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展光中的大昭寺
禾素
清晨,当第一道霞光洒在大昭寺的金顶上时,虔诚的信徒早已布满每一个角落。一位藏族大姐从窄巷里走来,看到我不知如何前往的样子,漾开高原红的笑脸招呼着我穿街过巷。我很快便汇入前往大昭寺的人流中。
让人惊讶的是,大昭寺门前,等候进寺参拜的队伍早已排至几条街外。身着藏服的男女老幼恭敬地站在数米高的红墙之下,每个人脸上都表现出几乎一致的安静、虔诚和期待。此 情此景,真像一幅古旧的油画,洋溢着一种无法抵御的美,一下就将我的神魄摄走了。沿着 墙边缓慢前行,转过几条街,长长的队伍依然望不到头,望一望每张陌生的脸,收获的全是应 接不暇的微笑,有的甚至咧开嘴来。在佛光的照耀下,对萍水相逢的人露出毫无戒心的喜 悦。或许再多走几条街,我就会融化在这纯净而温暖的笑容里。
大昭寺虽不比布达拉宫那般富丽雄伟,但在信徒心中,却更为亲切。正门前的一块空地 上,已排满了虔诚的信徒。他们双手合十高举过头,自顶到額、喉、胸拱手作揖三次,口念经 文.双膝跪下,“刷”地一下手向前方直伸出去,整个人拉直身体紧紧匍匐于地,持续教秒,然后又重复前面的动作。这是最标准的朝佛大礼,当地叫磕长头。这样的动作他们至少要重复108次,甚至-直按这种方式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大地千里而来,以表达对佛的尊敬,祈求今生平安、来世幸福。
我尝试着匍匐于地,使身体紧贴大地。当我的脸与大地紧紧贴在一起时,我仿佛嗅到了大昭寺千百年沧桑历史的佛香;当我的心与大地紧紧贴在一起时,我仿佛听到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淳朴藏民火热的心跳。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原来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份子,虽未朝迎佛光,暮诵梵经,但心中始终敬仰着佛的精神。如今千里迢迢而来,不就是要将心中之佛与灵界之佛融为一体吗?
开始转寺了。人流中,老年人手执经筒,年轻人双手合十,他们都缓缓而行,仿佛快走会亵渎心中的圣佛。在佛的引导下,他们围绕着大昭寺,一圏一圈地走着,口中吟诵着经文,诵经声先是不经意地传到耳边,渐渐地,声音越发清晰,越发洪亮,仿佛有千万种声音排山倒海般地涌来,随后又浩浩荡荡地飞向天界。我行走在这缓慢涌动的人流中,感觉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是多余的,时间在这一刻似乎戛然而止。
在朝圣者的队伍中,有-位只有―条腿的年轻人。他身体消瘦,满面灰尘,全身的衣服破烂成条,衣服的颜色也早已被千里风尘染得没了踪影,那条仅有的瘦若柴棍的腿似乎禁不住晨风的吹拂,摇摇晃晃。但他毅然按朝佛大礼的方式转寺。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的痛苦,相反却充溢着-种非常满足的光彩。看他艰辛却幸福地行着朝佛之礼,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有人走近他,递给他一元纸币。他只是笑着回敬了一个合十礼,没有接受。我禁不住拿出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在自己额上轻轻碰一下,然后双手合十,在他行完一个朝拜礼后,送给他。我坚信我这么做绝对不是施舍,也不含怜悯。然而年轻人在破烂的衣服上使劲擦擦双手,笑着双手接过纸币,然后又采用双手举过头顶的方式回赠给我,在回敬我一个合十礼之 后,又迎着溫暖的晨光继续转行。
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前行的路究竟还有多长,我也不知道所有朝佛的人们前行的路有 多长。但我相信.他们的一生都将行走在朝佛的路上。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徒们虔诚地行朝佛之礼,“我”千里而来,“将心中之佛与灵界之佛融为一体”,都是表达对佛的尊敬,祈求今生平安,来世幸福。
B.第六段中“我坚信我这么做绝对不是施舍,也不含怜悯”一句看似打破了叙述的节奏,实则流露出作者对朝拜者的尊敬,深化了主题。
C.本文融描写、记叙、议论为一体,通过对朝拜者的神态、动作、衣着、声音等多方面的刻画,表现出藏族同胞的淳朴与对佛的虔诚。
D.文章结尾说“他们的一生都将行走在朝佛的路上”,意思是这些佛教信徒将一生保持对佛的信仰,使自己的精神趋向佛指引的境界。
【小题2】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手法、含义及作用。
【小题3】参拜大昭寺的人群中,有妇女、老人,还有残疾人,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的描写,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情结合内容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1 06:0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纲。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
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清代实行较为严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由此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乡绅在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扮演着协调两者矛盾、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维护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角色。
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休的“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的记载。唐宋以降,官吏退休还乡渐成规矩,至明清时期,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官吏退职返乡,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其一,进则为官、退则为绅的返乡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二,官吏回乡后为建设故里出力,治理乡村、造福桑梓,崇文兴学、教化一方,保障了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也使乡贤文化在乡村代代相传。其三,退职官员返乡,将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用于建设家乡,在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
如今,各级领导干部退职后在城市养老的多,通过各种关系设法牟利者也不少,告老还乡建设乡村者少。如今的乡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实现人才从流出到流入的良性循环。当“告老还乡”被摈弃以后,乡贤的重要枯鱼涸辙,乡贤文化的凋敝也就在所难免了。
反观当今,国家在县级政府以下设有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权力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选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贤是指在地方上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这些人和乡贤文化能否兴盛密切相关,他们是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B.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相对较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都由地方乡绅完成。
D.“告老还乡”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制度保证了乡贤的,使古代乡贤文化能够在乡村代代相传。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贤凭借不同的特质,如学问文章、清明善政、道德品行等赢得百姓的高度认同,并对百姓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B.如今乡贤文化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组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乡贤的作用已大不如以前。
C.清代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经常不得不借助乡绅的力量。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D.在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而如今,广大乡村输出的人才很少会再回到乡村。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乡贤,乡贤文化就无法形成。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要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
B.“皇权不下县”使乡绅在基层社会有了施展才华的广大舞台,县以下广大区域的国家权力的空白主要通过基层乡村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
C.在古代,国家政权和基层民众之间的矛盾主要通过乡绅来调解;如今,乡贤文化衰落,使得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国家权力组织来完成。
D.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告老还乡”传统对如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仍能具有积极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平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己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題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 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现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C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后、90后一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我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D.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小题3】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

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三年不回家的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莱地,一畦畦的莱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莱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莱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莱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

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

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这时,在一旁的父亲总是挠了挠头皮。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10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珍视亲情,同时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B.“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这是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奶奶思念父亲心切,终于见到父亲了,眼泪便忍不住一下子流了下来,奶奶这是喜极而泣。
C.“眼神一遍遍地抚摸”,作者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奶奶三年来对父亲深切的思念和见到父亲的极度喜悦之情。
D.奶奶带父亲找玉簪子,从扁豆地到菜地,再到老房子。一路上奶奶不着急自己的玉簪子,却叨念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情。这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几年不回家,奶奶想他。
【小题2】请概括文中奶奶的形象。
【小题3】小说中“玉簪”起到了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园林,是指苏州城内以私家园林为主的传统汉族建筑群,可谓“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国园林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________,或者是气势磅礴,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经历),胸中有丘壑。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布置/安排)桥梁。假如园子里有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个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________,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一定/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小题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咫尺 再造乾坤B.翘楚 气势磅礴
C.丘壑 别出新裁D.宽敞 因地制宜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阅历 布置 务必
B.经历 安排 一定
C.经历 布置 一定
D.阅历 安排 务必
【小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B.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C.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在相同之中各有不同点
D.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在相同之中各有不同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传说。据《山海经》等古文献描述:远古时期,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它们在天空并列而过,所到之处庄稼草木皆成灰烬,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战神后羿用弓箭射落九个太阳,拯救了天下苍生。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认为这只是虚构的传说,但1979年,考古学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将军崖,发现了距今6100年前石器时代的岩画,它证明了后羿射日故事是远古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将军崖岩画在国际考古界久负盛名,被外国人称为“东方天书”。其岩画中刻画了大小共十个不规则的圆形,每个圆形内部刻有诡异不同的图案,下部还有长尾巴,旁边还有类似山川和水流的线条。将军崖岩画发现三十八年来,我国考古学家一直在试图破解岩画的内容,其中被广为接受的说法,就是认为岩画描述了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据《山海经》记载,后羿射日发生在华夏东方的西和之国(也叫扶桑国),该国对照古文献就是现代的山东省日照市。江苏连云港市和山东日照市相距不远,也就是说,这一带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那么,西和之国极有可能是其它古文献中提及的少昊部落。
那么,远古时期真曾有十个太阳吗?弓箭真能够射落太阳吗?这些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大多是某种真实事件的虚拟反映。后羿射日所反映的真相,或许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后羿射日是陨星坠落地球的天文事件。远古时,可能有一个彗星撞向地球,在大气中碎裂为九块,这些陨石带着熊熊火焰,出现在山东和江苏一带的天空。因为原始社会先民认知有限,错以为这是九个太阳。于是部落首领后羿弯弓射日,没想到真的将太阳“射落”,由此成为神话传说。
第二,后羿射日描述了一场部落间的战争。远古时期为了争夺领地,各原始部落间战争频发,可能有九个民族部落组成联盟,向后羿所在的少昊部落发起了进攻。“将军崖”岩画中九个圆形的诡异图案,也许是九个民族的图腾。他们从东北方而来,一路烧杀抢掠。少昊部族在首领后羿的带领下,依靠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
第三,也是最大胆的一个想法,后羿射日或许与夏朝有关。司马迁《史记》的《夏本纪》中,记载了“太康失国”的故事。夏朝太康为王时,沉迷于打猎,不修德政,随之奸臣当道,结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后羿所在的东夷部落因不满夏朝的压迫,奋起反抗。最终击败了太康率领的九大部落的联合围剿,并驱逐了太康,夺取了夏朝统治权。太阳在古代一般指代君王,射落的九个太阳,也许就是参与镇压东夷部族的九大部落,剩下的太阳就是被流放的太康。
那么,您认为后羿射日的真相,最符合以上哪一种可能呢?如果第三种假想成立,岩画中的后羿就是太康失国中的东夷部族首领,那么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将军崖”岩画的考古年代测定是距今6100年,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夏朝的历史,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久远呢?
【小题1】下列关于后羿射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经典,《山海经》等中国古代文献和中国周边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可以发现它流传的印迹。
B.后羿射日故事虽然见诸典籍,流传甚广,但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意义曾一度为人们所怀疑。
C.人们对后羿射日真实性看法的改变,是因为我国考古学家经过三十八年的努力终于破解了将军崖岩画的内容。
D.将军崖岩画的发现,证明了在远古时代,后羿射落九个太阳,拯救天下苍生的事实。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界经过多年的努力破解,终于确认:将军崖岩画描述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B.对照古文献,《山海经》中所记后羿射日发生地西和之国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日照市。
C.可以推出,江苏连云港市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西和之国很可能就是其它古文献中所说的少昊部落。
D.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大多是某种真实事件的虚拟反映。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夷部落与太康统率的九大部落展开激战,结果对夏朝生产造成极大破坏,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后使太康失国。
B.原始社会先民认知有限,会把燃烧掉落的彗星看做太阳,这是先民认定后羿射日拯救苍生的一种可能。
C.英雄创造历史,后羿依靠自己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D.由将军崖岩画可以推知,夏朝的历史,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