婴儿室里。她唤了她的儿子一次,然后站在那里,犹豫不决。一切都寂静下来。彩笔在他的书桌上躺着。一时冲动之下,她走向书桌打开了它。几十张纸片散在里面。很多上面都有用彩笔写的大卫的稚拙的笔迹,每一个字母都与前一个的颜色不同,没有一句话是完整的。
“最亲爱的妈妈,我是你唯一的儿子,我太爱你了!有时我——”
“最亲爱的妈妈,猜猜我有多爱——”
“亲爱的妈妈,这封信只是要告诉你我多么多么多么地——”
莫尼卡扔掉纸片失声痛哭。在明亮而模糊的色彩中,字母四下飘散,落到地板上。
亨利·温顿兴高采烈地乘快车回家,他家住在最时尚的城市区之一。亨利用他的眼神模式扫描仪打开门走了进去,立刻被设定为永远的夏季花园的美好幻觉所围绕。全维成像技术创造的巨大视觉效果实在令人惊叹。玫瑰和紫藤后面矗立着他们的房子,一栋乔治亚式的豪宅仿佛在欢迎他。
他打开门叫了莫尼卡。她立刻从起坐间里出来了,伸开胳膊紧紧地抱住了他,热烈地吻着他的面颊和嘴唇。亨利吃了一惊。他推开她一点看看她的脸,他发现她似乎在放射着光彩和美丽。他已经有好几个月没看到她这么激动过了。他本能地将她拥得更紧一些。
“亲爱的,出什么事了?”“噢,亲爱的,我都绝望了,但是我刚刚查了今天下午的邮件——你简直不会相信!噢,简直太好了!”“我的天那,什么太好了?”他一眼扫到了她手里影印件的标题:人口控制部。他感到自己脸上的血色在震惊和希望中迅速地消逝。“莫尼卡……噢——不会是我们的号码中了吧!
“是的,亲爱的,是的,我们中了这星期的父母彩票,我们可以立刻开始怀一个孩子了!”他发出一声欢呼。他们在屋子里跳起了舞。
人口压力如此地巨大以至于生产被严格控制。生孩子需要政府的批准。他们等待这一时刻已经有些年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喜极而泣。终于他们停了下来,喘着气站在屋子的中央,笑话对方的喜悦。莫尼卡打开了窗户,人工日光在草地上投下长长的金色——大卫和泰迪正通过窗户看着他们。看到他们的脸,亨利和他的妻子严肃起来。“我们拿他们怎么办?”亨利问。
“泰迪没有问题。他工作正常。”“大卫工作反常么?”“他的语言交流中心还是有问题。我想还是得再次被送回工厂。”
当两个成年人从屋子里消失后,男孩和小熊在玫瑰花下面坐了下来。“泰迪一一我想爸爸妈妈是真的吧,是么?”泰迪说,“你问这么傻的问题,大卫。没有人知道‘真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进屋去吧。”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环境描写虽然简单,但有暗示作用,暗示“人造”的现实;中间“设定为永远的夏季花园的美好幻觉”作了进一步交代。
B.本文有三条线索:大卫和泰迪的交谈和行动;温顿夫人等邮件前后心理变化;亨利·温顿的演讲及回家。三线既独立,又有交错。
C.文章貌似不经意一笔,有补充交代作用。如“就连桌边坐着的穿着不显眼的西装的人工合成服务人也和宾客们一起鼓着掌”。
D.本文虽然属于科幻小说,但是反映了多种现实担忧,如“拥挤的世界”“贫困饥饿”“孤独寂寞”“人工智能技术不成熟”等。
【小题2】文章如何做到使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尾在情理之中的?
【小题3】你觉得这篇科幻小说可以带给我们关于未来的哪些启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孤独

德格·依曼

他跳下去了。从七层楼。我亲眼目睹。现在我看见他蜷曲着躺在地上,形象很不雅观。谁又乐意去瞅一张不再有人样儿的脸孔呢。胳臂和腿叉开着,像一个绑在车轮上受刑的人,像钉死在十字架的耶稣。我强咽下面对这样的死亡一再向我袭来的昏厥难受之感。这样的死原本并没有什么,原本带着和平而安静的性质。下边躺着一个人,一个寻求到了了结的人,一个邻居,一个大家有时在过道上或者楼梯间碰见过的邻居,我们中的一员。我透不过气来。我住在一幢公寓里。非常现代化。二十世纪的建筑艺术!地基作了无菌处理,玻璃顶棚的天井有益于健康。一座水泥和玻璃拼成的山峰。新时代的居住匣子。二十四公尺高,二十四套住宅。

“可也很难见他露面。”“一个极为孤僻的人。他就是这样。”我生活在一个邻居都紧闭房门的世界。只有一些名牌。只有死气沉沉、干干净净的名牌,在接受检阅。“他可是根本没有朋友呐。这种事竟发生在咱们楼里。这儿住的可都是些正派人呵。”

无数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最近我还见他……”“……可不是吗,一个怪人……”它,这个福利社会,就是如此。而我也身在其中。在楼道上,谁跟谁都擦身而过,冷漠而无动于衷。“我从来没跟他搭过腔,自己的事已够忙乎的。”我总是清晨走出公寓,傍晚打开住宅门,随手又赶紧锁上。我与其他人不一样吗……回避接触,总是回避。对他人保持距离!有谁需要我,他不妨自己上门来呀。今天有个人跳楼自杀了。“他据说是个坐办公室里的……除此以外我也毫无所知。”

“这人可不完全正常。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干这样的事。”我走回自己的住宅,看见他住过的房间门没锁。我推开门。他曾是我的邻居。

“到什么时候才弄走他呢看着真叫人不舒服。”女人们的嗓音。男人们的嘀咕。

邻居的住房像具有魔力似的吸引着我。我变得好奇起来。一种人性的弱点。有谁牵着手领我进去。房内整整洁洁,一切仍在原来的位置上。我感到与邻居交谈的渴望。然而这渴望来得太迟。也许,只需我一句话就足以使他改变决定。人与人生活在一起,没准儿比仅仅相邻而居要好吧。现在他躺在路中间,只等着人家来运走了。可突然之间,他被那多人包围了起来,突然之间,大家都在打听他的名字,过问他的生死。

没有诀别的迹象。房间内的钟全都的的嗒嗒地继续走着。一切仍然是老样子。厨房的桌子上蹲着半盏咖啡。

在一些拆过的信封上写着古斯塔夫·洛曼这个名字。最后的邮件是昨天的。古斯塔夫·洛曼,现在我知道了他的名字。

随后的几夜我都睡得很糟。公寓里继续在猜谜。“您去参加他的葬礼吗”“我还不知道。可教会该说什么呢他信天主教或是耶稣教”“他什么教也不信。一个人要是干出这种事,他还会……”

随后的一些天,每当早晚从他门前走过,我总要瞅他的铭牌一眼。是他的遽然消失,使我这样默默向他致意。

两周以后,我再看他的铭牌,它已经不在了。闪闪发光的是一个新名字。总是不断有人迁进迁出。在这座由过道和门组成的公寓里,一切依然如故。谁与谁都擦身而过。

除非先有一个人跳下去,也许……

(有删改)

【小题1】小说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文章结尾部分写“公寓里继续在猜谜”,请结合全文,归纳公寓里的人们猜了哪些“谜”
【小题3】在古斯塔夫·洛曼生前和死后,“我”和公寓里的人们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反映出人类怎样的生存状态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空中骑士

(美)安布罗斯·毕尔斯

一八六一年秋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西弗吉尼亚州一条路旁月桂树丛里躺着一个士兵。他是在值勤的岗位上睡着了的。

这个军规违犯者所在的月桂树丛位于路的拐角,这条路沿着陡坡急剧上升,奔向南方,到了这里突然向西急转,顺着山脊延伸一百码左右,然后又折向南方,穿过树林蜿蜒而下。在这第二个拐角的突出部有一个大而平坦的岩石,这座岩石高踞在一面峭壁的顶端,从它的外沿投下的一块石子,将会笔直地坠落在一千英尺下面的松树梢上。士兵所在的拐角恰好在同一峭壁的另一个尖嘴上。倘若他没有入睡,他不但会清楚地看到山脊上那短短的一段路和伸出的岩石,而且整个峭壁的侧面都会历历在目。

这一带到处都是丛林,只有北边峡谷的沟底除外,那里有一小片天然草坪,一道溪水流贯其间。不管是多么荒凉、多么艰险的地带,人们都要把它变成战场;在这军事上称为“捕鼠夹子”的凹底,五十名士兵据守着所有的出口,尽可以因住一个军团,迫使它屈膝投降。就在这一带丛林里,联邦军有五个步兵团正在隐蔽待命。他们希望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如果袭击不成功,他们就会陷入极端危险的境遇;如果他们的行动由于意外事故或敌人的警戒而被发觉,他们肯定是会失败的。

月桂丛中沉睡的这个哨兵是一个名叫卡特·德路斯的弗吉尼亚州青年。他是有钱人家的子弟,父母只有他这么一个独生子,从小就过着安逸而有教养的富裕生活。一天早晨,他用过早餐,从桌旁站了起来,安静而严肃地说道:“爸爸,联邦军的一个团开到了格拉夫顿。我要去参军。”

父亲抬起了狮子般的头,默默地盯着儿子看了一会儿,接着答道:“去吧,卡特,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尽你认为应该尽的责任。你背叛了弗吉尼亚,它没有你也得干下去。要是咱俩都能活到战争结束那一天,咱们再往下谈这件事。”

于是卡特·德路斯毕恭毕恭地向父亲鞠了一个躬,父亲也庄严而彬彬有礼地答了礼,借此掩饰他那伤心欲碎的感情。卡特·德路斯就这样离开了童年的故乡当兵去了。凭着良心和勇气,凭着他忠诚和大胆的行动,他很快就赢得了同伴们和长官的赏识。他今天被选派到最前沿的岗哨执行这一危险任务,正是因为他具有那些品质,对当地情况又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疲倦比决心更强,他竟然入睡了。

他静悄悄地把前额从手臂上拍了起来,透过充当伪装的月桂枝叶望出去,右手本能地握紧了步枪的枪托。

他最初感到的是一种浓厚的艺术上的乐趣。就在那巨大无比的垫座——峭壁上,在那块高于一切的岩石的外沿,出现了一个庄严而惹人注目的骑士塑像。它一动也不动,在天空的衬托下显得轮廓分明。一个人的形体骑在马的形体上,直挺挺地,十分威武,但又具有大理石雕整的希腊神像那种使人忘怀了一切活动的恬静。骑士的脸稍稍偏向左侧,只露出额头和胡须的轮廓,此刻他正在俯瞰峡谷的凹底。

德路斯这时已完全清醒,强烈地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小心翼翼地把枪管从灌木丛中向前推出,枪托抵着面颊,翘起枪上的击铁,从瞄准器中间望出去,对准了骑马人胸部的要害部位。在这一瞬间,骑马人转过头来,朝着这个隐蔽的敌人的方向看——似乎是在端详他的面孔,他的眼睛,还有他那颗勇敢而富于同情的心。

卡特·德路斯变得面如死灰,四肢发抖,浑身虚弱。他的手从枪上坠下,头慢慢地牵拉下来,直到脸贴着他躺在其中的树叶堆上。

这一切没隔多久;顷刻间,他的脸又从地面上抬起来,双手恢复了原来握枪的部位,食指凑近着扳机。

但是且慢,还有一线希望:也许这人什么也没有发现,也许他只是在欣赏这壮丽的景色。放他一条生路,他也许会转身沿着来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策马而去。很有可能,他所以全神贯注——德路斯转过头来往下看,他看见蜿蜒一线的人马,穿过绿茵茵的草坪蠕动着——不知是哪个愚蠢的指挥官竟然准许他部下的兵士在开阔地上饮马,从周围上百个山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啊!

德路斯把目光从谷底折回,再一次凝视天空中人和马的组合,仍然是通过枪上的瞄准器望出去。他开了枪。

骑士以军人方式笔直地骑在马上,紧紧跨着马鞍,狠狠地扣住缰绳,以免战马过于剧烈地向下俯冲。他没戴帽子,长长的头发向上飘扬,羽毛似地波动着。他的右手被一簇竖立的马鬃所遮盖。马的身躯保持水平,仿佛是马蹄的每次起落都遇到了大地的阻力。这一切动作完全是野马疾驰的动作,这简直是在飞行啊!

树丛中訇然一响——响声没有回音就消失了,接着一切归于寂静。

卡特·德路斯开枪以后,重新装上弹药,继续守望。不到十分钟,联邦军的一个军士小心地匍匐行进,爬到他身边。

“你开的枪?”军士低声说。

“是我。”

“对着什么?”

“一匹马。”

说话人脸色苍白,但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感情流露。答过了话,他转过脸去,再不往下说了。军士没有听懂。

“马背上有人吗?”

“有。”

“谁?”

“我父亲。”

军士站起来,走开了。“我的老天啊!”他说道。

(有删减)

(注)①1861年4月,南军进攻联邦军,美国南北战争爆发。②西弗吉尼亚州,在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属于南方阵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了儿子参战前父子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暗示了故事的背景,也为后文父子战场相遇埋下了伏笔。
B.背叛南方并在最危险的前线执行任务的儿子,以空中骑士形象出现在儿子瞄准器里的父亲,他们都是英雄。
C.小说情节简单,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父子战场不期相遇和残杀的事件,为战争笼上了一层浓浓的诗意。
D.儿子枪杀父亲的过程是双方人格升华的过程,在父与子、敌与我的关系冲突中表现了忠于职守的人性光辉。
【小题2】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卡特·德路斯发现骑士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小说结尾通过对话点明卡特·德路斯射杀的是他的父亲,请推断这样安排的合理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坟墓中的旅行
威廉•伯克•米勒
(新闻背景)1925年1月,肯塔基州一个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山地青年在其父亲的农场上探寻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大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在那个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脚,动弹不得。人们想尽办法施以援手,还是未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19天后,饱受折磨的柯林斯惨死在洞穴中。在此期间,美国报界对此事进行了大量报道。当时正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担任记者的米勒曾冒着生命危险5次进入洞穴,试图帮助柯林斯脱险。以下摘编的便是米勒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它写于柯林斯被困的第5天,并获得1926年“普利策新闻奖”。
弗洛伊德•柯林斯正在经受着几乎难以描述的折磨,但他对被活着救出去仍然满怀着希望,今晚6点20分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这样对我说。
在亲自进到里面之后,我才明白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危急关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我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
我屈着双膝进入洞口,通道的直径大约为5英尺。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不久,前面就是相当平坦的地面。
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像蛇一样蠕动。地面上每寸地方都是水,没爬几尺远,周身就湿透了。每时每刻我都感到愈来愈凉。似乎要这样无休止地爬下去,但是,爬了大约90英尺后,我到达一个非常小的隔间,比隧道剩余的空间稍微大一点点。
片刻的喘息之后,我再度开始爬向那个被困者。脏水溅在我的脸上,周身麻木,但我不能停下来。
最后,我下滑到一个8英尺远的陡坡上。少顷,我看见柯林斯,于是喊他,他咕哝着应了一声。
手电光照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分明写着长时间的痛苦,因为自从周五上午l0点钟陷入这里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柯林斯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的嘴唇发紫,脸泛白。我意识到,要使他能活下去,必须采取某种行动。   
在我看清他的脸之前,无论如何,我不得不将盖在他脸上的一块油布掀开。
“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
这时,我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上面滴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最初的几小时他不曾介意,但持续不断地滴水几乎使他要疯狂起来。这天的早些时候,他的兄弟将这块油布带给他。
这使我想到了旧时的水牢,我战栗了。
在这趟行程的尽头,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工匠们曾经钻洞穿道到我已到达的地方,但仍然够不着的原因。像他们曾经经历的那样,我精疲力竭,从头到脚感到麻木,寒气刺骨,空气污浊。在短暂的这段时间,我逐渐体会到柯林斯经受的痛苦是什么滋味,但我还是不能彻底地理解。我确信我将出得去,但柯林斯除了希望之外别无他法。我没有肉体上的痛苦,而柯林斯的一只脚夹在一块6吨重的岩石的天然裂缝里,无时无刻都经受着痛苦。
我试图爬过柯林斯的身体到岩石那儿,但他的身体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我挤进去设法帮他,直到他恳求我下来。
“疼——太疼了!”他说。
柯林斯躺着,向左侧斜着,以至于他的左脸颊触到了地面。两只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旁的石头缝隙里,仿佛真的被套上了——自然界的贴身衣。
我跟在路易斯维尔消防署的罗伯特•伯顿上尉的后边,柯林斯的弟弟霍默•柯林斯以及盖伊•特纳跟在我后面。霍默•柯林斯带来了全套衣帽,我们终于给他兄长穿上了。
被困者尽可能地挪转,以最大限度地配合我们,最后,我们在柯林斯身上系根绳子准备拖他离开。我们尽力拉,看上去好像前进了许多,实际上只将他挪动了5英寸远。
也许我们做过这种事,但我几乎回想不起它。我们中的所有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片刻之后,我们的力气使完了,再不能做了。
我们看见,柯林斯的弟弟带给他的垫子和盖的东西还在原来的地方,他正在休息(我们尽可能地让他觉得舒服)。
随后,我们在他脑袋附近放了一盏装满了油的灯。它的光线不强,但这微弱的光在那冷酷的陷阱中有很多的寓意,它或许能给这个勇敢但生存希望渺茫的地下探险者带来一些安慰。
我们道了再见,最后一个人开始后退。不久我发现出去的路比进来时更糟糕。开始一段时间我简直向后爬不了,但爬过一阵后,我也能爬快了。
每爬一步,脏水似乎就溅在我的脸上。我不再在意它,因为我已经麻木了。我常常被堵在斜坡上,水就顺着脖子向下流,但如我所说的,我感觉冷到了极点。
最大的安慰是,我们来到了离出口处还有大约一半路程的那个小隔间,对救援者来说,
这是唯一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发现,低头、向后挪动双脚,使我可以环顾四周。
这一下可帮了大忙,不到20分钟后,我便已经置身于从出口处射进来的光亮之中。但是,在到达出口之前,我发现同行的两位再也不能前行了,我用尽所剩无几的气力才把他们弄出来。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章用了倒叙的手法,谈到柯林斯经受的难以描述的折磨,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希望了解具体的情况。
B.文章列出许多关于距离的数据,比如“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爬了大约90英尺后,”“只将他挪动了5英寸远”等是为了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C.题目“在坟墓中旅行”,既表现了救援非常艰难,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也表现出记者的采访行程中也时刻经受死亡的威胁。
D.文中“所有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我感觉冷到了极点”等处,作者通过救援人员的真切感受传达给读者柯林斯的艰难的处境和所受的痛苦。
【小题2】作者通过进出洞穴过程的叙写来报道抢救被困者,有什么好处?
【小题3】在大量报道中,米勒的这篇报道脱颖而出,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谈谈你对这篇新闻社会价值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