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搭车的青年

毕淑敏

⑴那一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⑵“你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

⑶“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⑷“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⑸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⑹“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⑺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⑻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

⑼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⑽“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

⑾“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的东西呢!”

⑿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

⒀“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

⒁“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

只见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⒃我把所见跟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⒄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⒅我想到贼娃子一举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提包的主意了,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往轮胎缝里爬,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⒆“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⒇“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21)“到了。”司机突然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22)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23)“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24)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

(25)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他抹了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26)“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27)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28)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小题1】第⑴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2】第⒂段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3】请紧扣“安适”一词,赏析第(26)段的画线句。
【小题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我”对搭车青年的情感变化及原因。
【小题5】试从搭车青年的人物形象入手,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2 12:0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实时发布与社交互动平台,充分融合了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互联网发展趋势,并不是简单的“电视直播+移动端互动”,而是以社交为基础,满足碎片式、场景化、主题性的互动需求。2016年,大量资本涌入网络直播市场,说明网络直播正成为带动网络视频产业的新契机。相关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超过200家。预计到 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甚至有研究认为2020年网络直播及周边行业将撬动千亿级资金。
(摘编自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作为一个颇有人气的行业,网络直播门槛低。有调查显示,95后毕业生想做主播的超过10%。网络主播赵子懿认为,虽然一些低俗的直播方式会暂时吸引大批粉丝,但不是长久之计,应该给自己的粉丝传递一些正能量。国家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直播监管趋严,未来直播行业会更加注重内容,脱离低俗。
(摘编自《记者调查:互联网直播如何不再“任性”》,2016年12月2日央广网)
材料四:
相比文字、图片和传统视频,移动直播“随走随播随看”的特点,极大丰富了应用场景和展现的题材。直播正成为新型的正能量传播平台,为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增进政府机构、领导干部与网民互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当前国家正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发挥互联网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行公开透明服务的促进作用,在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提供实时在线互动的政务服务。“移动直播+政务”正蔚然成风,如地方高新区通过直播打造阳光政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展开视频直播,让辖区百姓更及时、更直观地了解政府工作进展,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即将到来的“直播+政务”时代,长期积累的技术能力和运营经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大国家级媒体均推出了自己的直播类产品。
(摘编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网络表演(直播)社会价值报告》)
【小题1】下列关于网络直播产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优越性吸引大量资本注入,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B.直播内容版权提供方负责内容制作并提供给娱乐直播平台,另外,主播与公会家族、网红经纪也向平台输出内容。
C.娱乐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是获取更多用户付费打赏,并吸引更多商家在平台投放广告,使流量变现。
D.平台支撑服务提供方向娱乐直播平台提供视频云服务、应用分发及支付渠道等技术和服务,并收取费用。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网络主播的素质有赖于提高网络直播行业的门槛,从而解决直播内容低俗的问题,使直播行业规范发展。
B.网络直播实时性、互动性强,政府借此可让百姓及时、直观地了解工作进展,促进公开透明服务的推行。
C.当前我国进入了“直播+政务”时代,网络直播广泛运用于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D.主流媒体加入网络直播行业,凸显了网络直播的优越性及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表明传统媒体正逐渐衰落。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直播除经济价值外的其它价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澳门的心
许锋
以前去过几次澳门,但是还想去。就想在街上走一走。
我是北方人,小的时候见不到什么水,眼旱得很。我刚才看海,也往岸上看。这边没有山,却有山的气象;水阔得很,无比的浩淼。岸上的这些楼,好似活活地长在水里,像我的故乡的土里茁壮生长的葱、玉米、树;漫山遍野仿佛都是水。一团团白的云,在楼与楼间,楼与天间,天与水间,两岸间,由着性子轻盈地游弋。让生于北方的我的眼里灌满了自卑与羞涩。美,的确会因水而生。在水一方的城美得令人窒息,它让人目光盈盈,仿佛含着笑——或者伤,或者悲,或者痛,杂糅着海水一样丰富的情愫……
从码头出来,几步就入了城,那是所谓的城,我心中的城,它没有城墙,不要拾级而上,或者费劲地攀援、跳跃。我们似乎是在非常不经意之间,以不假思索的状态进入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像是回到故乡一般自然,没有大动静,风一样无痕。
我认为只有行走才是与城市私语的最好的方式。其实不管在哪一座城市,你都不要习惯于走马观花,一掠而过。不管城市有多老,多神秘,多高傲,多富有,多凌乱,多朴素,或者多年轻,只要我们有耐心,耐着性子,用轻轻的,友善的,谦逊的步子和目光走过那一条条街,一道道巷,一种说不出来的很奇妙的感觉一定会油然而生。你甚至会产生错觉,自己就是城里的人,本地的居民,土著——一个一点都不伟岸的父亲,拉着女儿的手,在街头若无其事地徜徉,在超市里选一种水果。真是一股说不出的幸福。
澳门的老城是标准的“市井”制式。你看,前后左右四条道,差不多一致的长度,将中间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格子。格子里面、上头住人,格子四周都是店,格子上空都挂着这样那样的牌子,许多的老字号“悬”在半空。一个一个的格子,由着我们一个一个地转。“巴掌”大的岛屿,买与卖之间,是澳门人的生活。为了生活,人便会无比的勤谨与和气。不管是二十岁的少女,六十岁的老者,来自菲律宾的年轻的打工者,川妹子或者湘妹子。离开人声鼎沸、人头簇拥之处,深入幽静的偏巷,在清淡寂寞得能落几只麻雀的地方竟也见到地上摆着几件“古董”,几本旧书……我们转了很多个格子,转得几乎迷了向,一直转到夜幕时分。我们的心像老街一样和气,像那些经历了岁月和人烟的格子、店铺一样朴素与敦厚。
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当我们的脚正要迈出去时,有车驶来,我们本能地退回,那车却无声无息地停了下来,里面的人默默地看着我们,像绅士或者淑女。这样一个镜头,充盈了我的眼,我的心,我的胸腔——对,那一刻,车、人,所有的,连空气,都给一个不相识的生命让出了宽阔的空隙。我拉着女儿的手,我轻轻地对女儿说,看见没,这才是城市的心,你要多到这样的城市来。
夜里,我从一座高楼的21层的某一扇窗注视这座城市。我的目光所及之处灯火辉煌。我知道,这座城市丝毫不会感受到一个陌生人的呼吸与心跳,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世事更迭,并非麻木,而是荣辱不惊。只是,我愿意细细感受与聆听它的呼吸与心跳,像回到老家,急切地抚摸那一草一木,感受它的温度与湿度;跃过沟壑,爬上山冈……在高处眺望。
我们继续在城市行走,可能像几个探险者,却不是在探险。是探索或者探求。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7·6.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澳门的城临海而立,既是所谓的城,也是心中的城;老城是标准的“市井”制式,街道、商店都给人以和气、沧桑又不乏古朴之感。
B.作者说行走才是与城市私语的最好方式,用轻轻的、友善的、谦逊的步子和目光,耐心地走进一座城市,我们就能成为城里的人。
C.第六段运用细节描写,写出澳门人的温婉知礼;“让出”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澳门人心中那种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敬畏与尊重。
D.全文以作者行踪为线索,为澳门而歌,形散神聚,情感真挚而不矫饰,文笔细腻而不冗繁,表达了对澳门这座城市由衷的喜爱。
【小题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澳门的?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小题3】结尾作者自称探险者,却说不是在探险,“是探索或者探求”,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ganbu(干部)、guanxi(关系)等词多年以前就正式进入了《牛津英汉词典》;tofu(豆腐)、Peking duck(北京烤鸭)、chow mein(炒面)已进入了外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语;cheng-guan(城管)、dia(嗲)等词也在英语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冉启斌副教授介绍说。
实际上,英语中各类汉语借词不断涌现。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如: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Tao(道/道教)、Tao Te Ching(《道德经》)、feng shui(风水)、Mandarin(官话)……这些词语已经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文体娱乐方面:“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政治经济方面:“lianghui(两会)”一词,是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早带头使用,渐渐地,这个词逐渐成为了各大国际媒体的通用词汇;我国的货币单位jiao(角)和yuan(元)也已被收入英语词典,有趣的是, yuan这个词在英语中又经历了词义范围扩大的过程,现在,yuan还可以用来泛指钱(money)。
越来越多的汉语流行词汇有望被收录在英语词典之中。像maotai(茅台)、Peking opera(京剧)……这些词语在母语为汉语的群体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那么,它们“出口”后,在英语中也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这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 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小题1】上述材料列举了一些实例说明了汉语“出口”的真实情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要求不超过60字)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对下面汉语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解读、分析并提供识别策略(要求:不要超过60字)
谁也打不过≠谁也打不过
谁都看不上≠谁都看不上
打酱油≠打酱油
能穿多少穿多少≠能穿多少穿多少
你就等着≠你就等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错刀
梁重懋
那块和田玉在懒龙的手上把玩了三年,终于,他选择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清晨开刀了。一开刀,不得了,小刀剔玉,如玉女临浴,那个揉啊,那个搓啊,那个捻粉,那个挑刺,足足一年,终于把石头雕成了“牧童玉笛”。
懒龙是同行给的雅号。作为雕玉艺人,他不把还没雕的玉叫玉,而是叫石头。他是最不轻易动刀的,不是没有好石,也不是别人给不起工钱,总之,他接了人家的石头,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三五年,有灵感了才动刀。请懒龙雕玉的人都知道他的性子,要么不请他,请了就由着他。若是不懂得他的脾气,催他或是三番五次跑到他的碧玉山庄里看,他会把石头拿出来退给你,“失敬!失敬!鄙人是一条懒虫,耽误不得贵人的时间!
懒龙雕玉的工钱有贱有贵。贱的,只一句好话,或者随手拿出一些碎银就能打发。贵的,贵得吓人。比如说当年汇总钱庄的李掌柜拿了一块上好的翡翠让他雕,他上手,瞟了几眼,撼了几下,说:“这石头不错!”话才出口,伸出了一个巴掌。一个巴掌代表什么?就是五根金条。据说当年李掌柜得了那尊玉麒麟后,钱庄的生意如日中天,爆得很。
“牧童玉笛”的石头是一个米商拿来的。接石头的时候,懒龙没伸手指也不打凭条,只笑了笑,米商也只笑笑,拱拱手走了。这米商叫农田,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可不知是因了他名字的相性还是什么,生意做得一直顺手。懒龙和米商平常也没怎么交往,但懒龙知道这个人,不是米特别,也不是人财大气粗,而是因为这个叫农田的米商口碑很好。据说某一年大早,方圆百十里颗粒无收,眼看着逃荒的人潮水般往外涌,米商即开仓放粮。也不是放粮,是低价卖粮,有一下子给不了钱的,就赊给他。救了多少人,不得而知。
对这块和田玉石,懒龙有过许多想法,但每次刚有开刀的念头,就被他否决了。能让懒龙否决的石头不多,让他一再否决的更是少之又少。
“牧童玉笛”是懒龙最好的创意。若是平常,玉器雕好后,他会让人去传话,叫来主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而此次,“牧童玉笛”都完工半年了,他不但没再把玩别的石头,还整日拿着玉器嘀咕,陶醉在自己的创意里。
“别再孤芳自赏了!”终于,有一天,他的夫人柔柔地在他耳边说了一句。他翻了下眼皮,“女人家知道什么?”
“难道你还不承认那是一刀错刀么?”
你,你偷看了我的宝物?”
“还用我偷看?每天见你捧着早熟悉了。”
他的夫人是一位不轻易说话的人。
错刀。夫人的一句话让他多日的疑虑一下子明晰了起来。懒龙猛地站起来,看着已碎步走出厅堂的夫人,晃了晃脑袋,自言自语:“啊,还真是错刀。”他无声地端详起“牧童玉笛”来。
许久,懒龙伸着懒腰,长叹:“我怎么就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呢?”
这“牧童玉笛”玉璧雕的是一个童子戴着竹笠横坐在水牛背上吹笛子的背影,牛似乎一路慢悠悠地啃着地上的青草,童子的笛声在旷野上空悠扬地飘荡,多么诗意啊!可是,懒龙那错刀,竟然落在了笛子上,粗看没什么,细看,牧童手上的笛子已破裂了。
懒龙终日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暗自想道: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
这样下去,非癫即傻,假如他废了,这个家怎么办?懒龙的夫人慌了,一时也想不出个办法来,只好偷偷约请了玉的主人。
懒龙听到脚步声,知道是米商来要货了,一时羞愧无颜,抱起雕件,一个超步向墙上撞过去。说时迟,那时快,正好让进来的米商连人带玉一把抱住。
“龙兄,你好不够朋友,怎么可以这样?”
“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我不可能让一件有错的物件流出去。”
“什么错件?难道是我的“玉笛春风?
“什么?‘玉笛春风’?我雕的是‘牧童玉笛’。”
“不,这正是我梦见的‘玉笛春风’!”
“啊,有救了。”
懒龙、转身,找出了一段绿丝带,往笛子上一扎,果然,春风动了!“谢谢你老弟,是你挽救了一件玉器,也挽救了老朽,不嫌的拿去便是了。”
“那再劳烦您刻上几个宇吧。”
“对,就是‘玉笛春风’!”
一时间,牛活了,袅袅的笛声随着飘动的春风悠扬了起来。
(选自《当代小小说百家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如小说开篇用“揉”“搓”“捻”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懒龙精湛的技艺。
B.若是平常,玉器雕好后,懒龙会通知主人来取,而“牧童玉笛”完工半年后,他依然整日拿着玉器嘀咕,这一反常行为为后文做了铺垫。
C..当懒龙对“牧童玉笛”把玩不已时,夫人一语道出玉笛上的错刀,表现了夫人对玉器不凡的鉴赏能力,从侧面烘托了懒龙的形象。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作为叙述视角,紧紧围绕玉雕“牧童玉笛”行文,把涉及不同人物的情节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
【小题2】懒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写玉的主人米商将玉雕“牧童玉笛”当作“玉笛春风”。作者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