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朋  友

〔美国〕斯考特·奥洛斯基

“今天晚上出来有点儿冷。”亚当·塞巴斯坦对自己咕哝着。

亚当,47岁,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他的衣服是沾着污点的白衬衫,外面罩着一件旧的军用胶布雨衣,裤子是用一种质量差的料子制成的,裤线多得就像他额头的皱纹。他颓然坐在凳子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堆破布。

“又忘了我的围巾了,”他说,“我可能要着凉死掉。”

风飕飕地在树林中吹过,当亚当听见年轻人的脚步声朝他走来的时候,风声停住了。

“先生,晚上好。”

亚当抬头看见一位年轻人,大约30岁,向他微笑着。

“如果我坐下来,行吗?”

“我当然在乎,可我不能阻止你坐在你想坐的地方。”

“你的话听起来很刺耳。”这个人挨着亚当坐下来的时候说。

“为什么我不应该呢?我在这儿一个人坐着挺好的,享受着夜晚的凉爽空气,你突然跳出来坐在我身边,打乱了这种平静。”

他俩无言地坐了一会儿,接着,又起风了。亚当把衣领拉起来围着他的脖子。

“我的名字叫雷。”年轻人说着伸出来他的手。尽管非常恼怒,亚当也伸出了他的手,希望雷能够尽快离开。

“我的名字叫亚当。”他说,仅仅是出于客气的需要。

“啊,您好,亚当!”

亚当缩回了他的手。

“能多好就多好。”话从亚当嘴里说出来,没带什么感情。他又把大衣领子拉起来围住脖子。

“你不冷吧,是吗?”雷用着对亚当来说似乎是真正关心的语调问道。

“哦,我以前挺冷的。你知道什么呀?过去的25年中,我每天晚上坐在这凳子上,在所有这段时间以外,我觉得没有任何人停下来和我说话,甚至没有人注意我,更谈不上跟我说点儿什么了。然后,不知打哪儿来的,你坐在这儿。”雷有点儿窘,把自己的围巾给了亚当,亚当一番推辞后,接受了。随后,他们聊天了。聊啊,聊啊,聊了两个小时,从公园的情况一直谈到了国家的情况。大部分的话是亚当说的,他谈了他的生活,着重谈了他的童年。

“好了,我讲得太多了。雷,你为什么不跟我讲点儿你自己的事儿呢?”雷有些不自在,很快地看了一下表,突然说:“我告诉你什么,亚当,时间晚了,我得回家了。”然后,他微笑地说:“你明天可是还在这儿?同样的时间,咱们再多谈谈,好吗?”

“好,行!”亚当很精神地说。雷站了起来,而且扶着亚当站了起来。说了再见以后,雷匆匆地走了。亚当微笑着,他拖着脚步走的时候还吹了口哨,并不觉得冷了。

“雷忘了他的围巾,他猜我明天会给他的。”亚当想。这时,两个穿着制服的人走近他。

“你看见一个男人独自走过这儿吗?30岁的样子,棕色头发,身高大约5英尺11英寸。”其中一个问道。

“没错,一个最好的小伙子。他打这条路走的。”

“谢谢。”

“他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儿了吗?”

“大约4小时以前,他从精神病院逃到了这条路上。他因为无缘无故要打人才被送到我们那儿。你下次碰到他要当心。”

亚当并没听清最后一句话。他的肩膀耷拉下来,两眼模糊了,视线落在地上。当他 步履艰难地走过大街走到他的住屋时,他唇边的微笑消失了。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紧闭双眼,全身紧张,他发出了刺耳的叹息,这叹息传达了一个不安的、烦乱的灵魂之音,并且带着一种终结的感觉,但空气并没有随着吸进去。

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

【小题1】小说开篇借主人公之口交代天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亚当说雷的到来“打乱了这种平静”,结尾写“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如何理解两处中“平静”的含义?
【小题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的结尾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小题4】小说以“朋友”为题,试探究其深刻意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1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意外的帮助

(美)海伦·卡伦

18岁那年,我只身离开纽约,来到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利兹大学研读历史。我一边努力去适应陌生的环境,一边默默忍受着内心巨大痛苦的煎熬——我的父亲最近去世了,我不知道这种痛什么时候是尽头。

一天下午,我来到集市,打算买一束花回去装饰我那简陋的学生公寓。在花店前,我看到了一位老人,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一袋苹果,摇摇晃晃的,好像就要摔倒。我赶紧上前扶住他。

“谢谢你,宝贝儿!”他用那种我从来都听不厌的轻快调子对我说,“我现在感觉好多了,不用担心。”说完,他微笑地看着我,双眼闪动着老年人少有的明亮的光芒。

“我可以和你一起走吗?”我说,“免得让这些苹果过早地变成苹果酱。”

他哈哈一笑,说道:“小姑娘,你一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对吧?”

“是的,我从纽约来。”

我和本斯先生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路上,本斯先生一直依靠他的手杖走路。回到他的家,我扶他坐下椅子后,我坚持要帮助他准备晚饭。

做好饭后,我问我是否可以再来看他,我想随时来看看他需要什么帮助。他眨了眨眼,微笑着答道:“我从来没拒绝过一个好心的姑娘呢!”

第二天,我再次来看他。虽然他从未请求过帮助,但是那根大手杖默默提醒着他的虚弱。那天晚上,本斯先生问了我的学习,我的未来计划,不过他问得最多的还是我的家庭。我告诉他,我的父亲最近去世了,心中非常悲痛。听了我的话,他默默地举起手指指着旁边桌子上的两个相框,那是两个不同的女人,但她们长得非常像。

“那是玛丽。”他指着照片说,“她已经去世6年了。那是我们的爱丽丝。她是一个很好的护士。7年前她因意外事故去世了。失去她对我的玛丽打击太大了。”

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一周去看望本斯先生两次,总是在星期二和星期五,每次见到他,他都是坐在椅子上,而他的手杖则靠在墙上。本斯先生有一台小黑白电视机,但他显然比较喜欢看他的书和那几本厚厚的相集。看到我来,他总是显得格外高兴。

当我沏好茶,我们的畅谈就开始了。我告诉本斯先生,父亲去世两周前,因为和他闹别扭,我一直都没有跟他说话,为此,我觉得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我永远也没有机会请求父亲的原谅了。

大部分时间本斯先生都是让我说,他则做一个耐心的听众。我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能凭他的人生经验和想象力做出准确的理解。

大约一个月后,我决定在星期天去看望他,没有事先打电话。靠近他的房子,我看见他正在花园里干活,轻松的弯腰,然后又灵活地站直。我顿时目瞪口呆。

他突然转身,看到了正在发愣的我。他招手示意我过去,我没有做声,但我接受他的邀请进了屋。

“哦,亲爱的。这次让我来替你沏茶吧。你看起来累坏了。”

“怎么回事?”我开口问道,“我一直以为……”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亲爱的。你第一次在集市看到我时……哦,那天早上我在花园里干活时被一颗石头绊倒了。”

“但是……你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正常走路的?”

“啊哈,我想是在我们第一次相遇之后的第二天。”

“可是你为什么一直瞒着我呢?”我问,他肯定不是假装孤苦无助来让我为他沏茶、做饭。

“亲爱的,你第二次来看我的时候,我看到你非常不开心。于是我就想,这个小姑娘需要一个老人的肩膀来依靠。如果你知道我恢复了健康,你认为你还会来吗?当时正处于痛苦中的你需要一个倾诉对象与给你安慰的人,并且这个人懂得如何倾听你的诉说。”

“可是,那根手杖又是怎么回事?”

“呵呵。那是一根好手杖。我到荒野的时候就要用到它了。下个礼拜天,我们就一起去荒野,怎么样?”

下个礼拜天,我们真的去了荒野游玩。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本斯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中,我扶他回家,给他做饭,是因为本斯先生确实需要别人的帮助,而随后的交往中,其实是我从本斯先生那里获得帮助。
B.本斯先生介绍相框后,我“泪流满面”,是为玛丽和爱丽丝过早离世而哀伤,为本斯先生孤老一人生活而同情,为自己没有机会请求父亲原谅而痛哭。
C.本斯先生给我“沏茶”是关心我,也是因他装病对我表示歉意。他装病的目的是甘心做一个听取我倾诉的观众,让我有理由到他家里,获得他的慰藉。
D.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写我帮助本斯先生,暗写本斯先生帮助我,以我和本斯先生精神上的相互帮助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真情,充满了正能量。
【小题2】小说中的本斯先生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A.
【小题3】小说多次写到“手杖”,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埃德加•斯诺
我于1913年入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我一共用了160元﹣﹣连所有学费在内。在这个数目里面,一定有1/3是用在报纸上面的,因为经常订阅,书报费每月约需一元,此外我还时常向报摊购买书籍和杂志。父亲责备我说是浪费,他说这是在废纸上花钱。不过我已经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且从1911年到1927年,当我和中国最初的红军中坚分子爬上井冈山时,我从未停止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是夏,我决定到北京去。当时,许多湖南学生都计划到法国去工读。我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计划。不过,虽然我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计划,并且他们受新民学会的帮助,但我本人并没有到欧洲去。我认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中国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
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湖南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助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李大钊给我工作做,叫我作图书馆佐理员,薪俸每月8块大洋。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敬仰的人。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但是,我并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借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不过当时我还彷徨,还在“找出路”。我读了几本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和一个常来看我的北大学生时时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1919年初,我到上海去,和准备赴法的学生一起。我又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也不知道怎样可以走下去。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同学借了10元钱给我,使我能买票到浦口。旅途中,我在曲阜下车,访孔子墓。我去看了孔子和门徒濯足的溪水、圣人幼时所居的小村。我看见孔子所植的树。我又访问颜回的住处和孟子生地。在旅途中,我还登游过泰山。
不过,当我到达浦口时,钱用光了,而且车票也没有。没人有钱借给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不过最倒霉的就是一个贼偷去了我仅有的一双鞋子!可是,我的运气非常好。在车站外面,我碰到了一个湖南的老友,他借给我足够买一双鞋子和到上海车票的钱。到了上海后,我知道有了大笔款子帮助学生留法,并且可以资助我回湖南。
回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动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这个报纸对于湖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沙,我帮助成立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趋向的团体,这个社和新民学会都激烈反对当时的湖南都督张敬尧。新民学会更是厉害,领导了一次学生大罢课来反对张,要求将他撤换,同时派遣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去煽动反对张敬尧。当时孙中山在西南活动,张为报复起见,就禁止《湘江评论》出版。
这件事过后,我代表新民学会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将反张的斗争扩大而为普遍反军阀的运动了。在北平我做了一个新闻社的社长,来推动反军阀工作,在湖南,这个运动得到了相当的成功。张敬尧被谭延闿打倒,并在湖南成立了一个新政府。
1919年,我第二次到上海,在那里我又一度碰到陈独秀。我和他第一次相见是在北京,当我在北大的时候,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那时我也见过胡适,访问他,要他援助湖南的学生斗争。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们的计划,组织一个湖南建设协会。过后我回长沙,开始组织这个协会。我在那里得到一个教员的位置,同时继续我在新民学会里的活动,那时协会有回湖南“独立”的计划。
1920年冬,我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我第二次到北平时,我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儿共产主义书籍。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过动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摘编自埃德加•斯诺的《***自传》)
相关链接
①1913年春,***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后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他被编入第八班。湖南师范第一学校,创建于1903年,前身是湖南师范馆,最初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拭创办的城南书院,与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比肩。学校的教育思想先进,聘请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教师任教。与***几乎同时的一批进步青年有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和陈章甫等,当时的湖南第一师范堪称“新青年”的摇篮。
(摘编自《***传》)
②张敬尧,当时的军阀,1918年3月率北洋军进入湖南,任督军。他驻湘期间,曾纵兵抢劫,滥发纸币,盗押矿产,强种鸦片,钳制舆论,勒索军饷和伪造选举等等。湖南人民当时即有“张毒不除,湖南无望”的呼吁。1920年,张在一片声讨声中逃离湖南。同年7月9日,***在给胡适的信中兴奋地说:“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摘编自“百度”)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的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读书和学习活动的一项是(   )
A.师范期间养成读报的习惯,1911至1927年,***从未停止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B.在北大作图书馆佐理员时,参加哲学和新闻学研究会,借此旁听大学的课程。
C.第二次到北平,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D.旅途中,***在曲阜访孔子墓,去看了孔子和门徒濯足的溪水、圣人幼时所居的小村。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把大部分的学费都用在了购买书籍上,并因此养成了习惯,但他父亲并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反而责备他是在废纸上花钱。
B.由于***对当时的中国还未能充分了解,所以,当湖南师范学校的许多学生计划到法国去工读的时候,***选择了留在中国。
C.在北大作图书馆佐理员的那些日子,由于职位低,很多人都不把***放在眼里,但他并不丧气,仍然参加研究会和不断读书学习。
D.在生活困苦的时候,李大钊给了***一份工作;在思想彷徨的时候,陈独秀给了***一个方向,可以说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是影响***极大的人。
E. 1920年,***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领导他们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小题3】***在追求革命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

癖好

(美国)弗雷德里克·布朗

“我听到谣传,”桑斯特罗姆说道,“大意是说,你——”他转头看看四周,要绝对弄清,确实就只他和药剂师单独在这间小药房里。药剂师是个侏儒般的小个子男人,皱纹满面,可能在五十到一百岁间的任何一个年龄。就只他们在这里,但桑斯特罗姆照样压低了声音。“——大意是说,你有一种人全然识不破的毒药。”

药剂师点点头。他转过柜台,锁上前面的店门,而后朝柜台后面的一个门道走去。“我要歇会儿喝点咖啡,”他说,“请跟我一起来喝一杯。”

桑斯特罗姆跟着他转过柜台,穿过门道,进了一间四周从顶到底放满瓶架的后室。药剂师插上电咖啡壶的插头,找了两只杯子放在一张桌上,桌两边各放了一张椅子。他示意桑斯特罗姆在一张椅子上坐下,自己坐了另一张。“告诉我吧,”他说,“你想毒死谁,又是为什么?”

“这个要紧吗?”桑斯特罗姆问。“那还不成吗,我付钱——”

药剂师举起一只手打断了他。“是的,那很要紧。得让我相信,你值得我给你那东西。要不然——”他耸了耸肩。

“好吧,”桑斯特罗姆说。“那人嘛,是我的妻子。原因嘛——”他长篇大论地说起来。他话没讲完,咖啡煮好了。药剂师稍稍打断他一会,为他俩倒了咖啡。最后,桑斯特罗姆结束了他的讲述。

小个子药剂师点点头。“不错,我偶尔配一种人识不破的毒药。我干这个免费;只要我认为事情值得,我不收钱。我帮助过许多杀人犯。”

“太好了,”桑斯特罗姆说。“那就请你给我那东西吧。”

药剂师朝他微笑。“我已给过你了。在做好咖啡时,我已认定你值得给。我说过,它免费。但解毒药可有价。”

桑斯特罗姆脸色变白了。但他事先预料到——不是这个,而是被出卖的可能,或某种形式的勒索。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枪。

药剂师咯咯笑起来。“你不敢用那个。你能在那几千个瓶子当中——”他朝那些架子挥挥手,“找到那解毒药吗?还是你愿意找到一种作用更快、毒性更大的毒药?或者,如果你认为我在骗你,你其实并没真的中毒,那你就来吧,开枪吧。三小时以内,毒药开始起性,你就会知道答案。”

“解毒药什么价?”桑斯特罗姆咆哮着说。

“十分公道,一千块。毕竟,人必须生活;即使他的癖好是阻止谋杀,也没理由说不该拿这赚钱呀。是吧?”

桑斯特罗姆咆哮着,放下了手枪,但放在伸手够得着的地方,掏出钱包来。或许,他服过解毒药后,仍然要使用那手枪。他把一百元的票子数了一千元,把它们放在桌上。

药剂师没有立即伸手去拿它们。他说:“还有一件事——为了你妻子的安全和我的安全。你得写一份有关你的意图——你原先的意图的自白书。我相信你原先的意图是谋杀你的妻子。而后你要等我出去,把它寄给我一个朋友,告知他谋杀的详情。他要把它留作证据,以防你什么时候还是决定要杀死你的妻子。或者杀死我,为了那事。

“当那寄出后,回这儿来给你解毒药,我就安全了。我给你拿纸和笔。哟,还有件事——虽然我并不绝对一定要那么办。请你帮助散布我有一种人识不破的毒药的消息,好吗?任何人决不会知道的,桑斯特罗姆先生。要是你有什么敌人的话,你挽救的性命,可能正是你自己的性命哩。”

(载1990年1期韩长清译)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药剂师直言不讳,自己确实有一种别人识不破的毒药,而且免费帮助许多人杀过人。
B.药剂师的癖好是阻止谋杀还是帮助谋杀不好断定,但他认为有理由赚这钱是可以断定的。
C.药剂师认为桑斯特罗姆值得自己免费给他毒药,结果证明也确实值得。
D.药剂师从开始煮咖啡下药到最后让桑斯特罗姆写下意图自白书,都处理得周密严谨,充分表明他是一个攻于心计的人。
【小题2】在药店里,桑斯特罗姆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第一段中描写的药剂师具有怎样的外部形象特征,并说说这样写对塑造药剂师整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小说情节和现实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挽救的性命,可能正是你自己的性命”这句话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